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记忆 巴文化的多维考察

历史的记忆 巴文化的多维考察

  • 字数: 3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何易展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556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8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涉及巴文化历史、考古及文学研究。全书从巴文化研究意义与向度、巴文化历史源流与考古、巴文化与古代学术文化传统等方面给予跨学科研究和探索。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思想,详细地揭示了巴文化区域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及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和地位;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详细探讨了“巴”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特征。尤其是巴文化的早期历史与状况、巴蜀文化关系、巴文化部分遗址器物考古、南方巴地早期移民现象分析、南方“巴渝舞”的历史迁衍、巴賨关系辩证、史书记载的巴人祖先“廩君”“务相”传说考证,以及《水经注》等所载巴域地名辨疑、“巴”与古代文学及文化传统等,这一系列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巴文化研究中驳杂的疑难问题,也有利于开启从更弘阔的文化视野来关照巴文化的价值。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巴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向度/012
一、巴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013
二、巴文化研究的向度/019
第二章“一带一路”视野下的秦巴文化产业开发/025
一、秦巴地区的“丝路”战略地位/027
二、秦巴地区自然资源与产业开发/031
三、秦巴山区历史人文资源与产业开发/034
第三章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早期巴文化探赜/041
一、“巴”与巴文化的形成/042
二、巴文化与西南山地的关系/046
三、巴文化与周边文化群落的关系/050
第四章罗家坝青铜历史印记与聚落考察/056
一、罗家坝遗址青铜器的地域印记/060
二、罗家坝遗址的青铜纹饰与文化潜喻/073
三、罗家坝聚邑的历史地位与意义/104
第五章周代南夷移民考/120
一、“蛮隶”及周代移民概况/121
二、西南巴地群体移民流迁及其多元成因/125
三、士卿“奔楚”与个体移民现象/131
四、西南巴楚之地的“客卿”制度/136
第六章《尚书传》“前歌后舞”证疑/141
一、巴人助周与“著乎《尚书》”/142
二、“武王伐纣之歌”与“巴渝舞”/147
三、“前歌后舞”的本质/152
第七章南方“巴渝舞”的历史流变/159
一、巴人助周与“前歌后舞”/160
二、巴渝舞的形态与内容/173
三、《大武》的定典立制与《巴渝舞》的历代流变/189
第八章巴賨关系及其文化源流/197
一、从扬雄《蜀都赋》看巴賨关系/198
二、“巴”“賨”语源及其文化生成/207
三、“賨”的古音通假/217
第九章“廩君”传说与“务相”考/225
一、“廩君”的古史叙述传统/226
二、“巴”之原始并非姓氏/231
第十章“夷水”与“捍关”地理位置考/237
一、《水经注》“夷水”重名情况/237
二、“捍关”地理位置/243
三、巴人生活与自然地理/251
第十一章“二南”与巴楚文学传统/255
一、“二南”与楚及南方各族之关系/256
二、“二南”所反映的南方礼俗与文化/262
三、“二南”在传统文学史中的地位/268
第十二章从“高唐”到“江渚”/273
一、“云梦”与“神女”关系/274
二、《高唐赋》中之“高唐”非楼观/279
三、“高唐”与楚祀社/283
四、从赋体文本阐释到文学意象的过渡/288
五、从“高唐”到“江渚”/295
第十三章甲骨文“巴方”解读与巴蜀关系/299
一、“巴”与“巴方”释读/300
二、《华阳国志》的史叙逻辑/306
三、巴、蜀之间的关系/311
第十四章“薅草锣鼓”的民俗与文化性考察/316
一、“薅草锣鼓”流布与南方自然人文的关系/317
二、薅草锣鼓的承传与社会化/321
三、薅草锣鼓的文学艺术特征/326
参考文献/334
后记/35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