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域协调共潮起,绿色发展伴鹤飞 探秘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

区域协调共潮起,绿色发展伴鹤飞 探秘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射阳现象"

  • 字数: 19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88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射阳作为一个县域经济体,经济社会在短时期内经历了较大的跌宕起伏,最终却走上了绿色、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现象的背后,也必定隐藏着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将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本进行深入剖析和阐释,并通过理论上的总结和提炼来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能规律,使之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借鉴,无疑也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本书就是对这一工作的有益尝试。该书对“射阳现象”的表现、特征和本质进行了深刻总结,并对射阳的主要经验和典型做法给予了生动剖析,为我们完整地展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典型样本的形象。
作者简介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沧海桑田:今昔射阳的变与迁(1)
一射阳的历史变迁(1)
二奋进中的射阳(5)
三射阳的内在基因(12)
(一)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12)
(二)开放创新的移民文化(14)
(三)艰苦奋进的红色基因(16)
第二章射阳现象:绿色崛起与协调发展(20)
一走近射阳:由射阳初印象到“射阳现象”(20)
二“射阳现象”的发生:“V”形之变(22)
(一)由辉煌到低谷———射阳怪现象(22)
(二)由低谷到辉煌———不一样的轮回(22)
(三)由乱而治———政治生态基础的重筑(23)
二“射阳现象”的表现:绿色崛起和协调发展(25)
(一)绿色崛起与“射阳现象”(25)
(二)协调发展与“射阳现象”(27)
三“射阳现象”的特征:速度之箭上的高质量(30)
(一)“射阳现象”特征之一:增速高(31)
(二)“射阳现象”特征之二:转型快(32)
(三)“射阳现象”特征之三:质量好(33)
四“射阳现象”的本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35)
五“射阳现象”的启示:为何是射阳?(36)
(一)发展理念的正确引导是地方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36)
(二)健康的政治生态是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突破的根本保障(36)
(三)改革创新精神是地方寻求有效发展路径的重要法宝(37)
(四)经营机制完善的国有企业是地方有序城镇化的助力器(38)
(五)民生关怀是地方协调发展的原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新引领(38)
第三章绿色城市:绘就生态宜居新港城(40)
一稳固的发展基础(40)
二绿色的生态环境(42)
(一)适宜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42)
(二)面积广袤的重量自然保护区(43)
(三)优良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44)
(四)绿色城市的护航者———“263”行动(47)
三健康的医养环境(48)
(一)公共医疗和卫生日益改善(48)
(二)“健康射阳”覆盖面不断扩展(49)
(三)康养保障体系逐渐形成(51)
四优质的教育环境(53)
五舒适的居住环境(54)
(一)充足的休憩之所:公园和景点(55)
(二)增收机会:不断增强的获得感(56)
(三)国家卫生县城:干净整洁的家(57)
第四章绿色产业:培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59)
一发展新动能的新探寻(59)
(一)基础稳固,蓄势待发(59)
(二)再认形势,确立目标(60)
(三)绿色引领,后发崛起(61)
(四)紧扣高质量,开启新征程(62)
二绿色农业:富民之基(63)
(一)绿色高效农业渐成主流(63)
(二)新型农民更多培育涌现(65)
(三)“联耕联种”广获民心(66)
(四)“产自射阳”逐年叫响(67)
三绿色工业:强县之源(69)
(一)绿色能源开动生态马力(69)
(二)传统工业整装转型发展(71)
(三)新兴产业引领两化融合(73)
四现代服务业:再添新活力(76)
(一)全域旅游尽显海风河韵(76)
(二)特色服务业拉伸富民杠杆(77)
(三)体系健全力保增产惠民(78)
第五章绿色交通:勾勒外通内畅的新格局(79)
一“公水铁空”搭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主筋骨(79)
(一)高等级公路提增射阳发展新速度(79)
(二)绿色干线扮靓美丽新射阳(80)
(三)通江达海扩宽开放发展新空间(82)
(四)水清河畅书写低碳港航新篇章(83)
(五)航空和铁路助力射阳新发展(85)
二市政交通低碳化为城市发展舒筋活络(87)
(一)城市路网通畅便捷(87)
(二)减排和绿化刷靓城市风光(88)
三农村交通便利化疏通全面小康的毛细血管(89)
(一)四好农村路惠民畅心(89)
(二)农村公交驶向同步小康(90)
第六章美丽乡村:奏响城乡协调的新旋律(92)
一农村经济基础筑牢美丽乡村根基(94)
(一)农业稳产增收,种养结构优化(94)
(二)耕种模式创新,机械作业高效(96)
(三)农民增收提速,城乡差距收窄(97)
(四)特色农业兴旺,重点基地涌现(98)
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行”(99)
(一)建设示范点树立美丽标杆(99)
(二)分类施策推进康居工程(100)
(三)健全机制力推环境综治(100)
(四)特色小镇要求射阳特色(102)
三“五好”镇村阐释乡村内在之美(102)
(一)产业兴旺:特色农业彰显射阳魅力(103)
(二)生态宜居:农村环境整治扮靓乡村“容颜”(104)
(三)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浸润好看鹤乡(106)
(四)治理有效:基层治理夯实平安乡村(109)
(五)生活富足:兴业富民织就乡村新画卷(110)
四美丽乡村建设经验(111)
(一)产业结构升级壮大特色农业,建设宜农乡村(111)
(二)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112)
(三)大力推进兴业富民,建设宜业乡村(113)
(四)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建设宜游乡村(114)
(五)弘扬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文化为魂的人文乡村(114)
第七章十大策略:射阳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116)
一化危机为契机,秉“断代思维”创塑全新印象(116)
二变劣势为优势,循“绿色理念”奋力后发崛起(119)
