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幸得人间茶饭香(彩插精装版)

幸得人间茶饭香(彩插精装版)

  • 字数: 16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梁实秋 汪曾祺 著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3582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收录梁实秋、汪曾祺两位文学名家谈美食散文74篇,人生在世,美食不可辜负,看大师笔下道道佳肴活色生香,写出人间至味。·内容丰富,“一蔬一果一朝夕”“面脆米香新出炉”“汤酪小点填餐余”“小厨出至味”“名斋烹佳肴”“食中有真意”六大部分,美味纷繁,总有一味让人念念不忘……·精选齐白石、任伯年、吴昌硕等名家名作彩图,图文相得益彰,更显美食与美文韵味。·内文采用进口轻型纸印刷,原色纸浆,手感舒适、视觉柔和;圆脊凹槽精装,高级特种纸面裱,装帧设计精美,宜阅读更宜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梁实秋、汪曾祺两位文学大师谈美食的经典散文74篇,既品家常小菜,又尝名斋佳肴,从每餐都不可少的米面主食写到茶余饭后的汤酪点心,在一蔬一果、一茶一饭中品味食中真意,看四方食事中的五味杂陈。两位大师以闲适而幽默的文字、独到而智慧的评点,为读者呈现一场美食盛宴,展示美味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至情至性。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现当代有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于沈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目录
一蔬一果一朝夕笋  梁实秋  / 002莲子  梁实秋  / 006菠菜  梁实秋  / 009茄子  梁实秋  / 011龙须菜  梁实秋  / 013栗子  梁实秋  / 014萝卜  汪曾祺  / 017食豆饮水斋闲笔  汪曾祺  / 022马铃薯  汪曾祺  / 032蚕豆  汪曾祺  / 036菌小谱  汪曾祺  / 040面脆米香新出炉饺子  梁实秋  / 046汤包  梁实秋  / 048煎馄饨  梁实秋  / 050烧饼油条  梁实秋  / 052烙饼  梁实秋  / 056薄饼  梁实秋  / 058粥  梁实秋  / 061面条  梁实秋  / 064汤酪小点填餐余炸丸子  梁实秋  / 068锅巴  梁实秋  / 071满汉细点  梁实秋  / 073核桃酪  梁实秋  / 077酪  梁实秋  / 080酸梅汤与糖葫芦  梁实秋  / 084八宝饭  梁实秋  / 087鱼丸  梁实秋  / 089水晶虾饼  梁实秋  / 091面茶  汪曾祺  / 094豆汁儿  汪曾祺  / 097小厨出至味烤羊肉  梁实秋  / 100白肉  梁实秋  / 103核桃腰  梁实秋  / 105火腿  梁实秋  / 107铁锅蛋  梁实秋  / 110酱菜  梁实秋  / 113熘黄菜  梁实秋  / 115韭菜篓  梁实秋  / 117鲍鱼  梁实秋  / 119西施舌  梁实秋  / 121干贝  梁实秋  / 123炝青蛤  梁实秋  / 125家常酒菜  汪曾祺  / 129豆腐  汪曾祺  / 134干丝  汪曾祺  / 142手把肉  汪曾祺  / 144名斋烹佳肴烧鸭  梁实秋  / 150锅烧鸡  梁实秋  / 153芙蓉鸡片  梁实秋  / 156烧羊肉  梁实秋  / 159爆双脆  梁实秋  / 161鸽  梁实秋  / 164糟蒸鸭肝  梁实秋  / 166咖喱鸡  梁实秋  / 168佛跳墙  梁实秋  / 171狮子头  梁实秋  / 174醋熘鱼  梁实秋  / 176两做鱼  梁实秋  / 178瓦块鱼  梁实秋  / 180生炒鳝鱼丝  梁实秋  / 183海参  梁实秋  / 186蟹  梁实秋  / 188食中有真意鱼我所欲也  汪曾祺  / 194贴秋膘  汪曾祺  / 198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 201昆明的吃食  汪曾祺  / 217五味  汪曾祺  / 226四方食事  汪曾祺  / 231宋朝人的吃喝  汪曾祺  / 240韭菜花  汪曾祺  / 243王磐的《野菜谱》  汪曾祺  / 246吃食与文学  汪曾祺  / 250泡茶馆  汪曾祺  / 259寻常茶话  汪曾祺  / 268
