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甚至还未过去

甚至还未过去

  • 字数: 12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托马斯·萨格鲁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508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物、事件、思潮,一部美国种族“不平等”简史 杜波依斯、亚历克斯·黑利等黑人作家,罗莎·帕克斯、马丁·路德·金等民权领袖,夸梅·图雷、约翰·刘易斯等种族活动家,乃至哈罗德·华盛顿、汤姆·布拉德利等黑人政客……他们既是美国现当代种族不平等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奥巴马种族意识形成之路上的一个个坐标。 小杰里米·赖特引发轩然大波的布道视频、小亨利·刘易斯·盖茨被捕让奥巴马首次在种族问题上“失态”,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文化战争,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思潮引领,各派政客的相互攻讦……种族问题是美国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一颗小小的火星就能引发燎原大火。 ◎种族,是美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提纲挈领地呈现了美国社会种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国种族问题发展的历史。 书中不仅有具体的历史和事件,更有关于种族问题的若干理论和思潮,寓分析于叙事,深入浅出,易于普通读者阅读,但也不失严谨和科学性。 ◎求学、从政、当选,奥巴马与种族问题的爱恨纠葛 奥巴马,他是广泛思考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知识分子,也是为了赢得选举而有意打造公共形象的政客,更是将理想与政治计算相结合的政策制定者。 他的成功与他的种族身份不可分割,而种族却成为政敌攻击他的有力武器。人们期待他的当选会结束美国的种族不平等,但种族问题并不在他的优先处理清单上。 ◎政策、效果、辩论,班克罗夫特奖得主摆脱立场局限的清醒之作 在美国,阶级不平等比种族不平等更加重要吗?难道真如许多人所说,不平等仅仅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标榜自己是无视肤色的“色盲”是种族不平等的终结还是另一种虚伪的主张?美国种族问题到底是毫无进展还是前景乐观?肯定性行动、取消种族隔离、扶持黑人社区……这些政策法规到底效果几何? 史学大奖班克罗夫特奖得主托马斯·萨格鲁,摆脱立场局限,以历史学者的冷静和社会观察者的敏锐,不盲目,不特别,不站队,提纲挈领,呈现20世纪美国种族政策的成败得失。"
内容简介
《甚至还未过去》告诉我们,那种认为奥巴马的当选意味着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的论点过于乐观,美国依旧深陷种族的悖论,承受着种族分歧的重负,并不能指望黑人总统本身能为美国社会带来根本的改变。此外,作者认为,实现社会平等,消除种族歧视,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当然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本书涉及的是种族这个美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提纲挈领地呈现出了美国社会种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国种族问题发展的历史。书中不仅有具体的历史和事件,更有关于种族问题的若干理论和思潮,寓分析于叙事,深入浅出,易于普通读者阅读,但也不失严谨和科学性。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中国读者加深对美国社会的理解,看清美国种族歧视的本质。此外,因为作者强调了政府在实现社会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书也为中国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作者简介
(美)托马斯·萨格鲁(Thomas J. Sugrue),班克罗夫特奖得主,纽约大学社会文化分析和历史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哈佛大学接受教育,研究领域为城市史和种族研究,著有《美国移民与大都市振兴》等。
目录
引言/001
第一章“这是我的故事”/015
第二章真正的弱势群体/083
第三章“更完美的联盟”/135
致谢/197
注释/201
摘要