三融盐城接上海,重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122)
四三大突破并施,勾勒有爱小城发展大空间(125)
五调整转型同步,筑实生态立县的产业基础(129)
六城乡深度融合,彰显新型城镇化的乡土色彩(132)
七打破路径依赖,“无中生有”培育蓝色经济增长极(135)
八聚焦民本民生,持续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138)
九借力国有资本,激发城市经营财政增收潜力(140)
十笃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143)
第八章改革创新:射阳绿色发展的典型做法(147)
一城市经营:夯实地方发展的财政基础(147)
二“一全员四托底”:扶贫攻坚的破解之道(150)
三全域旅游:绿色发展开启新征程(153)
(一)全域旅游,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154)
(二)持续发力,创塑多元化旅游品牌(154)
(三)精心打造,叫响特色发展新名片(155)
四“厕所革命”:有爱小城绽放出文明之花(156)
五国企风采:城镇化进程中的国有企业新担当(158)
六公共服务: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161)
(一)兴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161)
(二)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164)
第九章生态港城:射阳的发展愿景与定位(167)
一发展愿景(167)
(一)宜居宜业的江淮生态港城(167)
(二)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169)
(三)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商旅城市(170)
二功能定位(171)
(一)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应用中心(173)
(二)全国品牌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74)
(三)长三角区域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基地(175)
(四)江苏沿海地区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176)
(五)江淮地区生态优美的绿色家园(177)
三城市形象(178)
(一)形象定位:浪漫风光,鹤乡射阳(178)
(二)形象标识:有爱小城(179)
(三)形象要素:十大要素(180)
第十章绿色崛起:射阳的发展战略与目标(182)
一总体战略(182)
二战略目标(184)
(一)经济增长(184)
(二)产业集聚(185)
(三)收入提高(185)
(四)生态宜居(186)
三战略重点(186)
(一)推动苏鲁沪等沿海地区合作,打造东部沿海经济带示范区(187)
(二)实施有限融入市区战略,建设具有独立发展能力的卫星城(188)
(三)加强海陆产业联动,构建完善的蓝绿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189)
(四)加快新兴战略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创新要素不断汇聚(190)
(五)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品牌(191)
(六)对外招商和内拓发展双轮驱动,适度提高本地民营经济的比重(192)
第十一章沿海开发:射阳海域的发展与规划(193)
一射阳沿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193)
(一)沿海经济的发展基础薄弱,沿海第三产业有待提升(194)
(二)沿海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沿海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缓慢(194)
(三)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临港工业发展滞后(195)
(四)沿海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沿海灾害与突发事件频发(195)
二射阳沿海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196)
(一)有利的政策优势(196)
(二)较强的基础设施配套(197)
(三)丰富的沿海资源(197)
三射阳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197)
(一)坚持产业合理布局,促进海陆协调发展(198)
(二)重视自主创新,促进市场化运作(198)
(三)强化沿海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199)
四射阳沿海产业的空间发展布局(199)
(一)重点工程引领沿海开发(199)
(二)推动射阳港口扩容升级(200)
(三)打造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201)
(四)建设重点沿海开发园区(202)
(五)创新发展沿海百里现代渔业经济带(202)
五射阳沿海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04)
(一)资源开发利用(204)
(二)沿海生态环境保护(205)
(三)岸线和滩涂的开发保护(206)
(四)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207)
六实现射阳沿海经济战略的保障措施(207)
(一)创新沿海开发机制,构建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207)
(二)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镇服务功能(208)
(三)提高沿海经济创新能力,统筹沿海经济发展(209)
(四)强化沿海管理,切实保护沿海资源环境(210)
第十二章蓝绿协同:射阳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211)
一射阳的产业基础(211)
二射阳现代产业体系的选择(212)
三射阳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213)
(一)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体系(214)
(二)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体系(215)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216)
(四)现代农业发展体系(217)
四射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要点(219)
(一)发展“六大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220)
(二)打造“六高”功能区,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221)
(三)营造“六优”营商环境,展现和谐有序新形象(223)
(四)深化五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224)
后记(2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