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情理法与中国人 增订典藏版

情理法与中国人 增订典藏版

  • 字数: 2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 出版日期: 2023-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31296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法制史领域的经典著作。截至目前,已再版两次,并输出到韩国、香港。令人痛惜的是,本书少量年久,许多读者只能复印后阅读。此次我们重新修订了全书,并增补了范忠信老师的近期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内容简介
毋庸置疑,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文化遗产。本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和民事篇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展示了我国传统法观念的特质,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核心,即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种种内在逻辑,具有开创性。并且,结合古人言论和古代司法案例,对中华法系之利与弊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生动,分析深入。
作者简介
范忠信,1959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后就读于西南政法、中国政法、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华侨大学、上饶师院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当选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现为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当代中国法学名家”。著有《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等。 郑 定,1963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晋升教授。曾任法学院副院长、《法学家》杂志副主编。曾当选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著有《中国法制史研究通览》《台湾的经济发展与法律调整》等。2007年10月病逝。 詹学农,1959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获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职于郑州大学、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新兴集团、中国嵩海实业总公司。参编《中国乡镇政权建设》《灾害管理》等书,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发理篇
第一章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法的概念/003
理从“渡”说起/003
法即赏罚/005
国法与王法/009
法与天理/011
“法不外乎人情”/016
情理法兼顾/021
“情理”与“人情”/024
第二章家长的手杖:法的作用/025
定分止争/026
规矩、绳墨、权衡/030
驱人向善/033
救乱起衰/036
统一大脑,均平才智/039
管人与管事的差异/043
第三章牧师与刽子手:“德”与“刑”/047
“教化派”与“刑威派”:共同的“准则法”/049
“技术法”的差别/051
差别的原因/053
第四章“非礼,是无法也”:“礼”与“法”/057
“礼”和“法”:各有两重含义/059
“礼”就是法律/060
“礼”未必是致刑之“法”/063
第五章良心与后果的权量:法律与道德/067
从赵娥小姐说起/067
礼法关系问题的产生/069
立法应符合道德/070
法律应合何种道德/072
司法:屈法律以全道德/076
司法:宁屈道德不枉法律/081
第六章“有治人无治法”:贤人与法律/084
“君子者,法之原也”/084
远水难解近渴/087
法的绝对价值比贤人低/09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