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追寻之旅

历史:追寻之旅

  • 字数: 29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金一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54813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金一南编著的《历史--追寻之旅(1893-1945)》介绍了,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在它奠测的风云中,瞬息万变,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历史又正因其不可预测,所以才充满机会,但它给予个人的机会又极其有限。面对不可预测的历史,人所能凭借的,只有自身的素质与信念。没有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无法获得深刻和敏锐的历史自觉。跋涉、动摇与牺牲都是对苦难民族的祟高献祭。重现历史人物的当年风貌,还原历史之旅的宏大与艰辛。
作者简介
金一南,1952年2月生,江西吉安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少将军衔。长期从事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危机管理研究,我国战略问题研究有名专家,享誉中外的知名学者。先后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学习时报》特约撰稿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和主持人,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奖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国防大学“献身国防教育事业标兵”。曾赴美国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进修、讲学。主要著作有《苦难辉煌》《浴血荣光》《军人生来为战胜》《心胜》等。
目录
第一章 历史序幕
甲午之祭(上):军备——北洋舰队Vs联合舰队
甲午之祭(下):军魂——军风与军纪
失败的胜利者
“共产主义的幽灵”
救亡图存
第二章 红色征程
共产党成立的故事(上):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从日本传人中国的
共产党成立的故事(下):中共“一大”的召开
孙中山的接班人考虑
共产国际(上):看好的是国民党
共产国际(下):帮忙还是帮倒忙
“中山舰事件”
“立三路线”
对手:蒋介石VS
“八七会议”与“枪杆子里出政权”
南昌起义(上):逼上梁山还是清醒自觉
南昌起义(中):八元帅与六大将
南昌起义(下):朱德保留革命的火种
井冈山的斗争(上):星星之火与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山的斗争(下):牺牲太早的三位红军将领
围剿与反围剿(一):五次“围剿”与碉堡政策
围剿与反围剿(二):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围剿与反围剿(三):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彭德怀和
围剿与反围剿(四):牛兰夫妇被捕案
围剿与反围剿(五):“太上皇”李德与博古的错
围剿与反围剿(六):蒋介石的三次惊魂
围剿与反围剿(七):王明的荒谬谎言与苏区的残酷现实
围剿与反围剿(八):长征——命运的抉择
围剿与反围剿(九):前共产党员攻占中央苏区
长征前奏曲(一):“小诸葛”白崇禧准确判断红军转移时间
长征前奏曲(二):陈济棠为红军让出一条通道
长征前奏曲(三):最完美的湘江追堵计划
血战湘江(上):湘江防线出现大漏洞
血战湘江(中):枪林弹雨中的红一军团
血战湘江(下):蒋介石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嬗变:叛变者是怎样形成的
留守苏区的“火种”(上)
留守苏区的“火种”(下)
长征,长征(一):红军奔向大西南
长征,长征(二):遵义会议
长征,长征(三):红军计划人川
长征,长征(四):二渡赤水与遵义战役
长征,长征(五):鲁班场战斗
长征,长征(六):彭德怀、杨尚昆优选提出人滇作战
长征,长征(七):飞夺泸定桥
长征,长征(八):北上还是南下
长征,长征(九):中央红军北上
大后方与最前方(上)
大后方与最前方(下)
分裂与弥合(上)
分裂与弥合(下)
摘要
     甲午之祭(下)军魂——军风与军纪 自从战争与人类社会相伴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力量像海军这样,尤其检验一支军队的整体实力,也没有哪一种兵器像军舰这样,每一个战斗动作的质量都是全体成员战斗动作质量的总和。战场决定胜利,战场却不能孕育胜利。胜利只能孕育在充满单调乏味训练的承平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支舰队平时的训练就已经注定了战场上的胜败。 腐化与混事的军风 同治年间,考察西洋归来者记载观察到的西方海军训练情况:“每船数百人,终日寂然无声。所派在船分段巡查者,持枪往来,足无停趾。不但无故无一登岸者,即在船亦无酣嬉高卧之人。枪炮、器械、绳索什物,不惜厚费,必新必坚,终日淬励,如待敌至。即炮子之光滑,亦如球如镜;大小合膛,皆以规算测量,故其炮能命中致远,无坚不摧。虽王子贵人,一经入伍,与齐民等,凡劳苦蠢笨事,皆习为之。桅高数丈,缘索以登,必行走如飞。尽各兵之所能,方为水师提督。行伍之中,从无一官一兵,可以幸进。” 这就是战斗力。只有这种由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严谨的作风培养出来的军队,在关键时刻才能进发出顽强的整体合力。现代战争之勇,必须以高超的作战技能为基础,借助准确熟练的操纵使用战争兵器来体现。一支连舰炮都能用来张晒衣裤的舰队,即便战时再勇再不怕牺牲,对形成有机合力来说也为时晚矣。 而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海军在一片承平的中后期,军风早已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 《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但“琅威理去,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提督丁汝昌则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领居住,以致“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对这种视章程为儿戏的举动,这支海军的李鸿章却以“武夫难拘绳墨”为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对日宣战前一日,他才急电丁汝昌,令“各船留火,官弁夜晚住船,不准回家”。 章程还规定:不得酗酒聚赌,违者严惩。但定远舰水兵在管带室门口赌博,却无人过问,甚至提督也厕身其间。 满清兵部《处分则例》规定:“官员宿娼者革职”,但“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识者早忧之”。在北洋舰队最为艰难的威海之战后期,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是夜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登岸逐声妓未归,擅弃职守,苟且偷生”;靖远舰在港内中炮沉没时,“管带叶祖圭已先离船在陆”。 章程规定的船制与保养也形同虚设。舰船一是不保养,二是做他用。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曾说:“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使或海波告警,业已无可驶用。” 另外,舰队后期实行每艘军舰的经费由管带(即舰长)包干,节余归己,更使各船管带平时惜费应付,鲜于保养维修,结果战时后果严重。致远、靖远二舰截门橡皮年久破烂,致使两舰在海战时中炮后迅速沉没。 至于舰船不做常年训练而挪作他用,则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南洋‘元凯’、‘超武’兵船,仅供大员往来差使,并不巡缉海面”;北洋以军舰走私贩运,搭载旅客,为各衙门赚取银两。在这种风气下,舰队内部投亲攀友,结党营私。海军中大部分是福建人。黄海之战后,甚至“有若干命令,船员全体故意置之不理”,提督空有其名。这支新式军队的风气,如此之快就与八旗绿营的腐败军风无二。 舰队的腐败风气,很快发展为在训练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平日操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象,博得官爵利禄的实惠。 1894年大阅海军时,定、镇两艘铁甲舰十二英寸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三枚(定远一枚,镇远两枚),只有练习用弹“库藏尚丰”。这时战争已迫在眉睫。与备战如此相关的事宜,既不见刘步蟾、林泰曾二管带向丁汝昌报告,又不见丁汝昌向李鸿章报告。就此一项,北洋舰队大口径火炮方面的优势立成乌有。 P8-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