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 字数: 1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廖一梅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6294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廖一梅,文艺青年非常喜爱的作家,1999年创作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被誉为“永远的爱情圣经”,21年来公演超2500场,长期以来一直位居国内话剧票房之首;2002年任编剧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获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2005年创作的话剧《琥珀》在香港艺术节首演;2010年创作的话剧《柔软》,获BQ2010红人榜话剧艺术红人奖;2014年任姜文电影《一步之遥》编剧,是shou位参与姜文剧情长片的女性编剧。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是廖一梅自选随笔集,2022年精心修订,多达16万字,384页豪华全彩印刷,收录9篇访谈录、7篇创作手记、shou次收录近书内的电影《一步之遥》编剧手记、话剧《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经典台词、近100幅历年话剧演出罕见剧照、廖一梅和孟京辉所摄幕后排练照……是对其二十年文艺创作之路的回顾。 ◆ 她坦诚而有力,堪称“人间清醒”,诚如一位读者所言:“每句话都是我曾经想过,但我表达不了这么清晰,就算我不同意,她也启发我”,坦诚和清醒有万钧之力,总能击中你心中柔软的某处,启发你去过自己的生活。 ◆ 她先锋,但也深谙都市人的脆弱和痛苦,总能一针见血地道出我们的困扰和孤独,文字充满诗意气质,令人被看见,被表达,被安慰。 ◆ 廖一梅:“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细细分辨,哪个人的生活不是由秘密和谎言堆积而成的?但是,巧妙地度过一生有何意义?不过是辗转腾挪的生存技巧,技巧越高辗转腾挪得越好就离真相和本质越远。我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 ◆ 十周年精装典藏版: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特种纸印制封面,采用压凹工艺,含蓄而精致;百余幅罕见剧照集中全彩呈现,经典胶版纸印刷凸显质感,线装装帧,可180度平摊,阅读友好。
内容简介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是一本作者自选随笔集,囊括了廖一梅投身文艺创作二十年来的精华文字,包括9篇谈话录、7篇创作手记、话剧《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和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的经典台词、近130幅历年话剧演出剧照……书写了对生命、孤独、痛苦、爱情以及写作的种种独特见解,勇敢坦率,不矫揉造作,告诉你种种人生真相。
她有力气,不虚假,幽默,动人,坦诚又清醒,书中的文字也呈现出这种气质,有着万钧之力。“巧妙地度过一生有何意义?我宁愿选择笨拙”,书中随处可见的人间清醒式话语,总能击中人们心中柔软的某处,启发人们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作者简介
廖一梅 剧作家、作家。 现任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 其作品风格独特,兼具尖锐与诗意的强烈质感。 著有: 话剧作品:《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艳遇》等。 电影作品:《像鸡毛一样飞》《一步之遥》等。 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随笔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等。
目录
序言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Part 1 她说
与生命握手言和,成为一个湖,最终成为大海
关于自我
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谈论的不是同一种东西
关于爱
每个人都是惊世骇俗的
关于人或者生活
痛苦和欢乐是一张纸的两面,这张纸就是生活
关于痛苦或者生命
我不是正经人,我是个严肃的人
关于喜好和厌恶
作为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关于时代与世界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关于年轻和孤独
创作者都是雌雄同体的
关于创作与作品
你是个任性的孩子
关于孩子
Part 2 她写
我爱过的男孩们都已老了
关于《恋爱的犀牛》的几点想法
那团年轻的、不熄的火焰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
给予我许多安慰的人们
作为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总是一步之遥
Part3 她的话剧
恋爱的犀牛
柔软
琥珀
悲观主义的花朵
摘要
