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李冰

李冰

  • 字数: 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杨学敏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479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而水又最无情。古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中华儿女与水的斗争故事绵绵不绝,其中因都江堰而名垂青史,甚至一定程度上被神化的一位人物便是战国晚期秦国蜀郡守李冰。李冰不仅修建了都江堰,他更是蜀地“天府之国”的,如今的川蜀大地仍留存着不少李冰治水兴利的遗迹和传说。这本小书在爬梳史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并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合理构想李冰事迹的细节,努力为世人还原一个丰满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杨学敏,女,1979年出生,四川绵阳人,四川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
目录
导读
受命赴蜀
初至蜀郡
致祭望帝
勘测大江
擘画蓝图
壅江作堋
洛水难测
治理雷垣
蜀王兵阑
绵水溉田
修筑栈道
凿段虎头
水旱从人
李冰生平简表
摘要
     受命赴蜀 时当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三月,这一天,秦昭王心情有些兴奋,又有些许凝重。昭襄王是战国时秦国颇有作为的一位国君,这一年,他停止伐楚,准备攻打三晋——韩、赵、魏。如今这个谋划逐渐成型,他心中反倒有些不踏实了。 先王灭了蜀国,本想开拓疆域,富国强兵,由巴蜀顺流而下以伐楚。可是自灭蜀以来,蜀人多次叛乱,秦国几度出兵后方止住乱局。近几年秦王又派司马错、张若等数次由蜀起兵伐楚,虽然至今已经四次攻下黔中郡,然而楚人去年还是收复了江边十五城,重建黔中郡以与秦对抗。当年司马错以为得蜀则得楚,谈何容易!秦灭蜀至今已四十五年,局势仍旧如此胶着。究竟何故?秦王决定召见内史李冰,听听他的看法。 李冰是在秦王的寝宫被召见的。君臣礼毕,昭王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可知道楚太子已到咸阳了吗?” 李冰忙欠身道:“臣已听说此事。” 昭王紧接着问:“既然如此,你是如何看待秦楚和好的呢?” 李冰闻言,略加思索,道:“大王的用意,可是要暂缓伐楚,转而攻打三晋吗?” 昭王听了连连点头:“不错。” 李冰沉吟道:“微臣以为,大王的决定是对的。暂缓伐楚而专攻三晋,当今局势下,远较由蜀伐楚为有利。究其原因,可有四端:楚距秦辽远,而三晋与我接近,此其一:楚虽然也与我相邻,然而秦楚之间巉(chán)岩绝壁,川壑纵横,榛莽丛生,瘴气弥漫,进攻则路途难行,占领之后又不易防守,此其二:韩、魏与我国边境交错,国力又弱,攻占之后,可以威胁齐、楚、燕、赵,此其三:自从秦、赵、燕、魏、韩五国合纵灭齐(前284)以来,东方六国中赵国不错,成为我大秦之劲敌,必须先削弱赵国,如此则楚等五国就不足为虑了,此其四。” 昭王叹道:“先生一席话,与寡人不谋而合!那么应如何处置蜀郡呢?” 李冰答道:“即使大王不问,臣也想说说此事。前两年蜀郡太守张若修建成都、郫(pí)邑(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和临邛(qióng,今四川邛崃市),大王派臣前往相助,臣在蜀郡虽然只待了半年,然而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忧心。蜀人有氐、羌、冉、駹(máng)、邛、笮(zuó)等等,不下数十种,各自有各自的君长,野蛮强悍,难以驯化:蜀地虽号称富饶,但四面环山,其形如盆,雨季一到,往往大地一片沼泽,百姓如同鱼虾,苦不堪言。蜀道之难行,并非只是自秦入蜀难走,即使蜀地内部,到处川流湍急,巉岩突兀,滩涂深浅难料,水路曲折不定,舟船所到之处,无不有覆没之忧。这些才是大王‘得蜀则得楚’之计行不通的原因所在啊。” 昭王闻听,深受触动,不觉往前探了探身,问道:“如此说来,难道灭蜀是失策了吗?难道我们应该弃掉巴蜀?” 李冰急忙道:“巴蜀当然是富饶之地,先王得到了它,大王您继承了它,焉能放弃?以微臣愚见,不妨趁当前秦楚和好之时,安抚蜀人,治理蜀地,不过数年,一定会真正收到开拓土地、富国强兵之效的。” 昭王大喜,道:“好!寡人今日就委任你为蜀郡守!你宽厚爱人,一定能为寡人抚慰蜀民:又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尤其善识水脉,一定能够治理好蜀地。” 昭王注视着李冰,然后缓缓抬起头,望着南方蜀郡的方向,郑重言道:“蜀郡虽然山水远隔,却是我诛灭六国、一统天下所仰赖的。蜀郡叛乱,我必会无暇东顾:蜀民穷困,也会令我忧心不安:而且伐楚之事虽然暂缓,但等攻下三晋,由蜀伐楚,仍不失为上上之策。蜀对于秦而言,至关重要,可以说蜀治则秦强,蜀乱则秦弱。希望你尽力而为,且莫辜负寡人!” 李冰躬身正色答道:“大王重托,微臣岂敢不尽力!“ 稍作准备之后,李冰便带着自己的次子二郎及数十位卫兵出发了。离开咸阳已经五天,这褒斜道走了尚不及一半。看来,没有两个月,是到不了成都了。 蜀道难行,势比登天。 拿衣袖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举头看了一眼近午的日头,李冰转身对次子吩咐道:“二郎,让大伙儿稍事歇息吧,吃口干粮再走。”二郎转身对随行的数十位卫兵喊道:“大家稍事休息,吃口饭再走。”大伙儿纷纷就近找树荫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吃了起来。 秦岭正是山花烂漫时,李冰却无心欣赏这缤纷馥郁的山花。他眼望南方,似乎是在对二郎说话,又像在自言自语:“都说蜀道难,这次去蜀郡,恐怕比蜀道更难啊!”想到这里,李冰站起身对众人招呼道:“诸位军士,路途遥远,咱们还是尽快赶路吧。” 一边走,李冰一边对二郎说:“为父在为大王分析列国形势之时,大王虽然称赞,然而为父还是察觉到,大王脸上闪过一丝忧虑。你说说看,大王因何忧虑?” 二郎今年刚满十八岁,身高八尺,生得虎背熊腰,紫色面堂,剑眉虎目,仪表不凡:并且聪慧心细,老成持重,胆略过人,颇有其父之风。他三年前已从军,原本是武安君白起部下,在最近两次围攻大梁的战役中奋勇当先,立下不少战功。短短三年,已由无爵的小夫,升至第五级爵的大夫,脱离了“卒”的级别而升任屯长(管理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