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生命密码 2 人人都关心的基因科普
字数: 3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尹烨
出版日期: 2020-05-01
商品条码: 978752171654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72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芸芸众生蕴藏哪些造化之妙?基因组学、生命科学为何包含如此魅力? ◎它有趣、有用,又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轻松地解答那些古怪而让人忧心的问题,让基因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知识,让生命科学真的流行起来。 ◎这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可又不只十万个回答,用有理、有据的科学知识,纠正我们原本以为正确的常识。 ◎将人人都关心的基因科学知识娓娓道来,新冠病毒、基因编辑、免疫疗法、表观遗体、备份生命,梦想照进现实,打通阻隔科学与大众之间那道厚厚的墙,让人人了解生命科学的同时,更成为科普事业的一分子。 ◎适合全家人一起阅读的生命科普著作,亿万点击量音频节目“天方烨谈”精华总结。如果说生命不过是一套复杂的代码,那么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愿你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发现新的乐趣和方向。
内容简介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从四个角度阐释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基因科学知识。
解读植物的演化:“水果自由”到底还有多远?是我们驯化了植物,还是植物驯化了我们?植物也有情绪吗?植物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很多都超过人类,我们应从它们的演化中体会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揭开动物的奥秘:食鹿茸真的有益健康吗?失落的恐龙世界还会重返人间吗?“三级”动物的生存史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我们与动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长存之道。
关注人类的健康:新冠病毒与蝙蝠到底有何关系?现实中真的存在超能者吗?遗传会带给人类怎样的厄运?这些问题的答案在遗传与环境中。与其他前沿学科不同,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纠正误区正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憧憬基因科学铸就的未来:基因编辑真的可以创造“新人类”?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是“天使”还是“魔鬼”?如何给生命进行备份?“人人基因组时代”日趋接近,这是人类攻克疾病战役中的集结号,也是科技引导下值得期待的未来。
虽然相较于过去,我们对“我”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这依然未必是生命的真相。探索未知是科学的意义,也是人的独特性所在。
如果说生命不过是一套复杂的代码,那么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愿你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发现新的乐趣和方向。
作者简介
尹烨,“天方烨谈”基因电台和“尹哥聊基因”公众号的主创,也是科普圈、媒体圈、财经圈、科研圈颇受欢迎的生物界“名嘴”。华大基因CEO。大学毕业后加入华大,曾主持和参与了近百个国际基因组合作项目,在《自然》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含合著)。发起并支持狒狒/山魈基因组计划、大豆回家计划、生命周期表计划、狂犬病科研等公益计划。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基因科技*股。他主张将科技力量与人性光辉融合,带领团队组织科技援藏,先后成立“华基金”“光基金”等公益基金,关注全球遗传疾病,致力于推动基因科技普惠人人。
目录
推荐序一科学是甜美的
推荐序二说你听得懂的科学
推荐序三生命中的因和果
前言用生命科学思维理解世界
第1章草木浮生地久长
一碗米饭的故事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飘洋过海来“辣”你
“水果自由”还远吗?
且祈麦熟得饱饭
植物驯化了人类?
植物也有情绪?
那些“荣获”诺贝尔奖的植物
第2章侣鱼虾而友麋鹿
一只蚕宝宝,荣光丝绸路
大吉大利,科学吃鸡
“三极”动物逆境求生史
昆虫世界见闻录
夜访“鲨”先生——真实之梦?2
为谁辛苦为谁甜
失落的恐龙世界
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3章人生代代无穷已
肠道菌群:身体代谢的指挥家
“众病之王”史事
遗传的厄运
世人应无“恙”
新冠肺炎的教训:“蝠”兮祸所依,野味切莫吃
从“望闻问切”到病原精准检测
现实中的“X战警”
医学简史:群星璀璨,大医精诚
第4章平生学术在斯民
基因编辑制造“新型人类”?
超级测序仪争霸战
表观遗传,到底是个啥?
让DNA分子倍增的魔法:PCR技术发明史
干细胞研究造假大事记
生命本无性,演化自扰之
免疫疗法是天使还是魔鬼?
给生命做一个备份
附录生命周期表
致谢
摘要
一碗米饭的故事 水稻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是当之无愧的主粮。全世界有将近一半的人口都以水稻为主食,虽然语言、肤色、风俗各不相同,大家却都吃着同样的米饭,真应了那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水稻起源国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语出《三字经》)。水稻历史悠久,原产于中国,后来传到印度、韩国、日本等地。现代的旱稻也是由水稻驯化而来,成了适宜在缺水地区种植的作物。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省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已有14000~18000年的历史。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和原始农具、谷物脱壳工具,出土的原始陶器也装饰着稻穗图案,这说明在大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便已经规模化地种植、加工、食用水稻了。 因为古代水稻产量不高,加上加工技术不发达,我们现代常见的精白米在古代只有小康人家才能日常食用,底层人民一般吃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糙米,缺粮时甚至以小米、高粱等杂粮充饥。但对不愁衣食的人家来说,精白米也不能满足他们食不厌精的需求,他们还创造了各种花样百出的吃法。 春秋时期,白米优选的做法是做成蒸饭,口感比煮熟的饭更好。《诗经·大雅》中的《洞酌》就描述了打水做蒸饭的情形:“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其中“餴”是蒸饭的意思,“饎”是酒食的意思。魏晋时期的人烧饭时加入切碎的蔬菜,做成蔬菜饭,日本现在的竹笋饭、香菇饭,做法跟魏晋时期的蔬菜饭相差无几。此时也出现了有馅的糯米粽子。到了唐宋时期,各种类型的米饭就更多了,有加入乌饭树汁做成的青精饭,加入桃肉做的蟠桃饭,加入莲藕莲子做的玉井饭等。宋朝人还会把糯米粉做成乳糖圆子、澄沙圆子、五香糕、广寒糕等点心。到了清朝,米饭的吃法就更多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在饭刚熟的时候浇一杯花露,焖一会儿后拌匀.米饭就清香扑鼻。《红楼梦》里也出现过御田胭脂米、碧梗米等罕见水稻品种,这说明当时的达官贵人已经吃腻了精白米,更加青睐这些珍稀、养生的水稻种类。爱美的古代女性,还把白米磨成细粉,染色熏香后用来涂脸,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详述了“香粉”“紫粉”的做法。 到了现代,大米的吃法更是种类繁多了,广东肠粉、云南米线、四川糍粑、芒果小丸子,无一不是米粉制品。国外也发明了大米的各种吃法,日本寿司、土耳其米布丁、印度咖喱饭都是闻名世界的美食。 全世界水稻品种虽多,但大致上只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类。籼稻一般生长在温暖地区,米粒细长,煮熟后不黏;粳稻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地区,米粒粗短,煮熟后有一定黏性。印度的水稻主要是籼稻,日本的水稻主要是粳稻,而中国两个品类兼有。 在20世纪初,曾有国外学者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这个观念在当时的学术界占了主流。但随着河姆渡遗址古水稻被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证明水稻起源于中国。到了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纽约大学通过对水稻进行DNA分析,最终确认水稻最早起源于中国。 尽管是水稻起源国,中国还是错失了水稻的命名权。1928年,日本农学家加藤茂苞在国际上提出,分别把籼稻和粳稻命名为印度型稻和日本型稻,并于1930年在国际上正式发表了这两个学名。中国既是水稻的原产地,又兼有籼稻和粳稻两个水稻亚种,却被无视了。中国学者丁颖曾提出把印度型稻和日本型稻更名为籼稻和粳稻,但按照国际惯例,已定的学名很难更改。所以印度型稻和日本型稻这两个学名在国际上一直通用至今。 …… 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