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 字数: 5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师哲 口述;李海文 著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329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二十余年长销不衰,从身边的心腹红人,到秦城监狱“6601”号囚犯,他的命运臧否,是一个峥嵘岁月的真实注脚。
首次增补更多未披露历史内情,新增“主席的婚事”章节以及大量历史照片、中外人名对照表、大事记和索引,更加方便读者查找、研究。
在身边工作十八年,他是延安整风、国共谈判、中苏关系、朝鲜战争等诸多重大史实的亲历见证者;与中共领袖人物密切交往,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讲,成为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著名学者沈志华、杨奎松大力推荐的党史研究推荐阅读经典。
内容简介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反对托洛斯基、江浙同乡会、苏联肃反、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皖南事变、苏联卫国战争、整风运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建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选集》出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一百五十六项、日内瓦会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随、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五次访苏。李海文所著的这本《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近期新增订本)》重点刻画了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本人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准确、可靠。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反对托洛斯基、江浙同乡会、苏联肃反、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皖南事变、苏联卫国战争、整风运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建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选集》出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一百五十六项、日内瓦会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随、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五次访苏。李海文所著的这本《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近期新增订本)》重点刻画了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本人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准确、可靠。
作者简介
师哲(1905—1998)陕西韩城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赴苏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集体加入苏共(布)。1929年到西伯利亚边疆区内务部工作,1938年到莫斯科任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秘书。1940年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随周恩来、任弼时回到延安,参与中苏两党中央交往,任翻译。1943年兼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1944年夏任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1945年七大后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1948年任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后兼任马列主义编译局、俄语专科学校校长、外文出版社社长。1957年任山东省书记处书记,1959年任陕西扶风农场场长。1962年被软禁。1966年被关入秦城监狱。1975年再次到扶风农场。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研究所顾问。


李海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生平小组副组长、组长、周恩来研究组副组长、《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中共党史资料》主编。出版专著:《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整理人),《周恩来年谱》(1898-1948,副主编),《世纪对话――忆法制奠定人彭真》(合著),《张浩传》(合著)等。主编《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之路》《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等。
目录

师哲自序
整理者序
在苏联留学
投笔从戎
到苏联去
难以忘怀的基辅
莫斯科军事工程兵学校(初级)
在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的九年
