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与主体

文化与主体

  • 字数: 2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34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以“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主体问题”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的会议论文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其主要内容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的学术定位,包括对自我、主观随意性、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MITSEIN”等问题的哲学探讨。二是关于文化现象、文化本质和文化传统的哲学反思,包括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的后现代思考、加达默尔“游戏论”的现象学意义,文化工具论、生活世界视域中文化传统的现代性意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终极预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工作维度等。三是关于文化与主体相互关系问题的多维度哲学透视,包括文化自觉的主体性维度、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主体性的守护路径、德里达对于语言学的后主体性建构、对罗尔斯式正义的主体性分析以及对文化与语言、文化与结构、自由意志与物理世界等关系的透视。四是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包括走向社会主义的澄明之境、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三原色等多维度思考。
目录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MITSEIN”
论主观随意性在哲学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中的主要表现
论“自我”
文化自觉的主体性维度
文化大发展抑或文化大危机
文化工具论
生活世界视域中文化传统的现代性意蕴
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主体性守护的三条可能进路
伽达默尔“游戏论”的现象学意义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论德里达对于语言学的后主体性建构
语言一历史中展开的场域
自由意志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
“主体”与“结构”的双重变奏
康德的“喜悦的心情”
对罗尔斯式正义的主体性分析
词语有其自身的生命
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三原色
法哲学的缺失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终极预设
试论李泽厚“天人新义”的思论路径与现实指向
传统文化的思想工作维度
走向社会主义的澄明之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