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罗素论幸福

罗素论幸福

  • 字数: 1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英)伯特兰·罗素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6061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明明过得还可以,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 罗素: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日常不幸。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写给你的生活哲学。 ◆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原创万字导读,带你读懂此书! ◆ 精编《罗素大事记》《罗素作品年表》,内含20张罗素生活照,让你全方位了解罗素。 ◆ 囊括你的各种人生问题,让你看清不幸福的真相。 ◆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要消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 得不到某些想要的东西,正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 大哲学家也在致力于你的日常不幸,教你在日常烦恼中找到安宁。 ◆ 翻到第124页,先告诉你幸福的秘诀!
内容简介
这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写给我们每一个的生活哲学。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本书是写给这样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住,而且身体健康,没有经历过重大灾祸,也不曾当众受辱。 这类人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你我,罗素用数学家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条分缕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为我们提供了日常不幸的药方,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现代人解忧秘籍。本书于1930年出版,又译为《幸福之路》。此次再版,新增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的原创万字导读,并精编《罗素大事记》《罗素作品年表》,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罗素,读懂书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也是20世纪西方有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目录
上篇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人为什么不幸福
第二章 拜伦式不幸
第三章 竞争
第四章 无聊与兴奋
第五章 疲劳
第六章 妒忌
第七章 负罪感
第八章 迫害妄想
第九章 畏惧舆论
下篇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还有可能幸福吗
第十一章 热情
第十二章 爱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闲情逸致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
《罗素论幸福》定制导读手册
现代人的解忧秘籍 ——《罗素论幸福》导读
我为什么而活 ——《罗素自传》序言 罗素
罗素大事记
罗素作品年表
摘要
     动物只要不生病、不挨饿就会快乐,我们认为人类也应当如此。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现实并非如此。如果你不幸福,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特例。如果你感到幸福,那么你的朋友中有几人和你一样呢?审视自己的朋友,学会察言观色;即使只是泛泛之交,也不妨去感受他的情绪。 我看见每个过往的行人,有一张衰弱、痛苦的脸。 ——布莱克1 虽然不幸千差万别,但你会发现它如影随形。假设你在纽约——典型的现代化大都市,于工作时间伫立在繁忙的街头,或者周末在大街上闲逛,又或者夜晚去参加舞会,接近放空自己,去感受周围每一个陌生人的情绪,那么你会发现每一个群体都有各自的烦恼。上班族焦虑、过度紧张、消化不良,除了奋斗,其他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没有心思娱乐,也不关心自己的同胞。周末,大街上的男男女女都过着舒适的生活,有些人非常富有,一心想寻欢作乐。所有人不得不统一步调,在缓慢的车流里鱼贯而行。司机看不见远方的路,也看不到周围的风景,因为分心会引起事故。所有人都想赶超前面的车,但由于交通拥堵,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司机像乘客一样把思绪移到其他地方,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厌倦就会从心中腾起,微微懊恼的神情也会浮现在脸上。偶尔有一车黑人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的怪异行为就会引起旁人的愤慨,最终车子会出点“意外”,被交给警察处理:假日禁止快乐。 再或者,你去观察那些欢度夜晚的人。所有人都下定决心逍遥一晚,那份坚决跟看牙医时忍着不叫出声一样。人们认为饮酒和爱抚能带来欢愉,所以他们很快就灌醉了自己,并且竭力忽视同伴令人作呕的醉态。酒喝够了,人们就开始啜泣,责怪自己对不起母亲的养育。这种负罪感在清醒时往往被理性压抑,而酒精使它得以宣泄。 这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当然,个人心理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关于完善社会制度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我曾有过专门论述,因此在本书中,我不准备讨论消灭战争、停止经济剥削、废除严格到令人恐惧的教育等问题。建立一种避免战争的制度,对我们的文明至关重要,但这样的制度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们太痛苦了,以至他们觉得平淡度日比相互残杀更加可怕。如果机械化生产的效益能够惠及最需要它的人,那么必然可以消除贫困;可是,如果连富人都在烦恼,那么让所有人都富起来就能消除烦恼了吗?严格到令人恐惧的教育是不好的,但老师也是这种教育的奴隶,他们提供不了更好的教育。这些讨论把我们引向个人心理的问题:此时此地,在这个普遍怀旧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获得自身的幸福?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将只考虑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住,而且身体健康,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他们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灾祸,不曾儿女尽数夭折,也不曾当众受辱。以上这些痛苦当然值得探讨,也非常重要,但与本书无关。我的目的是找到一种日常不幸的药方,这种不幸是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的通病,而且由于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它往往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让人更加难受。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