初进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
第一次回国未成
接待过境的我国抗日武装人员
安置抗日将军马占山
关于杨明斋的点滴情况
我所知道的苏联1930年代的肃反
被迫离开西伯利亚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初见团长任弼时
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院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中共代表团团长任弼时
周恩来在共产国际
随周恩来、任弼时一道回国
初到延安
第一次会见毛主席
“骆驼”与“毛驴”
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中央书记张闻天
敬爱的朱德总司令
延安时期中共与共产国际、苏共之间的往来
和的一次谈话
同共产国际(即远方)的关系
和斯大林的电报往来给孙平讲课
的神韵
主席和他的战友们
主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主席炯炯的目光
主席的婚事
整风运动和七大
整风运动的顺利进行
康生任总学委会副组长
康生与“审干”、“抢救运动”
处理绥德、关中“特务案”
毛主席主持甄别工作
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记三位元帅
八路军副总司令、军委副主席彭德怀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
二三事
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
抗日战争胜利全面收复失地
毛主席飞赴重庆
苏军代表飞抵延安
重庆谈判之后
毛主席生病斯大林派医生和毛岸英赴延安
毛主席在卧室接见阿洛夫
主持中央工作时期
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
关于党的建设
领导土地改革
为击退国民党的进攻做好准备
转战陕北
主动撤离延安
山西三交镇
毛主席从枣林沟到朱官寨
毛主席在神泉堡给斯大林写信
能不能胜利敢不敢胜利
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瓦解敌军
发动土改
从陕北经西柏坡到北平
从容东进
战略决战
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来访
中央进入北平 毛主席接见柯瓦廖夫
建国前夕访苏
漫长的飞行
和斯大林会谈
江青敬酒,谦让,斯大林做自我批评
斯大林与依依惜别
在莫斯科参观、座谈
与苏联专家
毛主席接见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毛主席首次访苏
行程万里
两个伟人的首次会面
斯大林让步了
毛主席游览列宁格勒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
又一次误会
签约斯大林举行招待会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招待会
登上归程
尤金受邀来华
尤金首次来华 《实践论》的发表
尤金第二次来华
尤金担任驻华大使
朝鲜战争期间的中苏关系
朝鲜战争的开始与逆转
周总理和斯大林会谈
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斯大林对苏联顾问与我方争论的态度
朝中苏决定停战,进行和平谈判
周总理、彭德怀和斯大林会谈
1952年周恩来、莫斯科之行
周总理组织安排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周总理同斯大林及苏联政府代表团分别会谈
周总理参观斯大林格勒及列宁运河
率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十九大会见斯大林
贝利亚被处决
周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周总理对苏联的工作访问
代表团飞抵日内瓦
周恩来的机敏与智慧
周恩来的才略与印度支那三国问题的解决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互相合作
周总理对日内瓦会议的总结
赫鲁晓夫率团来华祝贺我国国庆五周年
赫鲁晓夫上台
和赫鲁晓夫的会谈
苏联代表团和我党领导人的交往
苏联代表团在外地参观游览
朱德出访东欧六国、参加苏共二十大
参加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祝贺皮克总统八十寿辰
访问匈牙利、捷克、波兰
苏共二十大和我党《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
翻译的技巧和灵活性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米高扬向大会致贺词周恩来的谈话
一吐积郁
波匈事件与访苏
苏联紧急通知
赫鲁晓夫只身一人迎接
向苏共主席团慷慨进言
宣言的产生
提出对匈牙利事件的处理方案
离开身边
索引
部分中外人名、地名对照表
大事记(1900―1957)
摘要
    在苏联留学
    投笔从戎
    1925年,我进入二十岁的弱冠之年。这一年正值大革命爆发,我国进入大变革的年代,也是我一生之中关键的一年。我选择了生活的方向,决定了今后一生的道路。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特别是青少年,更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制约,而作为孤立的个体是无法影响、改造社会的。但是,这不等于青少年不能在纷乱的世界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1924年,我在西安陕西第一师范(前身是龙门书院)五年级学习。魏野畴等人在陕西创建了中共支部,一些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青年搞起了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我受此影响,参加青年团。当时党团组织都处于地下,加人团组织有杀头的可能。因而只有勇敢、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人才能加入。团组织派人将我带到刑场――西安的西北角,在这里军阀刘镇华几乎天天都要处决几个人,地上有一滩一滩的血迹。他们问我怕不怕,还教育我要严守秘密,特别不能将团内的同志泄露出去;教育我“劳工神圣”,青年团是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奋斗的。还带我到西安的东关了解工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东关有火柴厂等工厂,工人大都是妇女,盘腿坐在地上干活,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我们试图和她们交谈、做工作,但是很困难。西安有组织的工人很少。我到了开封,见到铁路工人在工会的领导下进行各种活动,才第一次了解到工人的力量。
