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美源 中国古代艺术之旅
字数: 2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杨泓,李力
出版日期: 2022-02-01
商品条码: 978710807164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10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我们依据什么了解已逝的艺术风貌? 考古百年,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展开,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面前,为构建一部中国艺术史积累了丰富的标本素材。每一件标本。都讲述着一个关于远古艺术的故事,它们连缀在一起,汇合成一部动人的“锄头掘出的艺术史”。 两位长期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将美术考古的近期新成果分类整理,进行扼要介绍,配以600余幅彩图,全面勾画中国艺术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读者一起探寻中国艺术之美。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灿烂,但因屡遭历史的战乱和劫难,传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开展,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令人惊喜的考古新发现面世,犹如开启了许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库房。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据以改写中国艺术史,特别是唐宋以前的古代艺术史。大量丰富的新获得的文物考古资料,一时还难于被艺术史家,尤其是广大中国古代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须有人从事开路架桥的劳作,本书的编写,正是想达到这一目的。两位长久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将美术考古的近期新成果分类整理,每类文物又以其发展最成熟、最辉煌的时期为重点,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进行扼要的介绍,并配有600余幅彩图,力图全面勾画中国艺术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读者一起探寻发现中国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杨泓,男,满族。1935年生于北京市。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门化,1958年毕业。自1958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现担任《文物》月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考古月刊编辑委员会顾问。并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中国汉唐考古学、中国美术考古和古代兵器考古。先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等书的撰写工作。自1958年在《文物参考资料》(现《文物》)发表论文《高句丽壁画石墓》以来,迄今已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逾300篇。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古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0;增订本,1985)、《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文物出版社,1997)、《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07)等。并与李力合著《华夏之美——中围艺术图鉴》(香港中华书局,1993)和《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三联书店,2008)。
目录
前言
1美的萌发
2原始陶艺
3彩陶
4陶器上的图画
5陶器的造型
6丰收女神
7美石与玉
8治玉工艺
9八千年前的真玉
10红山文化玉器:玉龙和玉凤
11良渚文化玉器:神人兽面徽识
12夏商玉雕:仪仗和宝玩
13两周礼玉:环佩铿锵
14汉玉:等级与不朽
15夏鼎的传说
16青铜礼器
17青铜器的造型
18兵器装饰
19金文铭刻
20新兴的铸造工艺
21无声的军阵——秦俑
22精致的汉俑
23生活中的俑像
24动物雕塑
25两晋南北朝俑群
26纪念碑式的石雕
27陵墓石刻
28三彩造型
29图绘缘起
30汉代的绘画
31汉画像石
32汉画像砖
33拼镶砖画
34吴晋画艺
35兰亭之谜
36北方的画风
37佛教艺术东传
38金铜佛造像
39中国石窟寺的再发现
40石窟寺艺术之一:壁画和泥塑
41石窟寺艺术之二:石雕
42石雕造像和造像碑
43舍利容器
44隋唐绘画
45山水花鸟画的发展
46唐代墓葬壁画
47五代绘画
48两宋画院和文人画
49宋画艺术
50宋辽金墓葬壁画
51元代绘画
52原始瓷器
53六朝青瓷
54隋唐瓷艺
55宋代名瓷
56辽瓷与西夏瓷
57元青花
58明清彩瓷
59漆器之一:早期的镶嵌装饰.
