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好文章是

好文章是"磨"出来的

  • 字数: 15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作者: 许海清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35521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许海清编写的《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是一本研究如何写文章的书。书内收集的20篇文章,是作者所写的谈文章写作的文章。写文章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学问,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潜移默化去感悟和提高的。《好文章是磨出来的(谈谈如何写好文章)》作者将文章之学娓娓道来,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指导,思路清晰,文笔优美,书中的文章本身就是好文章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许海清,女,1970年4月生,经济学博士。现为内蒙古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产业经济。至今发表论文30多篇,多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
目录
第一讲  文章千古事
第二讲  文章乃经国大业
第三讲  非常之业必有非常之文
第四讲  三篇文章做得好
第五讲  思想是文章的海拔线
第六讲  四面江山来眼底
第七讲  万家忧乐到心头
第八讲  文章好比一棵树
第九讲  无逻辑不成文章
第十讲  文章不写半句空
第十一讲  领异标新二月花
第十二讲  为文喜见风雷笔
第十三讲  写文章要看对象
第十四讲 佛家只说家常话
第十五讲 功夫在诗外
第十六讲 文如其人
第十七讲 好文章是“磨”出来的
第十八讲 方法的方法比方法重要
第十九讲 读万卷书写万篇文
第二十讲 盛世出文章
尾言絮语
摘要
    历朝历代,文章及其作者都拥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在古代文献中,对于文章的社会地位多有阐述。《周易?系辞上》中提出,“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典论?论文》中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文心雕龙?原道》中也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进而又细化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可以说都将文章摆到了极高的位置。《左传》有言:“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文章因而成为达到老子所说“死而不亡”境界的途径之一,而相比立德、立功,立言更多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并且德行事功要传诸后世,必然要借助文章的力量。于是,在追求“不朽”的动力驱使下,文章之道成为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尚追求并不断被加以传承。在这种氛围和传统下,作为文章创作主体的文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敬就不足为奇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内涵逐渐由武士被文士所取代,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虽然没有贵族的地位,但也不用像庶民那样从事耕作,而是作为贵族的家臣、谋士,为重要决策提供参考,甚至“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汉朝时,皇帝宠用有才华的官吏,通过“策对”和察举孝廉选拔上来的读书人,经常被加以侍中、常侍、给事中之衔,协助处理奏章。汉武帝之后,“六尚”之一、本来是管理皇帝文书的尚书开始负责起草诏书,地位不断提高。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最重要的考核方式就是写文章,从而使写文章成为学子士人出仕做官的必要条件,选拔出的人才自然也是写文章的高手。唐朝时,负责处理奏章、拟定诏书工作的,外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有馆院、翰林学士,其中大部分是文人,当时宫殿前的台阶上立有巨大的石鳌,文人、学士们站在台阶前朝见皇帝,被称为“独占鳌头”。这些人不仅可以左右皇帝的旨意,甚至有时能够驳回皇帝的旨意。皇帝的命令如果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当时即为讳法,不能被下面各级机关承认,所以有“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即为中书省、门下省)的说法。宋朝更是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传下了“不杀读书人”的祖训,足见对文人的重视程度。不仅宋太祖亲自叮嘱宰相赵普多读书、读《论语》,且后来的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文章大家都曾在朝中身居高位,整个社会掀起“崇文”的风气,带动了文化的极大发展。明朝时,设中极、建级、文华、武英四殿和文渊、东阁两阁,其中的大学士地位尊崇,常由六部尚书或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兼任,一切奏章、政事、诏令都要经他们的手,掌有对皇帝朱批的“票拟”之权,在皇帝年幼时,在某种程度上履行了皇帝的职责。清朝时,虽然另设军机处办理重要奏章和皇帝密谕,但军机大臣也是由内阁大臣中挑选出来的,实际上仍然是文人在直接辅政。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写文章极为重视,就如何写文稿、怎样改进文风等进行过详细的论述和指示。其中,作为文章家、著作家的谈得特别多,著有《纠正文字缺点》《反对党八股》《工作方法六十条》等大量相关作品。他提出,“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目的或结论,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有些写得好的报告,虽然篇幅颇长,却能引人阅读,使人不厌其长,有些写得不好的报告,虽然篇幅不长,却使人难看。”“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这些重要论述,观点深刻、指导具体,而且形象生动,对文章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亲身实践,撰写了大量重要文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