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

  • 字数: 40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清崑 著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61778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清崑著的《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旨在加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收入本论丛的书目,都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退休老教授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关于“史”的研究。又有关于“论”的研究;既有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关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很好广泛,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些成果是这些老教授长期研究的真实记录,是他们探索轨迹的生动描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为弘扬和发展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清崑,笔名李澄,男,1931年1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离休。生于1931年,原籍山东省潍坊市。1948年7月加入解放区华东大学学习,1949年参加华东局南下干部纵队,参加镇江市的解放与接管工作,曾任镇江地区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6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从马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于唯物史观与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合著、教材、辞书等十余种,多次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目录
总论
第一章普列汉诺夫——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一普列汉诺夫政治上复杂多变的一生
二普列汉诺夫政治、理论活动阶段划分的四种意见
及其比较
三关于普列汉诺夫一生中的两个重大转变
第二章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二普列汉诺夫对哲学史的贡献
三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
上篇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
第三章普列汉诺夫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一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
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哲学与唯物史观
四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唯物史观
五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四章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
一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学说的出发点
二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四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可变的量”
五社会运动有自己独立于地理环境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六“瑕不掩瑜”
第五章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学说——“五项因素公式”
一“五项因素公式”——普列汉诺夫研究
唯物史观的总纲
二“五项因素公式”的由来
三“五项因素公式”的基本思想
四“五项因素公式”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公式
五对折衷主义“因素论”的批判
六关于“五项因素公式”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普列汉诺夫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马克思社会发展
理论中的中心地位
三劳动工具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关于生产关系概念的狭义性与广义性
第七章普列汉诺夫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一关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对“经济唯物主义”的批判
三对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基本思想的捍卫
第八章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
一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心理的特征与来源
三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
四关于对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的评价
第九章普列汉诺夫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人类思想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二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不总是成正比的
三每个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都和前一时代的
意识形态有密切的联系
四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五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意识形态相互影响
六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第十章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自由和必然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偶然性和必然性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社会条件
四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及“伟大”概念的相对性
五对英雄史观和机械论的批判
下篇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
第十一章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上)
一方法问题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
二不是以思想史去说明经济史而是以经济史
去说明思想史
三不是以人性去说明历史而是以历史去说明人性
四系统方法的先驱
五历史主义方法的运用
第十二章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下)
六哲学与社会心理
七哲学与阶级斗争
八关于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九“唯心史观包含着部分的真理”
第十三章普列汉诺夫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一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
二关于“意见支配世界”
三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与“意见支配世界”的
二律背反
四爱尔维修的“一个极有兴味的尝试”
五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性论历史观
六法国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第十四章普列汉诺夫论黑格尔哲学
一辩证的方法是现代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遗产中
获得的最主要的科学工具
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他无意中和不自觉地
送给唯物主义的贡物
三黑格尔的地理环境学说
四黑格尔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学说
第十五章普列汉诺夫论费尔巴哈哲学
一费尔巴哈哲学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二费尔巴哈哲学与唯物史观
三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的认识论
第十六章普列汉诺夫论别林斯基的哲学思想
一别林斯基与黑格尔哲学
二别林斯基是怎样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三别林斯基与空想社会主义
四别林斯基历史观的局限性
第十七章普列汉诺夫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思想
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与费尔巴哈哲学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萌芽”
四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认识论
五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观
附录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