摘要
    笋/梁实秋
     我们中国人好吃竹笋。《诗经?大雅?韩奕》:“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自古以来,就视竹笋为上好的蔬菜。唐朝还有专员管理植竹,《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岁以笋供尚食。”到了宋朝的苏东坡,初到黄州立刻就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句,后来传诵一时的“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更是明自表示笋是餐餐所不可少的。不但人爱吃笋,熊猫也非吃竹枝竹叶不可,竹林若是开了花,熊猫如不迁徙便会饿死。
     笋,竹萌也。竹类非一,生笋的季节亦异,所以笋也有不同种类。苦竹之笋当然味苦,但是苦的程度不同。太苦的笋难以入口,微苦则亦别有风味,如食苦瓜、苦菜、苦酒,并不嫌其味苦。苦笋先煮一过,可以稍减苦昧。苏东坡是吃笋专家,他不排斥苦笋,有句云:
     “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他对苦笋还念念不忘呢。黄鲁直曾调侃他:“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春衫诚可脱。”为了吃苦笋,连官都可以不做。我们在台湾夏季所吃到的鲜笋,非常脆嫩,有时候不善挑选的人也会买到微带苦味的。好像从笋的外表形状就可以知道其是否苦笋。
     春笋不但细嫩清脆,而且样子也漂亮。细细长长的,洁白光润,没有一点瑕疵。春雨之后,竹笋骤发,水分充足,纤维特细。古人形容妇女手指之美常日春笋。“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剪灯余话》)这比喻不算夸张,你若是没见过春笋一般的手指,那是你所见不广。春笋怎样做都好,煎炒煨炖,无不佳妙。油焖笋非春笋不可,而春笋季节不长,故罐头油焖笋一向颇受欢迎,唯近制多粗制滥造耳。
     冬笋好看。杜南《发秦州》:“密竹复冬笋。”好像是他一路挖冬笋吃。冬笋不生在地面,是藏在土里的,需要掘出来。因其深藏不露,所以质地细密。北方竹子少,冬笋是外来的,相当贵重。在北平馆子里叫一盘“炒二冬”(冬笋、冬菇)就算是好菜。东兴楼的“虾子烧冬笋”,春华楼的“火腿煨冬笋”,都是名菜。过年的时候,若是以一蒲包的冬笋、一蒲包的黄瓜送人,这份礼不轻,而且也投老饕之所好。我从小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冬笋炒肉丝,加一点韭黄、木耳,临起锅浇一勺绍兴酒,认为那是无上妙品――但是一定要我母亲亲自掌勺。
     笋尖也是好东西,杭州的优选。在北平有时候深巷里发出跑单帮的杭州来的小贩叫卖声,他背负大竹筐,有一小竹篓的笋尖兜售。他的笋尖是比较新鲜的,所以还有些软。肉丝炒笋尖很有味,羼在素什锦或烤麸之类里面也好,甚至以笋尖烧豆腐也别有风味。笋尖之外还有所谓“素火腿”者,是大片的制炼过的干笋,黑黑的,可以当作零食啃。
     究竟笋是越鲜越好。有一年我随舅氏游西湖,在灵隐寺前面的一家餐馆进膳,是素菜馆,但是一盘冬菇烧笋真是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因为笋新鲜。前些年一位朋友避暑上狮头山住优选处一尼庵,贻书给我说:“山居多佳趣,每日素斋有新砍之笋,味绝鲜美,盍来共尝?”我没去,至今引以为憾。
     关于冬笋,台南陆国基先生赐书有所补正,他说:“‘冬笋不生在地面,冬天是藏在土里’这两句话若改为‘冬笋是生长在土里’,较为简明。兹将冬笋生长过程略述于后。我们常吃的冬笋为孟宗竹笋(台湾建屋搭鹰架用竹),是笋中较好吃的一种,隔年初秋,从地下茎上发芽,慢慢生长,至冬天已可挖吃。竹的地下茎,在土中深浅不一,离地面约十公分所生竹笋,其尖(芽)端已露出土壤,笋箨呈青绿。离地表面约尺许所生竹笋,冬天尚未露出土表,观土面隆起,布有新细缝者,即为竹笋所在。用锄挖出,笋箨淡黄。若离地面一尺以下所生竹笋,地面表无迹象,殊难找着。要是掘笋老手,观竹枝开展,则知地下茎方向,亦可挖到竹笋。至春暖花开,雨水充足,深土中竹笋迅速伸出地面,即称春笋。实际冬笋、舂笋原为一物,只是出土有先后,季节不同。所有竹笋未出地面都较好吃,非独孟宗竹为然。”附此致谢。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