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色地标中的故事

红色地标中的故事

  • 字数: 1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514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百年激荡的红色篇章,红色地标是优选的见证。她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本书以图辅文,精选了八角楼、嘉兴南湖红船、嫩江桥、泸定桥、会师楼、红井、江西大旅社等60处有名红色地标。一个红色地标,就是一段红色传奇,也是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这些红色地标,引领我们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缔造东方奇迹的密码,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前进。
作者简介
黄永仓,撰写散文、杂文、新闻等作品1300余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国防教育》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获奖,曾主编《英雄故事》等图书。
目录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1
中共一大会址/3
嘉兴南湖红船/6
橘子洲/9
江西大旅社/11
八七会议会址/13
八角楼/15
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18
古田会议会址/20
百色市红七军军部旧址/22
嫩江桥/24
博生堡/26
五角亭/28
江山石/31
红井/34
……
摘要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与雁荡路交界处,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这是一幢建于1912年的二层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坐北朝南,一正一厢,独门独户。1920年初,陈独秀自京抵沪,在此寓居,《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于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一直作为居民住宅使用,直到2016年7月,上海启动了“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修缮工作被提上日程。2020年7月,修缮一新的旧址对外开放,进行试运营。同年8月,旧址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的火种 1920年春天,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的监视,在等人的帮助下由北京来到上海,后人住老渔阳里2号(今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杂志也随迁回上海。自此,陈独秀已经是一个的马克思主义者,《新青年》逐渐由启蒙刊物转变为革命刊物,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武装的先导。 这一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经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5月,来上海,曾到这里拜访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在此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很多共产党员经常在老渔阳里2号开会,讨论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等问题。他们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此同时,《新青年》改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在老渔阳里2号创办,李达担任编辑。同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新青年》交由陈望道负责,沈雁冰、李达、李汉俊在此参加编辑工作。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局机关在此办公。 1921年9月,陈独秀从广州返沪主持中央局工作,与李达、经常在老渔阳里2号讨论党的工作。由于《新青年》经常发表介绍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引起了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1921年10月和1922年8月,陈独秀两度在老渔阳里2号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1922年9月,中央局机关和陈独秀转移至别处,老渔阳里2号结束了自己光辉的历史使命。老渔阳里开天辟地的革命火种,蕴藏着不可忘却的初心。 历史链接 《新青年》是一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其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此名。该杂志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一代大师的群英会。《新青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与新文学,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新青年》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