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记》礼乐释义研究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记》礼乐释义研究

  • 字数: 4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树业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675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礼乐文化从根本上塑造了传统中国的价值秩序和公共生活形式,构成国人教养生活的根基,对礼乐的义理诠释构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礼义学的基本经典,《礼记》的礼乐释义包含了三大原则,其一是从天人之际角度探寻礼乐本原,其二是从文质之辨角度对分析礼乐在人类教养生活中的实现方式,其三是以中和之道为礼乐文化的至极理想。基于上述释义原则,《礼记》诸篇围绕冠、昏、丧、祭、射、乡、朝、聘等古典礼制的重点仪式之象征意义的阐释,以及对儒家乐教理论的系统发挥,展示了礼乐教养在个体生命和社会生活中的展开形式,并探讨了基于礼乐教化道政治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张树业,1975年生,河南辉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已出版古籍整理著作一部,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华夏礼乐文明源流:《礼记》的历史根基
第一节华夏礼乐文明之滥觞与早期演变
第二节周代礼乐文化之特质与其理想性
第三节宗周政制衰退与礼乐文化之转型
第二章先秦诸子礼乐反思:《礼记》的思想本源
第一节礼所以本:春秋诸贤对礼乐的认知与阐释
第二节何以文为:战国诸子对礼乐的批评与质疑
第三节与于斯文:儒家礼乐释义理论之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礼记》通论部礼乐政教思想疏义(上)
第一节《礼记》通论部文献概说
第二节《礼运》:道之行隐与礼之运转
第三节《礼器》:忠信之本与义理之文
第四章《礼记》通论部礼乐政教思想疏义(中)
第一节《哀公问》:爱人与成身
第二节《仲尼燕居》:制中与周流
第三节《孔子闲居》:达礼乐之原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