     后来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像是一杯水,在这样的一杯水里放上一把盐,结果显而易见,这杯水咸到无法下咽。但如果你把这把盐撒到湖中,湖水不会有什么改变,你甚至感觉不到成味了:如果这把盐撒到海里,那它们只是融为一体。我就如同那杯水,对痛苦和缺憾特别敏感,总是感到生活咸得无法下咽,但这只是因为太狭窄,容量太小。生活中总会有一把盐撒下来,生老病死、聚散得失是每个人的必然风景,是生命的常识。所以问题所在,只在于我们是怎样一种容器,是一个杯子,还是一个桶,一个缸,我希望至少成为一个湖,最终成为大海。 戏受到喜爱,我其实是受宠若惊的,这并不理所当然。年轻时,对周围人总有点隔膜,这些作品并不是为其他人所写的,只是自己纠结的脑袋里蔓延出的藤蔓。你被某种东西充满,表达是自然的流露。你写,并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别人给了你美好的回馈,从《恋爱的犀牛》开始演出,我听到别人这么说的时候,开始都有点不相信,然后就是非常感激。你一个人在说悄悄话,旁边不经意走过的人听见了,给了你很大的鼓励和安慰,说到《恋爱的犀牛》的时候,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从今天起和世界握手言和。握手言和是接纳,有接纳,才有广阔和自由。做一个杯子肯定是不自由的,因为它有,它被空间隔断得很小。我在寻找更大的自由。 戏剧确实是一个心理的空间,它制造了一种氛围,它能让你说出你平时说不出的话,你内心的呐喊或暗语。戏剧就是这样一个空间,它针对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日常生活。 一直说自己是诚实的作者,不曾言不由衷,生命中遭遇的种种自我蜕变、各种印迹都袒露在作品里、舞台上。“与生命握手言和”,是现在我想对大家说的话,也是这十几年来写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最后想说的话。 所有打过来的浪头,都会帮助你。真是这样。只有经历过这些以后,人才能不那么狭隘。没有经历过困惑和痛苦的人。一般都会较为肤浅。应该感谢生活给你的礼物,然后照单全收。我相信这一定会成为动力,毋庸置疑。生活总要继续下去。 原来一直试图寻找完美的人,只对优秀的人感兴趣,希望看到优秀的人,让我对人类抱有希望。我自己不是天才,但我确实喜欢天才,有一阵子热衷于跟我认为的天才泡在一块儿。感受他们与世界和自我的互动,他们对生命采取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应对这个世界,最终他们发现了什么,是否满足?这些对我特别有吸引力。通过这些优秀的人,我辨识道路,知道自己应该去向何处,我探究每一条路的出口何在,每一处山顶的风景如何。我想看到人的极限能到什么样子,看到他们能创作出什么稀奇之物。通过他们,我不必再费尽心力爬到塔尖,我看到只要是人,总有他的困惑,他的痛苦,他的问题,他的局限。现在我对每个普通人都感兴趣。 我们年轻的时候,其实都是跟生命争斗的过程,起码我是这样的,将生活视为对手,跟生活厮打、纠缠,摔倒在地再爬起来,不断地对抗,撞了南墙也死不回头,把自己撞得鼻青脸肿。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殴斗专家。现在不再将生活视为对手,我有力量接纳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接纳?是以前我的接口太过狭小,你是个中国的插口或者英国的插口,固守着自己的单一插头,让世界符合你的要求。单向的插口很难与一切对接,但是慢慢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一个万向插口,就不再困难了,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向生命伸出手,这是现在我真实的感受。 “与生命握手言和”是我的题目。可能有好多观众有这个疑问,我的戏中充满了不能释然的强烈情感,纠结,挣扎,冲突,跟生命的互殴,好像很难用“言和”来总结。但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最终的指向是“与生命握手言和”。不要误解,“与生命握手言和”可不是对生命服软。一个被打败的人只能叫投降,能够“言和”的人说明他有足够的能量与生命平等相对,有心量接纳一切,无论是繁华还是没落,痛苦还是欢乐。 又说到文艺青年这个词,因为这样的话被大家说得太多了,我已经有了负担,便多说一句吧。文艺青年喜欢这样一句话:我要寻找我灵魂的伴侣。这是一个可怕的念头。它引发出另一个念头:如果我找不到我的灵魂伴侣,我就不可能幸福。而实情是,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立的.灵魂是不能配对的。只有你拥有独立的灵魂,才能正常地跟其他灵魂交往。你说没有灵魂伴侣的人生是不幸的,那你是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只有你拥有坚强的灵魂,才能发现更好的东西。 在“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柔软》里,我最终的选择是与生命和解。当时,在排练的后期,孟京辉和我说,他无法排出最后一幕的这段戏。现在公演的结尾,是孟京辉选取了最后一幕的其中一部分。要跟生命握手言和,我首先要跟孟京辉握手言和,接受自己的作品通过他来诠释是我的命运,因为我的戏就是由他导演,必然加入他的看法,我对这个很坦然。 大家都把女作家妖魔化了,这个群体并不需要以离经叛道的不幸生活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诚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