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法助益(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实证研究)/统筹城乡与社会治理丛书

道法助益(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实证研究)/统筹城乡与社会治理丛书

  • 字数: 2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田阡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211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际,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激发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对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以重庆市为例,讨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会治理,慈善基金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保障民生、组织社会活动、调处社会纠纷、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和合之道”“多元共治”的生动局面。作者建立起以“利益契合”为基础的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结构分析框架,分析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的主体、权威、协作关系与动态发展趋势,总结提炼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经验与有效路径,彰显了“以人为本”,以“善治”助推“善业”,从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本书研究对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建设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田阡,人类学博士,教授。l97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访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聘教授、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励二等奖一项。担任《华人应用人类学学刊》执行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和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编委。 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有关于族群与区域文化、家族与社会组织、流域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理论基础: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治理
第二节 社会组织
第二章 现实背景:统筹城乡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关于城乡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第三节 统筹城乡视角下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
第三章 共治之基: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研究框架
第一节 社会协同理论概述
第二节 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节 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
第四节 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研究框架
第四章 和合之道:基金会发展及其协同社会治理探索现状
第一节 我国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重庆市基金会发展概况
第三节 重庆市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第五章 协同之法: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结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结构特征
第六章 互治之助: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结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地方政府促办的基金会
第二节 民政系统自办的基金会
第三节 社会团体自办的基金会
第四节 大学系统自办的基金会
第五节 个人名义创办的基金会
第七章 善治之益: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分析
第一节 行政体制改革与基金会管理制度创新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基金会社会选择创新
第三节 社会体制改革与基金会治理制度创新
第四节 社会组织体制与基金会协同治理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