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负暄三话

负暄三话

  • 字数: 2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张中行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2291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6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张中行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并称“未名四老”。

2.“他是中国古典文人的典范”:与季羡林、金克木、启功、周汝昌等大师平生风义兼师友,影响刘心武、扬之水、孙郁、叶兆言等后辈学人作家。

3.文笔冲淡,行云流水,当世的《世说新语》

4.“觉醒年代”:民国时期以北大为中心的学人往事




中行先生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

——季羡林

张中行先生似乎具有悲悯的大愿,但运用的却是轻松的笔调;分明是极冷隽的语言,读起来却感到中含炽热的情感。

——启 功

我那点学问纯粹是蒙事,张中行先生那才是真学问。

——吴祖光

从张中行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

——周汝昌

要说追星,我追过两颗星,一颗是王小波,一颗就是张中行先生。

——刘心武

作为张中行的读者,我更喜欢他未成大名时的文字,喜欢那种不为大众所理解的淡定和从容。他的功力显然要比年轻一些的汪曾祺更好。

——叶兆言

张中行先生“负暄”三本书,主要是追忆民国期间的大学生活。很多年轻人正是借助这三本书,理解了另一种大学传统。

——陈平原

自周作人以来,我们许久没有读过这样清淡、疏雅、博杂的文字了。张中行的出现,使我们荒疏了几十年的文坛上,出现了旧式的、然而又具有“五四”个性主义类型的人。

——孙 郁
内容简介
   “负日之暄,人莫知者”,晒太阳闲话,追思京华故人往事。

“负暄三书”是经典的人文随笔系列,《负暄三话》为第·三本。张中行先生回忆数十年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师友,以及其他一些琐事。上至章太炎、辜鸿铭、胡适、周作人这样的学界泰斗,下至沙滩周边贩夫走卒,也有写到无名的僧侣异士。老一辈学人各有性情风骨,博识通雅,细碎的小事极有趣味,这本书的用意便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字仲衡。学者、哲学家、散文家。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教于中学、大学,亦曾编过期刊。1949年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先生涉猎广泛,遍及文史、哲学诸多领域,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合称“燕园三老”。著作先后出版有《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作文杂谈》《负暄琐话》《文言和白话》《负暄续话》《禅外说禅》《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谈文论语集》《负暄三话》《说梦楼谈屑》《横议集》《说书集》《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张中行全集》等。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见识深邃,文笔独特。





目录
   启 功 1

季羡林 16

老温德 23

钟叔河 29

张守义 36

韩文佑 43

曹家琪 53

刘慎之 61

凌霜红 68

马 珏 75

孙毓敏 79

凌大嫂 84

赵丽雅 89

丁建华 98

故园人影 104

先后两闺秀 111

姑苏半月 116

梦魂长在断桥西 125

津沽旧事 128

历下谭林 136

报国寺 142

阅微草堂 150

一溜河沿 155

乡关半日 161

书 165

酒 175

信 186

日记 192

代步 198

左撇子 205

学书不成 211

闺秀小楷 217

集句书联 221

歙砚与闲情 226

一方闲章的联想 231

戏缘鳞爪 237

贫贱行乐 246

敝帚自珍 25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