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场"视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

  • 字数: 4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邓招华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492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探讨、研究,是将外部的文学社会学的考察与内部的诗歌形态、创作辨析相结合,在理论、文本及历史间的互动之中,兼采“社会性”与“文学性”的双重视点,把社会历史内容、文本细读等融为一体。一方面,从“文学场”的视阈切入,打破既往的研究范式对历史复杂性的简化、涂抹,在场域自身缠绕的内部构成的透视中,立足文学社会学的慎密考辨与描述。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性”的理论视阈,在现代诗学的意义上,把握西南联大的诗歌创作,阐释其真正的诗学价值。从而重绘1940年代复杂诗歌版图,以突显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独立存在及诗学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西南联大诗人群生成的历史场域

第一节 地缘政治:西南联大学院文化的生成

第二节 “象征资本”积累:西南联大的文化氛围与精神追求

第二章 西南联大文学生产机制考察

第一节 文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文学讲授

第二节 西南联大的主要文学社团及其活动

第三章 西南联大诗人群诗学叙论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的诗学场域分化

第二节 诗与公众世界:史诗时代的“抒情”

第三节 诗学建构•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诗学建构

第四章 学院空间中的现代体验及其抒写

第一节 学院中的“现代认同”:生命存在的形而上追思

第二节 现代“自我”的审视

第三节 震惊体验:战争的深层反思

第五章 现代诗形的探求与建构

第一节 “抒情主义”的扬弃:戏剧化表达策略

第二节 日常经验的深度抒写与语言张力:知性化诗学策略

第六章 文学场域与诗歌创作的互动考察:以冯至、穆旦为中心

第一节 冯至:学院中的生命沉思

第二节 穆旦:学院认知与受难的品质

第七章 西南联大校园文化氛围的转变与朗诵诗的兴起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联大校园文化氛围的转变

第二节 闻一多的政治转变与联大朗诵诗的发生

余论 20世纪40年代历史场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