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樊登讲论语 学而

樊登讲论语 学而

  • 字数: 4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樊登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60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樊登全新重磅作品!四千万读书人信赖的领读人樊登,打通东西方文化壁垒,援引中西经典书籍,站在应用的角度讲透《论语》。 ★不仅让你读透《论语》,还让你把鲜活的中国智慧用起来,让为人处世变得简单! ★ 《论语》是樊登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本书!樊登捧着论语读了20年,反反复复研究了无数遍!《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 ★ 本书的特色是,既尽量还原了《论语》本来的意思,又站在应用的角度讲透《论语》,赋予《论语》在今天在这个时代新的生命。用有趣的案例、科学的理论、当下的生活场景,让你把《论语》用在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创业、人际关系中。 ★ 结合国学大师钱穆、南怀瑾、朱熹等解读《论语》的数十个版本,还原《论语》本色,尊重《论语》的内涵,增加文学、美学涵养。书中的每一句解读,都结合了对古今学者观点的研究分析,以及现在的科学理论。 ★ 通俗有趣的释义,剖析字句,让古文不再晦涩,让《论语》不再难懂! ★ 樊登发挥“讲书人”的专长,援引中外经典,能够进一步拓展读者的阅读面,读一部《论语》,就能读懂万世之书。 ★ 《论语》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读《论语》,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性格底色,拥有文化自信心。——樊登
内容简介
《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优选的一本书,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发现,《论语》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我们当下遇到的各种痛苦,孔子早就解释清楚了。西方的心理学、现代的脑科学,都是对《论语》很好的验证。《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书中的每一句,都结合了当代的生活和今天的科学理论。本书的特色,是既还原了《论语》本来的意思,又站在应用的角度讲透《论语》,让我们能够把《论语》用在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创业、人际关系中。
作者简介
 
