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时代

民族时代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姜守明,朱文旭,汤晓鸥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182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10卷。主述十九世纪是欧洲民族主义的时代,拿破仑战争过后,很多国家的边界得到重新划定,拥有共同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试图组建独立的国家,并时而获得成功。拉美独立运动也放在本卷写。《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艺术、宗教、科学、社会日常生活等。
目录
欧洲均势:维也纳体系
摧枯拉朽——搅动欧洲的拿破仑战争
日薄西山——恢复欧洲的“旧秩序”
正统主义的外交天才——梅特涅
丛林法则——四大战胜国的外交博弈
铁证如山——1815年的《最后议定书》
跨页大图:维也纳会议
功过之间——塔列朗的正统主义
危机四伏——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风雷激荡:1848年欧洲革命
革命肇始——意大利巴勒莫起义
浪漫激情——二月革命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凤凰涅槃——巴黎六月起义与法兰西第二帝国
保守政治家——弗朗索瓦·基佐
民族觉醒——柏林起义与1848年德国革命
宪政万岁——维也纳起义与1848年奥地利革命
自由呐喊——波希米亚和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
狂飙突进: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
分久必合——德意志统一意识的高涨
龙虎相争——德国统一方案问题
德意志帝国的——俾斯麦
一石二鸟——1864年的普丹战争
雌雄决战——1866年的普奥战争
宿敌对决——1870年的普法战争
普王称雄——凡尔赛宫镜厅的加冕
后来居上——德意志帝国的崛起
声势浩大:意大利独立与统一运动
解放之路——意大利民族独立浪潮
统一先锋——意大利的烧炭党
独立之父——朱塞佩·马志尼
开国领袖——朱塞佩·加里波第
开国首相——加富尔伯爵
高歌猛进:法英西葡诸国
劫后余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罪与非罪之争——德雷福斯事件
步步为营——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大英帝国舵手——迪斯雷利
自由派政治家——格莱斯顿
登上帝国巅峰——维多利亚时代
缔造共和——伊比利亚半岛战争
“上帝偏爱”:美利坚合众国
新边疆——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
跨页大图:自由女神像
一桩大买卖——路易斯安那购地案
为统一和自由而战——美国南北战争
伟大的平民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跨页大图:林肯纪念堂
民族大熔炉——19世纪美国移民浪潮
觉醒的希腊与比利时的独立运动
燃起希望——希腊民族主义的觉醒
浴火凤凰——希腊民族大起义
希腊独立秘密革命组织——友谊社
星火燎原——希腊独立战争
独立之战——1830年布鲁塞尔起义
冷热不均:东欧和北欧
冲破桎梏——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争脱锁链——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为独立和统一而战——波兰民族大起义
大国梦碎——瑞典斯堪的纳维亚主义失败
高潮迭起: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兵祸连连——拉美地区的社会分裂
自由之火——1801年海地人民起义
海地革命领袖——杜桑·卢维杜尔
自由呐喊——墨西哥的多洛雷斯呼声
墨西哥独立之父——伊达尔哥
南美独立运动领袖——圣马丁
为自由而战——查卡布科战役
南美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
走向崛起与扩张之路:日本
国门洞开——美国黑船叩关事件
大政奉还——日本倒幕运动
脱亚入欧——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不屈不挠: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荷属东印度——荷兰统治下的印尼
灵魂不屈——1825年爪哇人民大起义
殖民扩张——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民族起义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奋起反抗——印度民族大起义
詹西女王——传奇的拉克希米巴伊
女王统治——英国殖民政策的转变
对抗理性:浪漫主义思潮
自由精神——法国的浪漫主义小说
春之物语——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
激情宕荡——欧洲的浪漫主义绘画
天籁之韵——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
主流思想——19世纪的自由主义
追求人道:现实主义思潮
人间戏剧——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冷眼旁观——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璀璨星辰——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异彩纷呈——世纪转向的欧洲文坛
光影世界——法国的现实主义绘画
自由幻镜——新自由主义的崛起

摘要
