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司马懿传

司马懿传

  • 字数: 48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朱子彦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202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0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三国大军师司马懿的权威学术传记 “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近期新力作 历史学家朱子彦教授精心擘绘司马氏家族三代移运魏鼎的政治轨迹与“三国归晋”的历史图景
内容简介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擒孟达,拒诸葛,平辽东,创立军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辅佐曹魏三代君主。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氏家族历经三代四位权臣屹立不倒,终革魏鼎,结束三国时代,建立西晋王朝。本书是一部关于司马懿的学术性传记,作者在为司马懿这个三国后期核心人物立传的同时,擘绘出司马氏家族三代移运魏鼎的政治轨迹,勾勒出“三国归晋”这一宏大的历史图景。书中对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关节进行了深度研究,兼及汉晋之际的禅代政治、历史地理、职官制度、社会思想等关键要素,视野宏阔,考证详赡,评论精当,新见迭出。
作者简介
朱子彦,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出版相关著作《朋党政治研究》、《中国皇帝制度》、《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制度》等。
目录
绪言司马懿历史形象再思考
一、仁义道德与"卡里斯玛"的博弈
二、曹操事业的继承人
二、历史选择了司马15
第一章姓氏、家世、交游圈与门风
一、司马姓氏的源流与"将种"的家世
二、"由武入文":司马家族的文化转型
三、交游圈是如何建立的
四、司马家族的门风
第二章拒辟与"狼顾相"考辨
一、"非常之器"
二、结交有名隐士胡昭
三、拒绝曹操征辟
四、"狼顾相"考辨
五、纖语与童谣:开基之主的政治神话
第三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力劝曹操平巴蜀
二、襄樊之役献良策
三、阻止移民,倡导军屯
第四章每与大谋,辄有奇策
一、为曹丕夺嗣筹谋划策
二、曹操挟天子之难与荀或殉汉
三、全力支持曹操代汉
……
摘要
     第一章 姓氏、家世、交游圈与门风 一、司马姓氏的源流与“将种”的家世 在叙述本书传主司马懿生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察一下司马姓氏的源流。《晋书·宣帝纪》在述及司马氏由来时,是这样表述的:“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这段文字语焉不详,且脉络也不甚清晰。其实,司马的姓氏,与太史一样,均来自职官。司马氏渊源于西周的官职——司马。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先秦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在军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春秋时形容哪个国家国力强盛,就称它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司马最初是专门负责掌管马匹之职,殷商时代始置,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上古时有人名重黎,为夏官祝融。传说上古五帝时,设春、夏、秋、冬、中五官来管理天下。关于夏官祝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注云:“颛顼氏代少昊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火正职责不甚清楚,大概与司马之职接近。至西周,以夏官为司马,掌军政和军赋。 周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任司马,后来程伯休父克平徐方,立下战功。《诗经·大雅·常武》篇记载了这场战争:“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常武》这段诗句的意思是,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氏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让他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明军纪,沿淮岸行军,巡察徐国隐情。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程伯休父后裔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春秋时,宋、楚、晋等国都有司马,故不排除担任司马之职的人以司马为姓的可能。东周惠王、襄王时,司马氏去周奔晋,其后裔分散在东周列国:在秦的一支成为武将世家,有平定巴蜀的秦国大将司马错,其后为夏阳司马氏(司马迁家族);在赵国的一支成为剑客世家,有刺客司马蒯聩(又名盖聂),其后为河内司马氏。 司马懿的远祖已很难稽考。《晋书·宣帝纪》说司马懿的远祖是司马印。司马印起于秦末乱世,初为赵王武臣部将,曾率军攻占朝歌(今河南淇县)。巨鹿之战后,司马印跟随项羽人关。秦二世三年(前207),秦朝灭亡,司马印因“定河内,数有功”,于是项羽分魏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立(司马)印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刘邦出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从临晋渡过黄河,攻下河内之地,俘获殷王司马印,将其地设置为河内郡,司马印战败归汉。汉高祖三年(前204)四月,楚、汉大战于彭城,汉军大败,诸侯见汉军兵败,皆逃亡离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王司马印战死。 但凡治史者皆知,无论是帝王将相者的本纪列传,抑或私家所修的家乘谱牒,都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即假托始祖、攀附名人,抑或司马懿家世亦不例外,故很难断定司马印就是其先祖。三国时期,不仅司马懿祖先难考其实,即使曹操、刘备也是如此。当曹丕从汉献帝手中夺取皇位,完成易代鼎革之后,为了论证“汉魏禅代”是“尧舜禅让”的再现,曹丕、曹叡父子从“汉家尧后说”出发,苦心炮制了“魏家舜后说”,以至于从曹操至曹叡三代之内出现了多个祖源。卢弼因而评日:“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卢弼所谓曹氏“三易其祖”,分别是指祖“汉相国曹参”、祖“曹叔振铎”、祖“舜”。揆诸史籍,可以发现卢氏的总结并不接近。依笔者归纳,得到曹氏及曹魏官方承认的说法可分为四种,较卢氏多祖“颛顼”一说。虽然曹氏“四易其祖”是出于禅代的政治需要,但毕竟亦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的姓氏血脉不甚了了,否则何以一改再改,授人以柄。 元人胡三省日:“《蜀书》云:(刘)备中山靖王胜子陆城亭侯贞之后,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胡氏有此言,乃是因为刘胜的中山靖王是西汉早期所封,至东汉末年,已历数百年,又胜子刘贞为陆城亭侯,据考西汉并未有“亭侯”的封号,故他认为刘备与汉家皇室是否有血缘关系颇值得怀疑。 《晋书·宣帝纪》追溯司马懿先世甚详,并以殷王司马印为其先祖,但由于司马卯之后八世的世系阙失,故也未必足以凭信。 司马懿确切可考的家世始于司马懿高祖司马钧。司马钧,字叔平,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招贤乡)人。虽然司马钧的先祖不一定是司马印,但司马钧出身于行伍或将门大致是可信的…… P24-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