目录
学而第一
学而时习之:如何应对人生中的一切痛苦_2
君子务本:“微习惯”有多重要_6
巧言令色鲜矣仁:如何从面部表情识人_10
吾日三省吾身:批判性思维的优选境界_13
敬事而信:带着敬畏之心工作,怀着同理心管理人_18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的很好路径_24
贤贤易色:别沉迷于外在的美好_28
不重则不威:端庄和假正经只有一线之隔_32
慎终追远: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_38
温良恭俭让:每天都应当做好正向积累_41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传承好的家风、家训、价值观_44
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贵”绝对不是和稀泥_46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无原则守信是愚,过分恭敬是失礼_48
居无求安:当我们贫穷时,如何自在地生活_52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优选的金钱观_55
不患人之不己知:关注能力圈以内的事情_58
为政第二
譬如北辰:领导者的优选境界,是不打扰_62
思无邪:最诗意、最动人的语言_65
道之以德:管理人,用规则还是用道德_67
三十而立:你的立身之本是什么?_70
事之以礼:有尺度,才是真正的孝_74
父母唯其疾之忧:懂得沟通,是孝的关键_76
子游问孝:什么是尊敬_78
色难:你能做到始终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吗_80
回也不愚:自主思考的力量_82
人焉廋哉:看穿一个人,三个角度就够了_86
温故而知新:在反思中学习_89
君子不器:让自己拥有“反脆弱”的特性_91
先行:什么情况下可以表达心中的想法_94
君子周而不比:人际关系的很好状态_97
思而不学则殆:缓解焦虑优选的方法,是多学和多思_99
攻乎异端: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_102
不知为不知:“毁灭我们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_104
子张学干禄:管理者的艺术_107
举直错诸枉:领导者如何选拔人才_109
举善而教不能:员工强,则公司强_112
孝乎惟孝:影响力比职称更重要_1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的价值_116
虽百世可知也:孔子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预测_117
见义不为,无勇也:做一个有勇气、有力量的人_120
八佾第三
是可忍孰不可忍:做一个有温度、“不忍心”的人_124
三家者以《雍》彻:孔子论礼乐之道_126
人而不仁如礼何:当心变得麻木,一切都没有意义_127
与其奢也宁俭:礼的根本,是有一颗柔软的心_129
夷狄之有君:孔子对于华夏文化的自信_131
季氏旅于泰山:“祭泰山”的哲学悖论_133
君子无所争:“君子之争”的三个原则_135
绘事后素:尊重人的基本需求,再谈礼_138
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对于礼崩乐坏的无奈_140
吾不欲观之矣:孔子对于礼仪现状的感慨_141
或问禘之说:祭祀的本质,是为了团结_143
祭神如神在:做任何事,都要怀着敬畏之心_145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实力才是真正的底气_147
吾从周:孔子对周礼的赞叹_149
每事问:请永远葆有好奇之心_150
射不主皮:射箭的礼仪_153
我爱其礼:如何看待历史的变化_154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如何面对外界的误解_157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一句话说透管理之道_158
哀而不伤:在《诗经》中学习情绪管理_161
成事不说:沉默的价值_163
管仲知礼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_165
乐其可知也已:跟着孔子欣赏音乐之美_168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169
尽善尽美:对《韶》乐的赏析_171
吾何以观之哉:礼的核心,是时刻保持恭敬之态度_172
里仁第四
仁为美:环境对人的影响_176
仁者安仁: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_177
唯仁者能好人:人际交往中,如何分辨小人与君子_180
苟志于仁矣:美好的目标,会让我们成为美好的人_18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仁是一种舒服、惬意的状态_184
我未见力不足者:只要往前走,就能抵达目标_187
观过,斯知仁矣:从一个人犯的错误,看穿这个人_191
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的乐趣,在于对真知的追求_19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对身外之物,不必在意_196
……
摘要
     学而时习之:如何应对人生中的一切痛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一共分了二十篇,后人以每章第一节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第一篇的名字取自开篇的两个字:学而。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在中学时就学过这一段:“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部分人会觉得这句话很平淡。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一个人学了知识后经常复习或者使用,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 为什么这句看起来平淡的话如此重要?中国古人写书,整本书的第一句往往是点题的部分。 不知道你是否认同一个道理:对个人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也这样认为,就会明白,摆正学习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句来讲。 曾经有一个说法,叫作“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宋朝宰相赵普的故事。这句话源于宋朝一个叫林□的学者所写的著作,书中说赵普一生建功立业,是一代勋丞,但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别无其他。 故事真假不论,单从这句话本身来理解,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句《论语》治天下”——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记忆力有限,记不住半部《论语》,只能记住一句话,那就可以在《论语》中找到那句话,然后反复念诵,让它像“咒语”一样在脑海中不断盘旋。遇到任何问题,这句话便能立刻浮现出来,帮你理清思路。 比如遇到难题,你能瞬间想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能把握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或者,你若是能够想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叮嘱自己从学习中找答案,这也够了。 为什么我敢有这样的提法?因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概括了我在“樊登读书”讲过的两本非常重要的书,一本叫作《刻意练习》,一本叫作《终身成长》。《刻意练习》里说明了所有的天才其实都是有目的地训练的结果,《终身成长》里则强调了我们要培养成长型思维,享受学习的过程。而这两本书,事实上就是在阐释这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此,我们要去理解这句话中的一个句式:“不亦”。 “不亦”,通俗地说就是“不也是……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式。我们不妨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情感色彩,推测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显然是因为有很多人持反对态度,觉得“学而时习之”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孔子才会说:“不也是快乐的吗?” 你不妨也问问自己,对你而言,“学而时习之”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呢? 我每次讲完书,就有很多人说:“樊老师,为什么听了你讲的书,我的生活还是没有过得更好?”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只是在“学”,还没有“习”。学是明白知识,习是要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尝试、践行。《礼记》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说法,说的是学习的几个层次,同样也是落脚在“行”上,让你去尝试和践行。 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遇到了困难由谁来解决?学而时习之,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会遇到困难:第一种情况是根本不学。这种情况孔子没有进行讨论。因为《论语》本身就是孔子和自己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他的学生们已经在学习或者准备开始学习了。 第二种情况是对于已经开始学习的人,要如何去应用和内化。应用和内化的过程有长有短,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的人短期内看不到理想中的结果,会误以为学习没有用,学习无法改变生活,因此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感源自想走捷径的心态,似乎“我听了一本书,我学了一个知识,就立刻能变得不一样”。 孔子说,不要那么着急追求结果,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学而时习之”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找到快乐,也是《终身成长》所提出的核心理念。终身成长的心态,就是要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习,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有没有人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呢? 我小时候,每逢有人来家里拜访,我爸爸就发愁,因为这打扰了他做数学题,打破了家庭生活原有的节奏。还有的家庭并不宽裕,在遇到亲友投靠的时候,会担心吃饭问题。 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肯定比孔子那个时候要好多了,人们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不愿意被打破生活节奏;第二,招待访客,难免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孔子这句话的背后,传达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 有朋友远道而来,我们不用焦虑,这意味着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愿意靠近你。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