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她们的世界 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

她们的世界 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

  • 字数: 5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刘志军,朱月 等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147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继母而言,这是一个《格林童活》与《家有儿女》并存的时代。我们对这一群体依然不乏"恶毒皇后"的印象,却坦然地接受越来越多"刘梅''的出现。在如今这个吊诡的时代,日益开放的社会对离婚和再婚广泛接纳,继母这一正不断发展扩大的群体,究竟该何去何从?本书整理了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继母群体在当代呈现类型多样化、认同多元化、形象污名化的特点。当今社会,刻板印象在继母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依旧起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也逐渐从先入为主地拒斥继母,转变为关注其个体差异和立体性的社会身份,呈现去污名化趋势。这一趋势是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与继母群体的规模增长、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婚姻家庭观念的快速变迁、公众认知的日益理性及立体化等因素紧密相连,是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互动的结果。不过,这一进程仍因生物与文化因素及历史污名化形象的羁绊而往复纠缠。这100位继母,解构的是该身份的社会群像。在她们的背后,是100个重组家庭,这100个家庭的背后还关联着许许多多家人、亲朋好友,或许其中意个TA就是您身边那个鲜活的生命,甚至可能就是您自己的映像。如果您愿意更深入地了解继母这一角色,了解这一群体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活图谱,不妨驻足,来听一听TA的声音吧!
作者简介
刘志军,1972年生,湖南武冈人,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为纽约州立大学2015-2016年度访问学者、哈佛燕京学社2007-2008年度访问学者、德国基尔大学2006年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持UrbanChinaResearchNetwork、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重点课题等国内外课题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民族研究》《社会学家茶座》《思想战线》《中国农村经济》、TheAsiaPacificJournalofAnthropology、GlobalAsia、ChineseSociology andAnthropology等刊物发表中外论文50余篇。出版《乡村都市化与宗教信仰变迁——张店镇个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2013)》《自由的都市边缘人》等著作。获2006年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首届城市学研究西湖银奖、2013年第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主要从事流动人口、乡村发展、移民安置等研究。
目录
总论:继母的当代类型、身份认同与社会认知
绪论
卷一:现实觅踪继母生活总览
卷首语这是优选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第一章深海鱼的眼泪:重组家庭无法跨越的隔阂
1.后妈与青春期的孩子
2.我真的很想融入这个家
3.为他好他却总是不领情
4.总归是个外来的
5.后妈难当
6.遗憾的再婚
7.是社会要求太多,还是……
8.我该如何来爱你
9.不合格的后妈
10.幸福到底在哪里?
11.父辈的糊涂,孩子的灾难
12.残酷的真相
……
摘要
     卷首语这是优选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优选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而如今,我们依然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世界中。不论是物质财富的不断累积,还是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不论是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还是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不论是人类文明靠前的辉煌,还是未来世界不甚确定的走向,我们所处的时代,既像阿里巴巴的山洞,又似潘多拉的魔盒。矛盾隐藏在每一粒细小的尘埃中,对于我们要谈的“继母”这一身份,亦然。 所谓“继母”,乃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己母,即生父再婚后的妻子。又称“后母”,口语中又称“后妈”“后娘”“晚娘”等。在历史的竹简中,“继母”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光彩的身份,每每提及,总伴随着诸如“后妈总归不是亲妈,永远隔层纱”“云里日头,后娘拳头”“人生最苦有后娘,多数怀揣坏心肠,不是亲生关怀少,只要不打就算强”等言论。 国外亦是如此。德语中,对“继母”的称呼,也被用来表示满是刺的巨大仙人球。在被称为“世界童话经典之作”的《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灰姑娘》《聪明的兄妹》《森林里的三个小仙人》……无一不乏继母的身影,而且这些继母往往以极其恶毒的形象出现。不是派人追杀继女白雪公主又骗其吃下毒苹果的皇后,就是恶毒对待、随意差使继女灰姑娘的后母;不是一直唆使丈夫抛弃继子女的后妈,就是逼着继女在下雪的冬日到森林里摘草莓的晚娘……而这些狠毒继母的下场,均不得善终,无一例外地大陕人心。 “继母”群体的污名标签已尽人皆知,并延续至今。且看现在的新闻报道,仅搜索“后妈”字样,满目皆是((云南后妈杀害8岁继女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24岁男孩瘦成皮包骨无家可归只因父亲娶了后妈》《网传柏溪一女孩儿被后妈虐打满身伤痕,记者县医院核卖睛况))《济南15岁男孩被父亲殴打致死村民指责“后妈”长期虐待孩子》《连云港高三女生因家庭矛盾被后妈掐死,案犯逃亡5天后被抓》……连篇累牍而又触目惊心。新闻报道固然是基于客观现实,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令人发指的继母虐待事件确实存在,但是仅凭这些事件就能定义“继母”整个群体吗?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继母”这一身份存在的价值,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在那些众口铄金的人中,又有多少真正走近过、详细了解过一位继母的生活,一个拥有继母的重组家庭的生活? 现今时代,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权,而且这种发言权已不再是虚设的名头,我们能真正感受到“言论自由”及言论的力量,在微博等新媒介的应运而生后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如庞勒在《乌合之众》一文中提及:“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专享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我们已处于一个“群体时代”,但这究竟是一个明智的时代,还是一个愚昧的时代?我们展现的,是“群众的智慧”,还是“集体无意识”?对于“继母”这一群体,我们给予的到底是什么?或许,这便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在这一卷中,我们将走近那些重组家庭,去寻觅继母的生活踪迹。你会看到“深海鱼的眼泪”:传说没有人见过深海鱼流眼泪,就以为它不会悲伤,那是因为它生活在深深的海底,它的眼泪,人们看不到而已。无奈的“深海鱼”,可能是继母,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家庭中的其他人。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重组家庭的困境到底在哪里?那些困难重重的重组家庭究竟会去往何方?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歌曲《童话镇》便为我们描述了经典童话接近不同的故事走向,曾经我们一“听说白雪公主在逃跑”,便把责任归咎于她的皇后继母,而事实是“只有睿智的河水知道,白雪是因为贪玩跑出了城堡”。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灰姑娘》中,继母这一角色被着力刻画,解释了后母的苦衷,也让观众了解到继母讨厌灰姑娘的合理性。“格林的谎言”一章将为我们展示的是那些幸福圆满的重组家庭,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但“幸福的家庭也并非家家相似”,不妨通过这些真实的访谈记录,去了解那些幸福家庭的内在乾坤。 我们所处的时代究竟是光明的季节,还是黑暗的季节?是希望之春,还是失望之冬? 现在看来,这是优选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坏转换之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于每个人而言,所需要思考的便是,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P29-3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