     欧洲均势:维也纳体系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滑铁卢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英、俄、奥、普、葡、法、瑞典等战胜国集聚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借助国际会议和国际条约来严惩拿破仑的法国,以恢复和维护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最后议定书》是维也纳会议的重要成果,也是欧洲列强之间讨价还价和相互角力的产物。 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新均势,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提议建立神圣同盟,宗旨是所谓的“保卫宗教、正义与和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对这个提议也予以认同。但是,奥地利外交大臣克莱门斯·梅特涅反对过分削弱法国,他不仅企图联合英国,以遏制俄国向西扩张的势头,还竭力主张镇压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这就为奥地利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欧洲不断爆发革命与改革运动,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尤其是1848年欧洲革命,更是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专制统治。 摧枯拉朽搅动欧洲的拿破仑战争 18世纪末,除了少数国家外,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尤其是法国的波旁王朝将专制制度推向发展的巅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国出兵干涉,试图镇压这场声势浩大、震动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1793年,普、奥、英、西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人民对反法同盟的入侵进行了坚决反击。1798年,第一次反法同盟解体后仅一年,英、俄、奥、土等国又结成第二次反法同盟。俄军进入意大利后,打败了那里的法军;奥地利不仅夺回了法国在意大利侵占的地盘,还企图入侵法国本土;英军则对法国的各港口实施封锁,甚至还一度在荷兰沿海地区登陆。虽然第二次反法同盟因内部分裂而解体,但法国仍然面临大军压境、四面楚歌的严峻局面。 在法兰西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执政,随后加冕称帝,是为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不仅富于智慧和胆识,而且极富政治野心,他领导法国取得了抗击反法同盟的胜利,同时又开启了征服欧洲的战争。 自卫战争的初步胜利 1799年11月,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后,法国同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事较量,但是战争起初的法国并不顺利。当法国军队对埃及进行远征之际,驻扎在莱茵河附近的奥军却准备入侵法国:英国则隔岸观火,对法国各港口实施封锁。为扭转不利的局势,拿破仑决定首先击退奥军,迫使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让英国丧失在欧洲大陆的立足点,使其与法国谈判。 1800年6月14日清晨,拿破仑发动的马伦哥战役打响后,法军竟很快陷入奥军重围,伤亡众多,这大大出乎拿破仑的预料。“哈哈,不可战胜的拿破仑,这次总算给我们打败了!传令兵,你即刻赶往都城,向皇帝陛下报告我军胜利的消息!”奥军统帅梅拉斯欣喜若狂地命令道。然而,传令兵刚上路,法军那边就响起了隆隆战鼓。“不好!一定是法国人的援军赶到了!”在这突如其来的鼓声面前,梅拉斯竟然乱了阵脚。听到参谋长这么一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急忙命令部队后撤。可是,他的命令还没传达下去,刚刚被杀退的法军,又跨上战马,挥着利剑,如潮水般地席卷而来。转眼之间,奥军溃退,兵败如山倒,法军则乘胜追击,一举赢得胜利。原来,拿破仑工于用计,他略施虚张声势之计,通过制造假象,利用军鼓声助威,轻而易举地吓退敌军,成功地创造了世界军事目前反败为胜的有名战例。经马伦哥一役,奥军被击溃,英国在丧失了同盟国的军事支持后,被迫同法国签订《亚眠和约》。 法国取得了初步胜利,英国不甘心失败,便为再次组建新的反法同盟展开外交活动。1805年,英、俄缔结《彼得堡盟约》,奠定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基础。这次参加同盟的还有瑞典、丹麦、那不勒斯王国和奥地利。同年9月,拿破仑率领22万法军在莱茵河一线迎战第三次反法同盟。法军乘反法同盟分散之机,移至敌军后方,在乌尔姆战役中一举将其击溃。1805年12月,法军又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败俄、奥联军,奥地利再次被迫退出战争,并同法国缔结了《普雷斯堡和约》。这样,第三次反法同盟解体,新生的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战争性质悄然改变 1806年9月,英、俄、普、瑞典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乘自卫战争胜利之威,率军侵入普鲁士,并在耶拿战役中击溃普军。1807年7月,法国同参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败国俄国和普鲁士缔结了《提尔西特和约》,俄国暂时顺从法国,加入了由法国主导的大陆封锁体系。此时的法国,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但是拿破仑并未收敛自己的野心。1808年,法军侵入西班牙和葡萄牙。法军在西班牙的恣肆妄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愤怒,马德里等地爆发了数次反法民族起义。 在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同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拿破仑帝国。它统治着130多个省,面积约为86万平方公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