60漆器之二:图绘
61丝绸和“丝绸之路”
62金银工艺
63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64唐代木构建筑
65辽金建筑遗存
66《营造法式》
67大都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布局
68塔和桥
69长城和宫殿
70园林艺术
71家具溯源
72汉魏以前:席地起居的家具
73屏风和帐
74南北朝家具:向高足过渡
75隋唐家具:高足时尚
76宋元家具:高足成风
77明式家具:实用器与艺术品
后记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摘要
我们依据什么了解已逝的艺术史?一批批古代艺术品因帛朽纸败或水沉火焚而散失,中国中古以前的艺术史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近古艺术史的轨迹也只能通过一些传世的断简残篇来拼缀。当20世纪初中国人开始建立“学科”意义的中国艺术史时,实物材料的匮乏成了首要的问题。因此,这时期由西方传入的田野考古学的确是及时而发生的好雨。“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可惜现在还寂寥得很。”与1926 年郭沫若这一慨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个甲子之后的21世纪初,为构建一部新的中国艺术史而积累的考古学材料已是汗牛充栋。虽然缺环仍旧不少,但即使对已有的材料作基本归纳,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依靠独有的视野和判断力,杨泓、李力的新著《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带领读者穿越考古材料和相关研究的密林,经历了一次魅力独特的旅行。 杨泓先生是成就卓著的资深考古学家,读者们已经熟悉了他在中国古代兵器、汉唐美术、佛教、家具等方面出色的研究。李力女士是中年一代的学者,在汉唐考古方面发表有较多论著,而且是位写作文化散文的高手。两位学者还有两个共同点值得注意,其一,他们都对中国古代艺术充满兴趣,其先前的许多论著不仅为考古学界所熟悉,而且也为国内外中国艺术史研究者所称道。杨泓先生还是最早从理论角度阐释“美术考古学”概念的学者。其二,两位学者都曾长年从事文物考古专业书刊的编辑工作,数十年来,他们分别在《考古》《考古学报》和《文物》杂志编辑部工作。这三种杂志在考古学界有“三大杂志”之名,绝大多数重要的考古发掘与调查简报、报告发表在这些杂志上。此外,他们还是许多重要的中国考古学通论著作的 主要作者和编辑。可以说,像他们二位这样既能全面掌握并驾驭各个历史时期的考古材料,同时又具备艺术史素养的学者,在考古学界是不多的。 田野考古学早年也被称为“锄头考古学”。拿作者的话来说,这是一部“锄头掘出的艺术史”。全书正文11 个单元,共77章,作者从艺术的起源谈起,依次论述了史前陶器、早期玉器、三代青铜礼器和兵器、秦汉至隋唐墓俑和陵墓石雕、汉唐墓室绘画及佛教艺术、中古时期的绘画艺术、青瓷白瓷与彩瓷、漆器丝绸和金银工艺、城市建筑以及与之共同发展变化的家具艺术等。尽管两位作者掌握着大量的材料,并有雄厚的研究作根基,但这部书的姿态却谦和平正,温文尔雅,它不像有的著作那样动辄以“颠覆”自居,相反,却处处注意与传统叙事方 式的连接,而作为工具的方法论只是隐藏在清新流畅的文字背后。作者在“前言”中说:“大量丰富的新获得的文物考古资料,一时还难于被艺术史家,尤其是广大中国古代艺术爱好者 所熟悉,因此,必须有人从事开路架桥的劳作。”(页2)基于这种考虑,该书以器物、书画、雕塑、石窟、建筑等作品来作为各单元划分的依据,这种方式既符合考古学“遗物”的概念,又与美术史“作品”的概念相契合。有了这样的契合,“开路”和“架桥”的工程才有实现的可能。 正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部书利用了近期新的考古材料,例如,新近报道的三峡兴隆洞遗址12-15万年前有人工刻划的剑齿象门齿化石的材料就出现在了第一章中(页4-5),从而使得中国艺术史在时间概念上向前大大延伸。除了材料新颖,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成果也被及时而审慎地吸收到该书中,例如通过近年来对于墓葬形制、伴出钱币的重新考察,学者们将甘肃武威雷台墓出土的有名铜奔马的年代改定为魏晋,这个富有说服力的看法被该书采纳(页92-93)新的材料和观点无疑是《美源》的重要支柱,但是,该书并不只是对考古材料和相关研究的罗列。这部著作能够准确适度地选择、把握和阐释史料,将复杂的历史叙述得简明扼要,有条不紊,也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功夫。我曾多次听杨泓先生谈到已故有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一个说法:我们要写《资治通鉴》式的著作,而不是编修《资治通鉴长编》。 对于作为“艺术作品”出现在书中的古代器物,作者并不停留在描述和“鉴赏”的层面上,而是突破了古器物学和收藏家的范围,以考古学者独具的慧眼进行观察和分析。例如作 者谈到,史前彩陶碗的花纹多装饰在器物外壁上部,或绘于内壁和碗心,而外壁下部光素无纹,这是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看不到没有花纹的部位(页10 - 11)。如果没有对史前房 址的发掘和对先民起居方式的研究,就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又如,书中谈到宋代瓷器,不再拘泥于收藏家“五大名窑”的传统说法,而是以考古发现的窑址为纲目,使得散落在海内外的传世品落实到了一幅幅历史地图上(第55章)。书中还提到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墓葬出土的原始绘画工具(页13)和江苏句容丁沙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攻玉之石(页28),表现出对于技术的关心;由唐代北方人喜爱绿茶的习俗,谈到白瓷的兴盛(页226),引导读者去认识色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谈论家具形制的变化(第74章)……诸如此类的做法,多方位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