    经过团组织的教育,我想到当时的革命中心上海去报考上海大学以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上海大学校长是老同盟会员于右任先生(陕西人)。
    1925年初,同学樊明初要去日本留学,我俩结伴东行。2月从西安出发,刚行至渭南的某地,就被刘镇华的部属憨玉琨的军队拦住去路,抢走了车马,他们声称:前面(指豫西)正在打仗,道路不通。他们所说的就是豫西战争。
    豫西战争是胡景翼和刘镇华的决战。胡景翼和冯玉祥、孙岳是直系将领,他们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利用直奉战争之机,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北京政变,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妥协,合力夹击直系,使直系吴佩孚的反动势力土崩瓦解;接着,成立了国民军第一、二、三军,并软禁总统曹锟,将清朝最末一个皇帝溥仪驱出皇宫;允许各革命党派合法存在;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随后,胡景翼任河南督军,率国民第二军南下,在豫西同吴佩孚的部下――实际上是嵩山地区的土匪刘镇华决战。当时,刘镇华任陕西督军兼省长,他率部支持憨玉琨,因此将军阀吴新田部从陕南调到西安,担任陕西督军。刘镇华的部队东移后,西安的革命运动乘势发展起来。
    东进的道路不通,我们只得返回西安,仍在第一师范学习。情绪尚未安定下来,3月中旬又传来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西安各界在莲花池公园举行大规模的追悼会。追悼会持续了数日。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公开活动,在会上发了悼词、唁电,送了挽联等,以志悼念。追悼孙中山的会场上出现的种种新气象,鼓舞着大家。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交谈着,特别是同青年团有关的青年更是兴奋不已,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公开这种关系。
    4月间,刘镇华、憨玉琨等军阀在豫西被国民二军打得大败。憨玉琨服毒自杀,刘镇华只身逃到山西运城,投靠军阀阎锡山。消息传来,西安各界发动了驱逐吴新田的运动。
    吴新田,外号“汉中王”,是个愚昧无知、昏庸落后的土军阀,盘踞陕南、汉中多年,无恶不作,与土匪毫无差异,军中官兵80%以上都吸食鸦片。他借刘镇华部东移豫西之机,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进驻西安。这支土匪部队驻进西安后,从不训练,不整饬军纪,而是一味聚众赌博,绑架勒索,凌辱妇女,欺压青年;还砸毁戏院,强征赋税,各种苛捐杂税有增无减,甚至扣发教育经费,停发教职员工薪金。群众忍无可忍,掀起了抗暴运动。老师罢教,学生罢课,商号罢市,使西安一夜之间成为死城。学生联合会移至渭河以北的三原办公,并选派学生代表进京请愿。岂知北洋政府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学生代表不得不转赴上海,向全国学联求援。
    罢课后,我与杨福堂、杨华堂等数名同学离校,出西安北门,直奔草滩,渡渭河至三原学生联合会。在联合会和吴芝罘(澄城人,吴壁云、吴壁霞之兄)不期而遇。他刚从山东烟台回陕探亲,向我们介绍了山东,特别是胶东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掠夺、欺压,人民奋起抗争的情况。对于久居内地的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新知识,使我们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盘桓几日,我们决定先回家乡韩城。途经澄城某地时,遭到该地驻军的袭击。当时真可谓是军匪不分,土匪遍地。青天白日之下,忽然枪声大作,弹如雨下。虽然我们都是赤手空拳、手无寸铁的学生,但仍不能幸免,不仅被洗劫一空,而且被押到团部。
    意想不到,在团部遇到了从西安一中毕业的同学苏孟尼,这使我们绝路逢生。苏孟尼怕我们年轻气盛,讲出抨击匪军的刺耳之言,便很快将我们送走。
    当晚,我们住在澄城郊外,夜半时分,狂风大作,刮得地动山摇、树啸壑鸣,犹如万马奔腾,大军袭来一般。我们只好伏息待巳。翌日回到韩城时,已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
    回到家乡,俨然到了世外桃源。韩城靠近黄河,以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而闻名于世。它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县城里有三所高等小学,一所实业学校,共有师生六七百人,但他们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我到第三高等小学讲述了西安反军阀运动轰轰烈烈的情况,青年学生们听后甚为激愤,认为校方让学生闭门读死书、死读书,贻误青年匪浅。也有个别学生想免去暑期考试,有意鼓动学潮。
    该校校长王茂哉是个恶霸地主。不久前,在本县冶户川镇组建武装民团,横征暴敛,激起民众奋起请愿,而他竟枪杀请愿群众数人,此血案尚未了结。在校内,他横行霸道,毫无威信,全校教职员共五人,其中就有三人反对他。他对学生组织爱国救亡运动、免去暑期考试的要求,采取镇压的办法,因而激起学生反抗。这时,他又借助当地民团的武装和县政府的权力,扣押了两名学生,致使学校停课、停考,暂时解散。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