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懒惰脑科学

懒惰脑科学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法)鲍里斯·薛瓦勒,(法)马修·博伊斯冈蒂埃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2396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只有知道懒惰是怎么来的,你才会知道懒惰是怎么没的 懒惰是进化的结果,我们的大脑天生就被懒惰吸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容易分心、容易忘事、容易放弃。对抗懒惰就像负重爬坡,只有了解大脑思考、记忆、行动时的工作原理,我们才能从科学的角度,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 ⭕️学再多别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世界上没有哪一套学习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强烈的动机,胜过一切方法,而本书将帮助读者打开大脑的动机开关,制定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通俗易懂,阅读门槛低,真正以风趣的语言科普正经的前沿科研知识 2位深具影响力的脑科学家,10年科研心血凝结,内容涵盖生物学、心理学、进化论、脑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作者用浅显易懂的大众化表述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大众分享前沿科研成果,既有科学依据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保姆级教程,可操作性强 本书以具体的方法和措施,重塑你的认知习惯。每天练习半小时,快速行动,高效学习。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天生对世界好奇,却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为什么我们树立目标时踌躇满志,一旦开始努力,就立马进入“玩——看手机——玩”的无限循环?怎样才能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在《懒惰脑科学》中,作者结合脑科学、考古学、基因学、行为学的前沿研究成果,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优选限度保持身体运作,我们的大脑会避免积极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动节约能量的潜在机制,从而影响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懒非我所愿,是大脑天生爱偷懒,无意识的懒惰选择,是人类自然进化的结果。在本书中,作者建设性地提出了应对懒散天性的实用方法,利用大脑天性,激发内在动机,帮助读者战胜健忘、拖延、混乱,从而快速行动、高效学习。
作者简介
鲍里斯·薛瓦勒( Boris Cheval),神经心理学、脑科学专家、运动心理学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员。他拥有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运动科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心理学与教育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员。
目录
引言
1一起骑马!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理性和感性两面
2身体活动大爆炸
身体活动和健康是如何变得密不可分的?
3久坐的吸引力
谢尔顿: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哪怕你赖着不动
只要心中想着运动.就能给身体带来好处
指不定我现在就在运动呢
拉杰:那你是吗?
谢尔顿:不,还是明天再想吧
《生活大爆炸》,第九季,第五集
4灾难配方
现代环境和久坐的吸引力
5没错你可以
变得热爱运动
6没有借口
结语
摘要
     驯服马儿,强大骑士 试想在古罗马时期,一位骑士下定决心要翻过一座山,到达山那面的运动王国。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骑士选择直接爬山而非绕路。在他的号令下,马儿开始向前行进。突然,不知为何,马儿改变了方向。骑士拉紧缰绳想要驯服他的坐骑,但面对崎岖的山路,马儿根本不愿继续前行。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骑士放弃了,顺着马儿的方向来到了一棵苹果树下。从这次失败经历中,骑士得到了三个关于出行的教训:首先,做好计划,绕过大山可能会提高到达目的地的概率;其次,减少诱惑,选择一条没有果树的路径会降低马儿偏离方向的概率;最后,保证对马儿的控制,如果骑士能够驯服自己的坐骑,他可能现在已经到达运动王国了。 这个有关骑士和马儿的比喻,灵感来源于德国萨尔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尔特·弗里兹的一篇文章,文章描绘了我们大脑里的冲突。当我们的意图(骑士)与冲动(马儿)相违背时,虽然我们的意图是很清晰的:我们的骑士知道他想去哪(山的另一边),也知道如何去(爬山),但是,这些意图与满足当下欲望的冲动(吃苹果)相违背,我们偏离了最初的计划。这种无法抵御冲动、控制好自己意图(坐骑)的情况,每个人都经历过。 你是马儿还是大象? 为了证明冲动的力量,研究人员换用了一种更难控制的动物——大象,用以代替马儿。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乔纳森·海德认为,只要大象头脑中没有别的欲望,我们就可以用食物引导它完成想做的事。可是大象要是想吃某些食物,我们别无他法,只得听从。这个实验结果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的情绪可以随时占据理性的上风。换句话说,即使我们拥有改变行为的很好理由,比如因为癌症切除部分肺部而决定戒烟,我们的“大象”也无法做出不同的决定。有关固执的大象,或者稍微温和的马儿的比喻,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仍有争议,但大家普遍认同的是:我们的冲动和情绪会使我们偏离个人的既定目标。你可以任意选择对应自己的动物:马儿,大象或者其他动物,只要它是最容易控制的动物就行(不过祖母家可爱的狗狗并不在这些选项中)。 两种想法,一个大脑 为了更好地了解意图与冲动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二元模型,把解释我们行为的大脑机制分为两类:控制机制(理性的)和自动机制(冲动的)。控制机制对应行为中理l生和有意识的那一部分(想要到达运动王国的骑士)。由于控制机制需要动用我们的认知资源以便正确地评估所处情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们运转的时间较长,耗能较大。例如,在被“体育运动有益健康”的宣传广告狂轰滥炸之后,我们也许会下定决心,要在月底之前锻炼一次。而自动机制与之相反,它对应的是我们行为的冲动和情绪化的那一部分(想要吃苹果的马儿)。我们下意识、凭直觉做出的反应就是来自这些快速且耗能少的,动用极少认知资源的自动过程。比如我们明明想去慢跑,却总是窝在沙发里不能动弹。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