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空间形态研究

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空间形态研究

  • 字数: 3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廖凯,黄一如
  • 出版日期: 2024-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412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从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的雨洪灾害现象切入,以“三生协同”为目标,以水文韧性为视角,将村镇社区空间的形态投射为流域水文形态、集镇形态和社区组织形态,以对应生态韧性、工程韧性和社会韧性三个维度的研究,并通过进一步揭示三种形态的耦合关系,将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流域社区”的构建与管理中。本书提出水文韧性的理念,为村镇社区空间形态与洪涝灾害的互动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新思路。作为对水文韧性和村镇社区空间形态的基础性研究,本书可为山地河谷村镇有效防治洪涝灾害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从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的雨洪灾害现象切入,以“三生协同”为目标,水文韧性为视角,将村镇社区空间的形态投射为流域水文形态、集镇形态和社区组织形态,以对应生态韧性、工程韧性和社会韧性3个维度的研究,并通过进一步揭示3种形态的耦合关系,将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流域社区”的构建与管理中。同时,本书按照“现象认知-形态溯源-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对长江上游干区流域喀斯特地貌下3级江河流域中的山地河谷村镇社区空间形态进行案例群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廖凯 ---------------------------- 廖凯,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城市设计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二院高级项目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形态与村镇社区空间形态。 黄一如 ---------------------------- 黄一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学科组责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都市设计院总建筑师,《亚洲建筑与工程杂志》 (JAABE)、《住宅科技》杂志编委,上海房地产产业协会“住宅产业化研发中心”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国风景园林历史等。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洪涝灾害研究的背景与对象2
1.2洪涝灾害研究的问题与目标7
1.3涉水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11
1.4概念界定与辨析33
1.5研究内容、方法和架构47
第2章洪涝灾害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55
2.1研究范围55
2.2案例群研究分类68
2.3木瓜镇流域社区调研70
2.4洪涝现象认知97
2.5洪涝灾害影响因素100
第3章山地河谷流域水文形态研究111
3.1流域水文形态与村镇社区空间111
3.2水文形态分形研究基础115
3.3水文形态实证模拟128
3.4水文形态研究指标分析139
3.5水文形态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机制151
3.6水文形态下的水文韧性策略153
第4章山地河谷村镇聚落形态研究165
4.1山地河谷地区的村与镇165
4.2集镇聚落形成过程中的形态要素169
4.3聚落形态要素的水文韧性特征172
4.4聚落形态对洪涝灾害的承载机制187
4.5聚落形态下的水文韧性策略205
第5章山地河谷流域社区组织形态研究223
5.1从村镇到流域社区223
5.2流域社区的内涵226
5.3山地河谷流域水文形态与流域社区组织形态的关系229
5.4山地河谷村镇聚落形态与流域社区组织形态的关系240
5.5组织形态对洪涝灾害的响应机制247
5.6组织形态下的水文韧性策略258
第6章结语264
6.1村镇社区空间形态与洪涝灾害的互动机制264
6.2未来展望269
参考文献27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