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末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决策研究——以《钦定学堂章程》为例

清末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决策研究——以《钦定学堂章程》为例

  • 字数: 2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邓璐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479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钦定学堂章程》为起点的清末教育制度的整体变革,在面对中学与西学的取舍以及知识结构的选择上,确立了以西学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将中学内容融入到西学知识体系的抉择,形成了我国现代学制以西学知识体系进行分科设教的格局。书稿以清末《钦定学堂章程》为例,通过对该政策决策的背景、过程及价值取向的分析,探寻清末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在中西学知识选择中的价值判断及面临的抉择困境,进而反思清末以来提出的“师夷以制夷”的改革策略所带来的结果,并为当下的教育改革中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学问知识体系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地位提供历史之鉴。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提出清末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中强调的“中学为体”仅仅是为了满足维护封建政权的统治需要,这一价值取舍的偏颇使得中国传统学问失去了传承的生命力,教育由此丧失了其最重要的塑造灵魂及培育生命的重要功能。
作者简介
邓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哲社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成都市哲社项目2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的项目成果《重塑教育的灵魂——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及其路径》《基础教育公平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论》等获得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届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第五、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目录
前言
绪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第一节 研究缘起:探寻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教育变革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西学进入中国:清末课程知识体系变革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经世思潮的复兴及对西学的接引
第二节 中学与西学关系的定位
第二章 西学进入学堂:《钦定学堂章程》课程政策决策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清末教育改革实践的空间格局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开设西学课程引发的争议
第三节 甲午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开设西学课程的情形
第三章 制度变革的决心:《钦定学堂章程》决策的权力格局
第一节 政治势力格局的变化对教育改革决策的影响
第二节 新政启动的制度变革及价值核心
第四章 多重势力的影响:《钦定学堂章程》的决策团体
第一节 清廷中枢的组织与人员构成
第二节 章程起草团队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基础
第五章 延续与革新:《钦定学堂章程》的决策过程
第一节 政策议题的形成:延续与新的诉求
第二节 广征建议:地方督抚的影响
第三节 实践先行:各地奏办新式学堂
第四节 考察日本:中日关系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五节 搁置争议:拟定政策并颁布
第六章 中学与西学之争:《钦定学堂章程》课程政策的价值选择
第一节 立学宗旨与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中学与西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实际地位
第三节 中学与西学选择背后的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