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徽宗时代 03 路的尽头

宋徽宗时代 03 路的尽头

  • 字数: 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未央先生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333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内容丰富严谨,脉络清晰缜密 以时间为叙事之经,以人物为故事之纬,编织出宋徽宗时代脉络。从朝堂到江湖,从名士到布衣,宋、辽、夏、金悉数登场,立体式展现北宋繁华之下的暗潮汹涌。文末附有多张大事年表,横向多元观照,纵向文化反思。 2.视角自成一格,文风斐然出新 以现代史家视角,重塑宋徽宗形象,还原一代君王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以传记特写与故事评论相结合的手法,揭秘北宋末年王朝纷争、山河破碎的历史真相。拒绝繁琐引文与枯燥注释,文字简洁凝练,妙趣横生。 3.装帧精美考究,设计独具匠心 单封搭配书腰设计,简约不失典雅。封面以宋徽宗传世佳作《瑞鹤图》为基底,书腰选取宋徽宗画像,于细节处见证匠心。封面及书腰使用特种纸过油印刷,色彩饱和鲜亮。
内容简介
本书承接《宋徽宗时代》前两卷内容,以独特的历史视角搭配引人入胜的内容,向读者展示了宋徽宗时代的悲欢离合与兴衰风云。作者将人生比作道路,在这条路上,有人驷马高车,有人蹇驴瘦马。有人闲庭信步,有人行色匆匆。而在路的尽头,才会发现人生的起伏不过一时浮云,时代浪潮下谁又能从心所欲。文中全面描写了大宋联金抗辽的史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还原一代君王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以现代史家之眼,为读者再现王朝纷争、山河破碎的历史真相。
作者简介
未央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人,政治学硕士,生在南方,长在北国,现客居香港。南北、北南,遍看九州山川大地,神游华夏历史千年。多年来,潜心读书,用心写史,尤爱两宋。致力于用文字鲜活文明,用人性丰满人物。期待与读者,共同走进历史,看见人生。
目录
楔 子001
第一章 钩心斗角001
皇嫂的反转人生004
御座旁的皇叔020
太祖子孙被谋反025
亲王闹离婚032
天子生母何其难050
家奴惹大祸059
第二章 江山之恨071
只羡鸳鸯不羡仙073
花落人亡两不知081
部族的黄昏092
尊儒崇佛101
第三章 熙河开边111
佛之子113
二世之难121
养子逆袭133
父子皆英雄138
第四章 野蛮生长147
媪相的崛起150
将军无名字留名161
斗而不破171
血腥屠城为哪般175
老将出马183
蒙冤昭雪恨无门189
第五章 海上之盟199
同一个梦想201
大宋版《隆中对》215
万事开头难229
野心家梦想成真236
站队的艺术248
第六章 一错再错261
迟来的天命263
首鼠两端的北伐272
再伐再败297
光复一座空城304
糊涂人办糊涂事318
山雨欲来风满楼325
后记332
本卷涉及主要人物简介333
附录337
摘要
     太祖子孙被谋反 公元 1075 年,朝廷发生赵世居谋反大案。 这是当年的惊天大案,朝野震动,波及甚广。 这年,朝廷新法已推行六年多,正是新旧两党激烈交锋之时。此前一年, 在太皇太后曹氏和皇太后高氏的哭诉下,迫于舆论的强大压力,王安石被罢相。 神宗任命韩绛接任宰相、吕惠卿担任参知政事,继续推行新法。谋反大案就发 生在这个节骨眼上。 赵世居是皇室宗亲,太祖赵匡胤五世孙,秦王赵德芳曾孙,南阳侯赵从贽第三子,时任右羽林军大将军、秀州团练使。 案件的源起倒很简单,一个平民举报一位不入流的小官。在山东沂州,平民朱唐告发前余姚县主簿李逢谋叛。朝廷得报后,派人前去调查,结论是李逢 虽有一些悖逆狂妄的言论,但并无谋反的实迹。换句话说,这只是个爱发牢骚的狂妄仕人而已。 