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虫洞书简 7 给青少年的52堂人生规划课

虫洞书简 7 给青少年的52堂人生规划课

  • 字数: 1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王溢嘉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329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名师力作 著名作家王溢嘉专为青少年而写,他从无数伟人身上撷取智慧的灵光,感悟生命的灿烂与奇迹,汇集成52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为青少年指引一条通往心灵的路。 2.写作参考 48个名人故事,52篇生命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是指导青少年创作高分作文的优质范本,为青少年呈现高分作文推荐的典型事例、深刻立意、精妙构思,帮助青少年全方位、高效率地提升写作水平! 3.广泛推荐 抖音百万粉丝主播语文山水、元梦妈妈、叛逆妈妈胡水、嘉森学长、老爸育女心经、可老师、宝宝老师、微笑爸爸张凯、梁大官人等各大主播力荐,人均推荐销量过万册! 4.影响深远 这52篇文章也是指引青少年审视自我,规划人生的地图。问世近二十年,成就无数传奇人生的奇迹之书,帮助无数青少年找到努力的意义,拼搏的勇气,前进的方向! "
内容简介
谁的青春不迷茫?当所有人告诉你要努力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努力的意义?是否能鼓起拼搏的勇气?只因你从未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才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王溢嘉从无数伟人身上撷取智慧的灵光,感悟生命的灿烂与奇迹,汇集成52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为青少年指引一条通往心灵的路。这52篇文章既是指引青少年审视自我,规划人生的地图,激励青少年大胆选择,不断拼搏,创造无悔的人生!同时,这些文章也是指导青少年创作高分作文的优质范本,为青少年呈现高分作文推荐的典型事例、深刻立意、精妙构思,帮助青少年全方位、高效率地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
王溢嘉 有名心理科普作家,台大医学系毕业,先后在《联合报》《南方都市报》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历任《健康世界》月刊总编辑、《心灵》杂志社及野鹅出版社社长等职。著作有《虫洞书简》系列(全8册)、《梦的答案之书》《人性心理学》《生命滋味:实习医师手记》《心灵捕手:弗洛伊德的爱欲推理》等畅销书近50种。
目录
辑一这里本来很安静
我为什么在这里
这里本来很安静
你,创造了世界
与自己的甜蜜生活
对时间慈悲
为心灵点一盏灯
真想摆脱它
心中一片海
不欢喜也自在
最后的给予
黑白两无常
和苏格拉底逛商场
放手吧!猴子
辑二不要虚掷我的美
活在当下之冰块禅
聆听一个女人
星光的教诲
夜车上说故事的人
不要虚掷我的美
在心灵的花园里
牺牲之花
关于上帝的一些消息
祖母的白衫
停止的地方
潮骚之晨
我已经很快乐
漫步在黄昏的烟尘中
辑三重返梦中之路
抽屉里的小孩
前世恋人
漂流在心河里的梦
炼咖啡术
重返梦中之路
你的真实,我的真实
人生的负片
一根蜡烛的坚持
青春的秘密
流浪者之歌
都是灵魂的孩子
在凡·高的麦田中
让你更像你自己
辑四那在某处等待你的
我们的车站
第四个房间
开启未知密室之钥
那在某处等待你的
午间的冥思
日落十三行
沙丘上的足迹
凌乱的书房
魂来魂又去
走进隐藏的神殿
混沌中的蝴蝶
只是一个旅人
打开那一扇门
摘要
     我为什么在这里 总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在更高雅、更怡人的别的什么地方,做着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别的什么事情…… 很久以前,当我还在台大医院当实习医生时,精神科有一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中年男性病人。 大部分时候,他只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或落寞地坐在角落里,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被诊断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但就在我觉得他似乎没有什么异常时,他却出其不意地,仿佛从什么噩梦中醒来一般,惊惶地问:“我为什么在这里?” 然后,他好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睁大眼睛,神色激昂地说,他应该是在黄山或者蒙特卡洛之类的地方。