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寻欢作乐

寻欢作乐

  • 字数: 1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2221980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毛姆本人公开承认的得意与喜爱之作,也是这位“故事圣手”写作艺术臻于圆融、成熟的作品。 ★相较《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作家止庵认为《寻欢作乐》更胜一筹。 ★马尔克斯、村上春树、麦克尤恩、奈保尔、董桥、王安忆、张爱玲、杨澜、俞敏洪、张悦然……他们都深爱毛姆。 ★以毛姆曾经爱慕的女性为蓝本,虚实相掺,撰写引人深思的爱情回忆,引发关于女性与爱情的价值观热议。一向洞察世事、刻薄犀利的毛姆收敛锋芒,以纯然接纳与欣赏的视角描摹女性,展现这位“人间观察家”对女性、婚姻与爱情的独特认知。 ★回忆和现实双线交织,情节铺排错落有致。毛姆将文坛轶闻韵事信手拈来,展现英国文艺界众生相,不乏哈代、休·沃尔波尔、毛姆本人等知名作家的影子。
内容简介
闻名遐迩的作家爱德华·德里菲尔德去世后,他的第二任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我”——青年作家阿申登,受传记作者罗伊邀请,前往德里菲尔德的乡间豪宅,追忆当年与作家的交往故事。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比作家德里菲尔德更耀眼的是他的前妻罗茜,一位不被礼法所束缚的,坦诚热情又具有孩童般纯真的迷人女性。在镇上人眼里,德里菲尔德是不被接受的浪荡子,但我无法抗拒罗茜的魅力,与夫妇二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当我从学校回来,却意外得知德里菲尔德一家诈骗逃逸,不知所踪。多年后,我在伦敦与他们意外重逢,德里菲尔德开始享誉文坛,而我则与罗茜拥有了一段难忘的恋情。我得知了他们曾遭遇的情感重创,也由此得知德里菲尔德成名作背后的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上半叶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毛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参加救援队,后加入英国情报组织,在瑞士和俄罗斯任职,战争期间及战后在印度和东南亚游历,这些经历也被他写进了小说中。毛姆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跌宕起伏,洞悉人性之幽微,是英国文学目前独树一帜的经典。他自称处于“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 毛姆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面纱》(1925)、《寻欢作乐》(1930)、《刀锋》(1943)等。
目录
《寻欢作乐》无目录
摘要
     他辞去秘书工作专事文学后不久,我第一次见到了他。他不穿鞋就有六英尺的身躯玉树临风,肩宽体健,神采自如。他不算俊秀,但自有一种宜人的阳刚之美:湛蓝而率直的大眼睛,浅棕色鬈发,鼻梁略短而阔,下巴方正,显得诚实、利落、健康。他很有运动员素养,早年作品中多有与猎犬一同驰骋的记述,文字的生动和准确让读者毫禾I不疑那一定是亲历过的;直至近来他仍时常乐于弃案牍一日而寻迹山林。在他第一部小说问世的年代,作家们热衷啤酒、板球,以标榜孔武,有很多年作家板球队里总少不了他的名字。如今不知何故,这个小圈子已锐气不再,所著作品也几乎无人问津,虽说板球手的名头尚存,但在文坛却已很难立足。罗伊多年前就放下了板球,而对红葡萄酒的品鉴却颇有得起来。 罗伊对自己的处女作并不大事宣扬。故事写得短而隽永,且趣味高雅,一如他此后的每一部作品。他把书寄给当时所有的大作家,随书奉上的信也写得让人很舒服,说他如何对该作家的作品推崇备至,如何从研读中收获良多,如何热切地希望追寻其开拓的路径,尽管还远远落在后面。他只是把自己的书呈于艺术巨匠的足下,作为一个初窥文界的年轻人向作为自己宗师级别的前辈的致敬。他称,非常明白自己的唐突,对方百忙之中还要费心于一位初学者微不足道的努力,但同时恳求对方丰坐评指正。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少有回信只敷衍一番的。收到信的作家们对他的恭维大感受用,回复时也并不吝惜笔墨。他们推荐了他的书,有好些还邀他共进午餐。他们很难不为他的坦诚所吸引,被他的热忱所感动。他求教时所表现的谦逊打动了他们,他还表示要依循前辈的建议,真诚的态度也使人印象至深。他们感到这个后辈是值得费些功夫调教的。 他的小说大获成功,这使他在文学圈里结交了不少朋友。一时间,若是光顾布鲁姆斯伯里、肯普登山或是威斯敏斯特一带的茶会,总能见到他在递黄油面包或为老夫人斟茶。他那么年轻、那么爽朗、那么快乐,别人打趣儿时他笑得那么开心,着实很难不喜欢他。他还出入通常在维多利亚街或霍尔本一带的旅馆地下室里举行的晚餐会,那儿有作家、青年律师以及穿着“自由百货”‘丝质衣裳、披串戴珠的女士,他们吃着三英镑六便士的晚餐,谈论着艺术与文学。人们很快发现他对餐后演说很有些天赋,又讨人喜欢,连他那世家子弟的身份也得到了笔界同辈包括竞争对手的谅解。对于他们的发轫之作他从不吝惜夸奖,当他们寄来手稿请他指教时,他也总是批阅得恰如其分。他们觉得他不仅写作功底好,而且懂得鉴赏。 他写了第二部小说,下了很大功夫,也颇得益于前辈文匠的指点。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不止一位名家为报刊写了书评,而编辑又是罗伊找过的,于是评论界自然一片赞声。他的第二部小说可以说是成功的,但还没有成功到让竞争对手们郁郁寡欢的地步。事实上,这反倒坚定了他们的想法:他永远也不会搞出惊天动地的事来。他是个很不错的人,从不选边站队。对于这么一个爬再高也不会碍事的人,他们乐得帮他一把。我就知道其中一些人,每每想起当年走错的这步棋便流露出苦笑。 不过要说他现在很自命不凡那也不对,罗伊始终保留着早年的制胜法宝——谦逊。 “我自知算不上什么大作家,”他会对你说,“跟那些文豪相比我简直就不存在。过去我还想过有朝一日要写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可是我早就连这个念想都没了,只求人们说我尽了优选的努力。我从不放过任何草率的文字。我自认为能够说好故事,能创造活生生的人物。毕竟布丁好坏,要尝了才知道。《针眼》在英国卖了三万五千册,在美国卖了八万,下一部书我也得到了目前为止优选的连载权益。”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