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荡涤污泥浊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社会问题的治理

荡涤污泥浊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社会问题的治理

  • 字数: 38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齐霁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71851
  • 版次: 1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齐霁编著的《荡涤污泥浊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社会问题的治理》是一部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的专著。
烟毒、娼妓、土匪、会道门、乞丐是旧中国的社会顽症。新中国成立之初,旧制度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仍然是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是主要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新生政权的巩固构成极大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坚决荡涤污泥浊水,根除一切丑恶现象,领导全国人民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把长期危害中华民族的烟毒、娼妓、土匪、会道门、乞丐问题一扫而光。这是中国历目前,甚至是世界历目前的一个奇迹。本书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烟毒、娼妓、土匪、会道门、乞丐问题的实态,厘清了中国共产党治理这些主要社会问题的历程,并总结了其治理经验,既可以丰富中国近现代社会问题史内容,深化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又能为解决当代类似的社会问题寻求有益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齐霁,1964年出生,河南南阳人。先后入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天津市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曾出版专著《中国共产党禁毒史》,参编、翻译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基础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社会问题概述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问题的界定和社会问题的分类
一  社会问题的内涵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问题及其认定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问题的分类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一  政治性
二  紧迫性
三  关联性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社会问题的成因
一  历史因素
二  社会因素
三  思想因素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烟毒问题及其治理
第一节  烟毒泛滥状况
一  罂粟种植面积和鸦片产量惊人
二  制毒贩毒活动非常猖獗
三  吸毒现象十分普遍
第二节  烟毒泛滥的严重危害
一  严重威胁民众生存
二  浪费社会财富,损害身心健康
三  败坏社会风气,引发各种犯罪
四  严重腐蚀党政军干部队伍和公职人员
五  严重影响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三节  对烟毒问题的治理
一  中央人民政府向烟毒宣战
二  全国各地初步治理烟毒问题概述
三  全国各地对烟毒问题的治理
四  这是一次精彩的禁毒运动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娼妓问题及其治理
第一节  全国各地娼妓业状况
一  东北地区娼妓业概况
二  华北地区娼妓业概况
三  华东地区娼妓业概况
四  中南地区娼妓业概况
五  西北地区娼妓业概况
六  西南地区娼妓业概况
第二节娼妓的特点和成因
一  娼妓的特点
二  娼妓的成因
第三节娼妓存在造成的危害
一  妓女饱受折磨,命运甚为悲惨
二  导致性病蔓延,损害身体健康
三  妨害婚姻家庭,败坏社会风气
四  腐蚀引诱干部,滋生腐败现象
五  藏污纳垢渊薮,破坏社会治安
第四节全国解决娼妓问题的四种方式及其异同
一  “北京方式”
二  “天津方式”
三  “武汉方式”
四  “广州方式”
五  四种方式的异同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匪问题及其治理
第一节  全国各地土匪的基本情况
一  华北地区土匪概况
二  华东地区土匪概况
三  中南地区土匪概况
四  西北地区土匪概况
五  西南地区土匪概况
第二节  土匪问题的危害
一  肆意抢夺人民群众和国家的财物,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二  强奸妇女,绑架勒索,强征乱派,严重威胁社会安定
三  破坏交通、电力和通信等设施,严重影响国家的生产建设
四  制造政治谣言,扰乱民心,挑拨离间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
五  起义的部分国民党军叛变,使匪势更为猖獗
六  打入内部,骗取合法身份,进行策反、捣乱等破坏活动
七  频繁制造反革命暴乱,严重威胁新生人民政权的稳固
八  大搞暗杀、投毒、放火等恐怖活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
第三节  全国各地的剿匪斗争
一  华北地区的剿匪斗争
二  华东地区的剿匪斗争
三  中南地区的剿匪斗争
四  西北地区的剿匪斗争
五  西南地区的剿匪斗争
第四节  剿匪斗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  了中国的匪患,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二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  稳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经济恢复和生产发展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会道门问题及其治理
第一节  全国各地会道门的概况
一  东北各地会道门概况
二  华北各地会道门概况
三  华东各地会道门概况
四  中南各地会道门概况
五  西北各地会道门概况
六  西南各地会道门概况
第二节  会道门的罪恶活动
一  巧立名目,诈骗钱财
二  妖术治病,草菅人命
三  诱奸妇女,满足淫欲
四  散布谣言,蛊惑人心
五  打入政权,里应外合
六  策动暴乱,觊觎政权
第三节  取缔会道门的步骤和方式
一  初步展开阶段:发布指示,制定政策,重点打击反动道首
二  全面展开阶段:大张旗鼓,全面取缔
三  巩固成果阶段:处理遗留问题,打击复辟者和清除隐藏者
第四节  取缔会道门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  摧毁了反动会道门的组织体系,严厉打击了反动会道门的首恶分子
二  分化了会道门中小骨干分子,争取和教育了广大道众
三  消除了反动会道门在群众中的反动影响
四  净化了社会风气,使社会秩序日益稳定
五  纯洁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乞丐问题及其治理
第一节  乞丐的基本状况
一  乞丐的数量
二  乞丐的种类和主要乞讨方式
三  乞丐的主要生活特点
第二节  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  自然灾害
二  历史和社会原因
三  个人原因
第三节  乞丐问题的危害
一  影响市容,传播疾病
二  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妨碍正当工商业的发展
三  滋生犯罪,扰乱社会治安
四  腐蚀社会道德,助长不劳而获的不良社会风气
第四节  治理乞丐问题的准备工作及具体过程
一  收容改造乞丐前的准备工作
二  对乞丐的收容和改造过程
第五节  改造乞丐的效果和乞丐的最终归宿
一  乞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二  乞丐大多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社会问题的成功经验
第一节  政治廉洁和组织高效是成功治理社会问题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
第二节  重视法制建设为成功治理社会问题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  宣传教育群众和发动依靠群众为成功治理社会问题奠定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节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成功治理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针和政策保证
第五节  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注重教育感化是成功治理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
第六节  注重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是成功治理社会问题的重要策略
第七节  综合治理是成功治理社会问题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