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研究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研究

  • 字数: 46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赵永胜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471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4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滇桂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为重点空间,从区域整体史的角度,分四个时段对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进行纵向勾勒和横向比较,既考虑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民族古代史的区域差异,又重视其整体性特征及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研究中充分考虑文明起源和古代王朝或地方政权民族政策对民族源流与分布的影响,在孟高棉民族的起源及其迁徙与交融、土司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民族分布的影响、主体民族的崛起与中南半岛民族分布的演变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简介
赵永胜,男,白族,博士,玉溪师范学院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云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五项,出版专著两部,在《世界民族》《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三项成果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区域民族史的构建
第一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范围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多维视野
一 研究的起步
二 本土的声音
三 百花齐放
第三节 多维视野下的研究“盲区”与区域民族史的构建
一 “亮点”与“盲区”
二 构建思路
第四节 古代区域民族史的基本线索
一 早期人类与族群活动
二 曾经的“多数民族
三 主体民族的崛起
四 民族分布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的早期人类与族群活动(远古至公元前1世纪)
第一节 石器时代
一 直立人时代
二 智人时代
三 新石器时代
第二节 早期人类种群及其分布
一 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活动
二 滇桂地区的早期人类种群及其分布
三 中南半岛的早期人类种群及其分布
第三节 青铜时代
一 云南的青铜文化
二 广西的青铜文化
三 中南半岛的青铜文化
第四节 早期族群及其分布
一 云南的早期族群
二 广西的早期族群
三 中南半岛的早期族群
第三章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民族的分化与融合(公元前后至公元10世纪上半叶)
第一节 归于王化的西南夷
一 西南夷内属
二 公元1世纪前后的西南夷
三 焚人和汉人向云南的迁徙
四 3-6世纪的民族融合
第二节 岭南西部和红河下游地区的民族
一 百越系民族的融合与分化
二 岭南西部的汉族移民
第三节 中南半岛的早期国家与民族
一 孟人国家的兴起及其境内的民族
二 骠国
三 维沙里王国
三 扶南国
五 林邑(环王、占婆)国
六 干延(克伦)人
第四节 南诏的崛起及其民族分布
一 南诏的兴衰
二 南诏的民族
三 南诏崛起的影响
第五节 高棉人的崛起及其影响
一 高棉人的形成与真腊国的兴衰
二 真腊和吴哥初期的民族
三 高棉人崛起的影响
第六节 岭南西部地区的民族
一 西原蛮
二 汉族移民
第四章 中国西南的汉族移民与中南半岛主体民族的崛起(10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上半叶)
第一节 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中国西南民族
一 大理国对云南和宋朝对广西的统治
二 大理国的民族
三 僚人的分化和壮侗语群体向现代民族的演进
四 滇桂地区的苗瑶语民族
第二节 13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中叶中国西南民族
一 元明王朝的边疆民族治策
二 西南多民族的形成及其分布
三 汉族移民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南半岛国家主体民族的崛起
一 缅人的兴起
二 泰国泰人和老挝老族的兴起
三 越人的兴起
第五章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民族现代分布格局的初步形成(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第一节 明清王朝的改土归流与西南民族
一 明代的改土归流
二 清代的改土归流
三 改土归流对滇桂民族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缅甸土司制度及其影响
一 缅甸土司制度的缘起
二 缅甸土司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 缅甸土司制度的归宿及其影响
第三节 泰国民族的发展与演变
一 兰那泰人北属缅甸
二 中部泰人的发展与华人移民
三 老族移民及曼谷王朝初期的民族整合
第四节 中南半岛现代民族分布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 中南半岛政治关系的变化
二 中南半岛的移民
三 中南半岛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