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德经全鉴

道德经全鉴

  • 字数: 25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春秋)老子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01538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以及明暗变幻的微妙;《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文字简洁、富有韵律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
本书解读行文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中的智慧真谛,让“道”真正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我们能从身边事物的细枝末节中体会老子的思想。
作者简介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目录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无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 1 大道看“有无”
◎ 2 大道看“祸福”
◎ 3 大道看“坚柔”
◎ 4 大道看“曲直”
◎ 5 大道看“简繁”
◎ 6 大道看“无为”
◎ 7 大道看“动静”
◎ 8 大道看“虚实”
◎ 9 大道看“巧拙”

第二章 修身之道:谦谦君子的养成法则
◎ 1 圣人都知道自己的无知
◎ 2 自矜者不会长久
◎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4 善下者为王
◎ 5 不武不怒,不与人争
◎ 6 内敛方能成名士
◎ 7 取长补短天之道
◎ 8 不视,不听,不搏
◎ 9 时时提醒自己做个正直的人
◎ 10 美善与邪恶相距多远
◎ 11 “德”是修身养性的甘霖

第三章 养心之道:纯真、幸福是根本
◎ 1 超然旷达,宠辱不惊
◎ 2 道是简单的,快乐也是很简单的
◎ 3 心“虚”是一种境界
◎ 4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5 像水一样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
◎ 6 静止的水才清
◎ 7 欲心杂念使人心累
◎ 8 知道“止”就没有那么累了
◎ 9 得失都是“道”
◎ 10 不要想得太多,太远
◎ 11 无“患”即无忧
◎ 12 无拘无束,给心灵一片广阔的天地
◎ 13 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第四章 处世之道:游刃有余地立足于世
◎ 1 诚信不足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 2 不要轻易许诺
◎ 3 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 4 不要固执地坚持己见
◎ 5 示人以弱,将锋芒隐藏起来
◎ 6 “道”无须言说
◎ 7 刚柔并济,进退有道
◎ 8 给别人留点空间
◎ 9 神龙在天,不见首尾
◎ 10 为人处世必须具备“大”的胸怀

第五章 待人之道:包容、善良是待人良方
◎ 1 不要随意伤害人
◎ 2 智者都明白成人达己的道理
◎ 3 用平等之心看天下
◎ 4 学会包容,终身不殆
◎ 5 付出时不要想着回报
◎ 6 君子须有仁慈之心
◎ 7 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多少
◎ 8 天道公平,作恶必受惩
◎ 9 受到伤害不要急于报复
◎ 10 待人接物要以“和”为本
◎ 11 美善的言辞可以赢得尊重
◎ 12 施予者得到的最多

第六章 谋事之道:踏实稳健,万事可成
◎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 万丈高楼平地起
◎ 3 圣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确的事
◎ 4 天下事须做精、做细
◎ 5 踮着脚是站不稳的
◎ 6 不要被主观感觉所束缚
◎ 7 谨慎地开始,坚持到结束
◎ 8 空杯子才能用来盛水
◎ 9 处乱不惊,变弱为强
◎ 10 不因艰险失去斗志
◎ 11 勤而行之,可为“上士”
◎ 12 正确地思考,小心地谋划
◎ 13 做事的“大道”取法于自然

第七章 为上之道:管理其实很简单
◎ 1 为上者要有不争无为之德
◎ 2 善用人者,为之下
◎ 3 要听得进忠告
◎ 4 用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
◎ 5 做领导的必须以身作则
◎ 6 上有“为”,则民难治
◎ 7 最简单的管理之道
◎ 8 有权不可无威
◎ 9 治大国若烹小鲜
◎ 10 民众不需要太多烦琐的法令
◎ 11 施政不可过于苛刻
◎ 12 天道坦然而善谋

第八章 避祸之道:清醒、淡泊方可保全自身
◎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 功成而不可居
◎ 3 功成身退也是不错的选择
◎ 4 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 5 鱼再得势也不能离开水
◎ 6 当糊涂时则糊涂
◎ 7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8 不争则无祸害之忧
◎ 9 用超然的心态看待眼前的荣华富贵
◎ 10 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附录:《道德经》全文
参考文献
摘要
    【原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大道看“祸福”
    
     【译释】
     灾祸与幸福紧密相连,而幸福的旁边又躲藏着灾祸。谁能知道祸与福之间相互变幻、彼此循环的根本原因呢?它是变幻莫测,远远超出于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之外的!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祸福之道始终是一门大学问,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处处存在竞争与陷阱,如何安身立命、趋利避害,是不得不研究的。
     而老子可谓这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谓一定的条件,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往往人的主观因素是其转化的最为关键的条件。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目光短浅,一念之差,一时冲动,或是骄傲自满,而给自己带来祸患。
     【解读】
     居安思危才能守福避祸
     商王帝辛的时候,雀在城边生了一只乌鸦,占卜的人说:“凡是小的生出大的东西,国家一定会吉祥如意,您的名望一定会增加一倍。”帝辛听后喜不自禁,以为从此自己就会受天佑护了,便不再管理国家,为人残暴凶狠,结果导致了外族的侵扰,商朝因而灭亡了。这就是逆道而行,由福转为祸患的例子。
     《列子?说符篇》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户人家为人十分仁义,三代都是如此,待人真诚,常常做善事。有一天,他们家的黑牛生下一只白牛,别人就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征兆。”过了不久,那家人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而牛又生了一只白牛,过不多久,儿子的眼睛也瞎了。人们都觉得诧异,说这哪里是吉祥的征兆,明明就是恶兆啊。可是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年轻力壮的人都被征召去打仗,而这父子两人因为双目失明而免于征役。等到战争停止的时候,他们的盲病不治而愈了。这时候人们才懂得吉兆的含义。
     明朝人杨慎所著的《韬晦术》中有一句名言:“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意思是说荣华利禄、高官显爵对于人的诱惑力很大,但是荣利场也是最难站稳脚跟的。《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个人在成为大权在握的领导者之后,居安要思危,才能守福避祸。
     唐朝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立下大功,爵封汾阳王,任宰相,王府建在国都长安的亲仁里。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代宗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是心里有数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掘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比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的私事重要。
     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干涉。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王爷郭子仪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而郭子仪毫不在意自己被使唤来使唤去。
     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就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面子,他们相约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只是大笑。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儿子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的确明智,他能在自己位高权重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善于规避灾祸,所以才能四朝为臣。如果他对于自己的高官厚禄感到自满,就难免会生出骄横之气,不能忍气,那么那些想和他作对的人也就有机可乘了。
     所以说,不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也不论眼前的风景有多么迷人,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美丽的风景之后可能就是悬崖峭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规避可能会有的祸患。
    
    
    
    
    
     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