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 字数: 15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季羡林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197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毕生关于生活与人生的思考沉淀,也是一本引导无数年轻人走出不安与迷茫的修心书。

阅尽人间沧桑,悟得人生智慧,谈毁誉与福祸,论得失与悲喜,品人间百味,得一生自在。

钱文忠:恩师的魅力,就是仿佛无法用堂皇的语言来说他的魅力。用在恩师身上的形容词,ZUI合适的大概还是纯粹和平淡。

此次编选,依据权·威版本严格校订,精装双封设计,是个人收藏、馈赠亲友的绝·佳版本。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季羡林
内容简介
何谓人生?有人说,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自我修炼,生而孤单,谁也不能陪你走接近程;有人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要做好的就是演好每一场戏。一代文学大师季羡林用近一个世纪生命体悟与众多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心得:谈毁誉与福祸,论得失与悲喜,品孤独与寂寞,悟自在与从容。没有故作深沉,没有高谈阔论,用朴素的文字为我们的心灵开启一个智慧的窗口,让我们在喧嚣与浮华中静下心来,了解自己,超·越自己,找到人生未的位置与方向。
目录
辑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箴言
禅趣人生
人生漫谈
人生小品
爱情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我害怕“天才”
辑二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满才是人生
寂寞
寻梦
回忆
赋得较为的悔
寸草心
我的家
官庄扫墓
一条老狗

辑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坏人
傻瓜
世态炎凉
趋炎附势
缘分与命运
满招损,谦受益
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送礼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希望21世纪家庭更美好
辑四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应当说谎
论说假话
论广告
论博士
论教授
论正义
漫谈出国
我们面对的现实
哲学的用处
思想家与哲学家
辑五尽人事而听天命
老年
谈老
谈老年(一)
谈老年(二)
谈老年(三)
再谈老年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春色满寰中
长寿之道
养生无术是有术
辑六人生自有真义在
爽朗的笑声
八十述怀
百年回眸
九十述怀
目中无人
长生不老
老马识途
老少之间
宗教
两个母亲
摘要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天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地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月9日 再谈人生 人生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用千把字来谈,是谈不清楚的,所以来一个“再谈”。 这一回我想集中谈一下人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哲学目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人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两个提法都源于儒家。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争论出一个名堂来。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记错了,由我负责。)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精神接近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我看,这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试放眼观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哪一个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个本能?动物姑且不谈,只拿距离人类更远的植物来说,“桃李无言”,它们不但不能行动,连发声也发不出来。然而,它们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桃李等结甜果子的植物,为什么结甜果子呢?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甜果子把核带到远的或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 你再观察,一棵小草或其他植物,生在石头缝中,或者甚至压在石头块下,缺水少光,但是它们却以令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毅力,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棵大树,再作为一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性。“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你还可以观察,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如果放纵地任其发挥自已的本性,则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哪一种动植物也能长满、塞满我们生存的这一个小小的星球。那些已绝种或现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属于另一个范畴,另有其原因,我以后还会谈到。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一种动植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内——能塞满了地球呢? 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