按照祖宗家法,言者无罪,何况宋朝厚养仕人,爱发牢骚、对政府和时政指手画脚的人多的是,李逢不过是个小角色。所以,众人也都没太当回事。 谁料,结论报到朝廷,神宗很不满意,派了更高级别的官员再去核查。皇帝重视,调查官员级别提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下面人看出风向,案件结论也就不同了,这回不仅李逢谋反属实,还顺藤摸瓜牵出个大人物,便是太祖子孙赵世居。 宗室、谋反,这样的组合,放在任何朝代都是重磅炸弹。更重要的是,赵世居还是太祖子孙,这炸弹的威力就更非同小可了。众所周知,北宋开国之后, 太祖子孙并没有享国,皇位一直在太宗系传承。这其中的蹊跷,伴随着“斧声烛影”之谜,成了太祖和太宗子孙的优选心结,天下人也为此津津乐道。正因为如此,朝廷对太祖子孙格外“关照”,对他们的生活、言行高度关注,稀松平常的小事都会被放大、再放大,何况谋反? 就这样,案件陡然升级。 赵世居拿到了案件的“冠名权”,也成了此案的主攻方向。 赵世居此人,志趣高雅、喜好文学、为人豪气、交友甚众,在京城颇有声誉。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李逢等微末官员及江湖人士,他都多有交往,与众人常有诗词唱和及书信往来。朝廷便由诗词、信件入手,庙堂之上、乡野之中, 很多人被牵扯了进来。 这其中,有个叫李士宁的人,很是不同凡响。 围绕这个人,案件再度升级。 要说李士宁,得先说说章詧。 章詧,字隐之,祖上是福建人,后来迁居四川成都。此人博通经学,尤长 《易》《太玄》,写有《发隐》三篇。他才高八斗,却不愿做官,过着以道自裕、尊生养气的闲散生活,号冲退居士。 据说,某日章詧做了个梦,梦里有人送信来,便问是谁的信,对方答,东岳道士。早上醒来,他便忘了此事,依约与李士宁结伴出游。当渡船行至青城山时,他们在水中沐足,眼见青山绿水、清新如画,章詧诗兴大发,吟出上句: 脚踏西溪流去水。李士宁神秘一笑,接了下句:手持东岳寄来书。章詧大惊,这场景正是他梦中所见。回去不久,章詧便死了。 听上去颇为离奇,似是传说,但确有章詧此人,宋史列传里便有《章詧传》。 这则小故事,则出自东坡先生的《仇池笔记》。苏轼与章詧是同代人,又是四川同乡,所记之事的真实性当有保证。 在章詧的故事里,李士宁似有未卜先知、鬼神莫测之能。 李士宁,四川蓬州(今四川仪陇南)人。据说,他曾在青城山学道多年,道法高深,深不可测。他还有项特殊才能,便是出口成诗。不过,他的诗所用皆是古人之句,是对前人诗句的重新组合。他创造的这种“士宁体”诗,仿效 之人甚众,风靡一时。 学成之后,他云游天下,纵论朝局,时有高论,被誉为世外奇人。等他到了东京汴梁,很快就火遍京城,有了一大批追随者。 这些人里就有赵世居,两人相见恨晚、交往甚密。据说,当年英宗生母去世时,仁宗曾为其作过一首挽歌。李士宁摘取其中的四句,把这首挽歌改头换面一番,变成了世居要当皇帝的天机,并赠给他一把金刀。据说,世居闻之大喜,重重赏赐了李士宁。 图谶天机之说,历朝历代都有,屡见不鲜。不信者,如乱风过耳;信者,则奉如圭臬。很显然,赵世居拿这个当回事了。看来,所谓的天机,不过读心术而已,李士宁所言,只是算准了赵世居的心思。再说,这所谓的天机,也是有源头的。 据说,当年太祖安葬时,司天监看到太祖陵墓风水,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话,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从此,这句流传甚广的话,便种在了太祖子孙的心里,也成了太宗系天子的心病。 李士宁的所谓天机,只是这句话的翻版。不过,京城里太祖子孙何其多,他独独对赵世居讲,应该还是精心挑选的。这也可以旁证,在太祖子孙里,赵世居确实才华出众。 至于李士宁,也绝非故弄玄虚、妖言惑众之人。此人应该还是有些才学的,因为他还得到了王安石的赏识,在宰相府里一住就是半年多,这样的待遇非常人所有。两人常常纵论天下,当时正值变法的关键时期,他的见解对王安石多有启发,是王安石重要的幕后智囊。 王安石和李士宁如此密切的关系,是否也传导到了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