于是,他逢人便问:“这是什么地方?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他惊惶的脸上写着“迷惑”两个大字。 当时我只是个小小的实习医生,帮不上他什么忙,但觉得他这样的疯癫行径有着别样的魅力,里面好像隐藏了什么深意。 后来,在人生有了更多阅历之后,我才慢慢发现,“我为什么在这里”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正常人为什么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在更高雅、更怡人的别的什么地方,做着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别的什么事情。特别是在听到有人去非洲旅行三个月、有人在北京买了新房、有人到上海投资设厂,而自己居然还在埋头苦写《业绩衰退检讨报告》,每月为交房贷而节衣缩食时,这样的疑问和悲叹就会显得特别真切与磨人。 有人说:“精神病人是人类心灵的雷达站。”他们的心性其实比正常人来得敏感,能够探知、放大多数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并口无遮拦地大声说出,或以夸张的行为赤裸裸地呈现大家私密的想法、疑虑与觊觎。前面那位精神病人惊惶地问:“我为什么在这里?”显然就具有这种效果。 今夜,晚餐后我与H的长谈,忽然间又想起那位病人,还有我自己。 H是我大学时代的好友,与我同属喜欢舞文弄墨的文艺青年。我们经常在一起打桥牌、谈卡夫卡、喝闷酒。后来他忽然失联了,几年后才又跟我联络上。 在到以前经常去的七七餐厅吃饭喝酒时,他才跟我说他当年因为有好几科要补考,觉得没意思,干脆就退学当兵去了。退伍后他也懒得再念大学,就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了。学到一些诀窍后,他才觉悟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可能更适合做生意,便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但刚开始压力很大,也许因为心里不安吧,他又回头来找大学时代跟他相谈甚欢的我来倾诉衷肠。 老友重逢,我当然是格外高兴,但老实说,我当时心中有点怀疑:他这样做真的会比把大学念完来得好吗? 在那次见面后,我们又有二十年之久失去了联系,大家都已年过半百时,他又意外现身。 想不到他当年的那家小公司如今已成了跨国企业,在美国、加拿大的十个城市都有分公司。他经常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听他意气风发地畅谈那次离别后的种种,这让依然在卖文为生的我觉得很是惊讶,但也为他感到高兴。 我想他这次又主动来找我,并非要向我炫耀,而是认为我们曾经是同样的意识体,而渴望我能理解与分享他人生至此的一些感触。 我也对他谈了一些我写作和出版的书,他凝神谛听,露出怀念多年前一位恋人般的神色。我说我想送他两三本书,他连忙说他会自己到书店里去买,改天搭乘飞机回北京时可以好好拜读,看看我现在在想些什么。我很高兴他能这样说,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客套话。虽然我们现在已走在接近不同的道路上,但我们依然能像大学时代般相知相惜。 如果我因为看到老友的飞黄腾达而感到失落,怀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乃至惊惶自问:“我为什么在这里?”那我可能就会像那位精神病人一样,陷入自我迷惑的深渊。我不是没有过类似的迷惑,只是后来想通了。我为H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隐居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和他的文学好友爱默生曾有过一段轶事。 据说,有一次梭罗因拒缴违背他信念的税款而被关进牢里。爱默生特地赶往探望,他对在铁栏内的梭罗说:“戴维(梭罗的名字)啊!你为什么在这里?”梭罗则看着铁栏外的爱默生,出言反问:“拉尔夫(爱默生的名字)啊!你为什么不在这里?” 梭罗与爱默生虽然相知相惜,但在个性和信念上有着不小的差异,两人过着越来越不同的生活,偶尔还会彼此嘲弄。爱默生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而梭罗离经叛道、我行我素。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谁也不羡慕谁。每个人都能为他“为什么在这里”或“为什么不在这里”找到一个令自己安心、信服、自傲的理由。 我为什么在这里?我为什么不在H那里,或H为什么不在我这里?除了个人的才情、际遇外,主要还是来自个人的选择。“我为什么在这里?”因为我自己选择来到这里,我的信仰、我的价值观、我的癖好让我选择来到这里。如果我还相信我自己,看重我的信仰、价值观、才情和癖好,就应该对“我在这里”感到满意。 那些经常问“我为什么在这里”的人,其实他们只是身体在“这里”而已,心思早已飞到他们所羡慕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