     第二章 真正的弱势群体 1981年,刚满20岁的贝拉克·奥巴马来到纽约,那时,美国城市已经走出低谷。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民权游行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而且,尽管该运动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种族不平等似乎比以往更加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带。黑人自由斗争中充斥的乐观主义让位于棘手的城市贫困问题所带来的深层悲观主义。社会科学家和记者使用了一个新词—“下层阶级”—来描述生活在纽约等城市中位于贫困线以下的黑人和拉丁裔人口,这些人似乎陷入了较为的贫困状态,特征就是长期依靠福利收入、家庭破裂、慢性药物滥用和犯罪,所有这些特征就像遗传性疾病似的,会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1 奥巴马当年所在的那个纽约,人们几乎不可能逃离贫困的蹂躏。这座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财政危机中遭受重创,到处都是大规模公共投资撤资的迹象,没有空调的地铁满是涂鸦,公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这些都是所谓 “延期维护”的后果。曼哈顿上城的几乎每个街区都可谓“满目疮痍”,到处可见废弃的或破烂不堪的公寓楼和房屋,因为低廉的租金无法覆盖高昂的房产持有成本。非洲裔美国人、波多黎各人和多米尼加人,这些人在城市贫困人口中所占比例异常之高,他们挤在租住的房子和改造过的联排住宅里,曾经宏伟的入口经常遭到恶意破坏,而电梯早已年久失修。居住在没有暖气的建筑物里的居民使用烤箱或危险的煤油炉取暖。错误的电源接线、外溢的燃油,以及纵火,这些都导致火灾频发。毒品贩子在街角贩毒却得不到惩罚;破药瓶和用过的注射器塞满了街边的排水沟。州和地方不再对精神健康问题投入资金、单间居住旅馆越来越高档,精神疾病去机构化安置的实验也失败了,这些都导致出现了大量无家可归的人。而且,犯罪率突破天际,帮派暴力猖獗,警察暴力行为日日可见,而且,因黑人权力运动及其在取消种族隔离方面的失败实验所引发的流血冲突带来了严重的分歧,这些都使人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不安的种族氛围。 奥巴马在纽约期间写道:“我看到世界逐步破裂,我开始领会到美国种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之间近乎数学上的准确联系,以及由此引发的部落战争所具有的深度和激烈程度;愤怒不仅在街头肆虐,也充溢在哥伦比亚大学浴室的淋浴间里,在那里,无论学校行政部门几次三番试图用油漆盖掉,但墙壁上仍然满是涂鸦,非常直接地写着所谓黑鬼和犹太佬之间的关联。”这就是对纽约—和哥伦比亚大学—20世纪城市生活的悲惨描述。2 对于这位“有着有趣名字的瘦削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新世界,要知道这位年轻人的青春期可是在夏威夷的一所精英私立学校度过的,而且大学时期的头两年是在加州文理学院度过的,后者是洛杉矶近郊区一所富裕的院校,远离城市贫困的严峻现实。奥巴马将他在20世纪80年代穿越美国城市的旅程描述为一场对自己人格的探寻之旅,他追寻的是一种“整体感”,其超越了“我们所继承的血统”。但这也是一次思想之旅,促使他应对了他那个时代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发展出了思考种族和阶级的思想框架,并最终引导他调整自己的愿景以反映他的政治抱负。这是个人和政治携行的历史,反映了对20世纪后期美国社会中的种族、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新认识。归根结底,这一历史关乎种族的政治构建—关乎奥巴马对种族不平等的反应和那所谓的“逐步破裂”是如何被他所遇到的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所影响的。 奥巴马当时尚在进行中的城市教育,以及特别是他想要解决美国“部落战争”的渴望,都促使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社区组织和种族正义。他在城市学院(美国种族最多样化的大学之一) 短暂游说大学生的那段经历,激发了他做更实质性工作的兴趣。激进的活动家和社区组织者凋零散落,不过是里根时代美国的边缘人,但他们被围困的事实助长了他们的热情。纽约的宗教和左翼组织者领导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动员,反对里根的外交政策。1983年,超过一百万人在纽约市游行,要求核裁军,这是美国历史上优选规模的反战示威。1984年,游说者在哈勒姆区、贝德福德斯图伊夫桑特、布朗斯维尔和全国各地的内城街区游行,希望能让黑人和拉丁裔选民反对里根。即使当时的在任总统以压倒性优势获胜,1984年还是见证了2008年之前全国选举中优选的黑人投票率。对于自由主义者和左翼—尤其是那些致力于民权的人—1984年的基层动员为他们认为是午夜的美国显现了黎明的曙光。3 在短暂却并不令人满意的公司文员工作之后,奥巴马用他的民权运动和社区组织经历重整了简历。最终,他在一个当时还不了解的城市—芝加哥—获得了一份工作。在那里,他收获了相当于城市政策高级学位水平的知识—并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政治框架,用于思考种族和阶级的交叉联系。奥巴马在芝加哥的经历为一种种族的和经济的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其融合了社区赋权、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克林顿式的社会政策和宗教影响下的种族提振理想。像所有的政治融合一样,它充满张力,但它有助于为奥巴马定位,以吸引几个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