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亲亲雀儿山

亲亲雀儿山

  • 字数: 2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王新明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55400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推荐给热爱山川与远方的孩子:雀儿山是从四川进藏路上的优选山峰,海拔6168米,千年冰封,万里雪飘,这一“人类生命禁区”首次进入儿童文学视野。★推荐给想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孩子:藏历年、藏戏、藏纸、藏香、藏医药、格萨尔、弦子舞等非遗变成日常之物,如同化身地道的藏族人,一边享受生活的缤纷烟火,一边传承传统文化。★推荐给对交通运输发展史感兴趣的孩子:从1954年建成的川藏青藏公路,到2017年雀儿山隧道,跨越60余年的艰辛筑路史,借由藏族老人之口娓娓道出。★推荐给梦想改变世界的孩子:雀儿山隧道的建成,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造福了全中国13亿人口。只要有梦想,尽管力量再小,也有聚沙成塔、滴水石穿的一天。★推荐给关心他人、内心柔软的孩子:没有真正孤单的孩子,只有不敢走出的圈子。山那边生活着多么不一样的藏族孩子,他们爱吃糌粑,也吃得苦挨得冻,他们爬山上学,九岁养家……让久在城市的孩子走出学校与家庭的小圈子,去寻找灵魂相通的朋友吧!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少儿文学书。小说以2012年国家立项的雀儿山隧道工程为写作背景,串联起雀儿山周边藏族同胞的生命故事,再现了各族同胞以愚公移山之民族团结精神通山开路,打通“脱贫隧道”的伟大壮举。小说讲述子辈继承父辈理想、藏汉族孩子相遇相知的温情故事,描写雀儿山隧道建成后,生命安全、家庭团圆、学校教育、创业致富等将得到保障,福利惠及道班工人、邮递员、留守/失孤/上学儿童、贫困户、进藏人员等人物的故事,激励小读者直面挑战,鼓起改变命运的勇气。
目录
人物关系
第一章 故地有个传说
第二章 绿色小舟下的雪域
第三章 埋着格萨尔王的宝藏
第四章 雀儿山倔强地耸立
第五章 格桑花盛放在边疆三人乡
第六章 少年虔诚亲吻高山
第七章 道班人的最后守望
第八章 岁月等不及白了头
第九章 落雪把日子烧旺
第十章 一条路成了雀儿山的心脏
摘要
     引子 雀儿山的优选峰,在藏语中叫“绒麦峨扎”,意思是“山鹰都飞不过的山峰”,是连藏族人都畏惧的川藏第一险。 1 雪布扎村的冬天是极其漫长的,似乎秋天的果子还未熟透,才刚刚挂上枝头,尚未长足分量把枝头压弯,初雪便急匆匆降落,覆盖了远远近近的山,还有雪布扎村。 青瓦一夜白头,雪布扎村就寂寥了许多。人们行色匆匆,总是三步并作两步蹿进屋子,就连平日留恋山野草窠的那些野娃子,也忌惮雪域的严寒,最多出来疯个把钟头,便缩着脖子,吸溜着鼻涕,红着两个大脸蛋子,快马加鞭连滚带爬跑回家,直扑火塘。 那火苗跳跃着,翻腾着,不等娃子们睫毛上的冰花完接近全融化,一罐酥油茶便被煮沸了,咕嘟咕嘟泛着浓烈而厚实的香气。一小茶碗酥油茶咕噜人肚,寒气全无,野娃子的脸便由一种红转为另一种红了。一种红是冻红,里头渗着些虾青色,而另一种红是野娃子与生俱来的高原红,是皴的,圆溜溜的,不偏不倚,刚刚就长在颧骨那儿,总像是人害羞了一般。 直到进入藏历十二月,雪布扎村才会缓醒些,有些精神头儿。村里人开始在盆盆罐罐中泡青稞种,培育青苗。有些性子不稳的,早早便开始备年货了。阿妈们一用酥油和白面,娃子们便知道要炸油锞了。 巧手的阿妈能炸出很多花样,耳朵样的藏语叫“古过”,圆溜溜的叫“布鲁”,长长的叫“那夏”。笨拙些的阿妈只做一样,如果她家的娃子挑三拣四,便少不了挨顿火头棍的揍。样子是入眼的,吃食终究品的是个味道。阿妈们数落完自家的娃子,原本心中一些疏于食事的愧疚,便烟消云散了。 藏族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藏历年的呢?雪布扎村能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的,怕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翁加爷爷,另一个是曲珍奶奶。翁加爷爷话不多,你跟他说上十句二十句的话吧,他兴许能回个“哟嗬”“嗯”。但曲珍奶奶则不,她走到哪儿都带着她的话匣子,往火塘边的旧毡子上盘腿一坐,她能从公鸡头遍打鸣一直唠到日头钻到西边的山坳里。 说起来,曲珍奶奶是可怜的人,年轻时丧夫,只留下一个独子,前些年在雀儿山遇了车祸也死了。有好撺掇婚嫁之事的人张罗了几回,想帮着曲珍奶奶再寻个伴儿,可是,都被曲珍奶奶给回绝了。她说,有些事搁在心里头,虽然不提,但始终是放不下的。人们便也作罢了。但是,同村而居,当这些年曲珍奶奶曰渐年迈时,大伙儿都会暗地里叮嘱家里的后生,多关照些曲珍奶奶。像藏历年时,许多家都少不了送些糌粑什么的给曲珍奶奶。 曲珍奶奶说藏历是从公元1027年开始的,翁加爷爷摇头摆手,意思是那说得不对,藏历至少得一千年喽。但雪布扎村无人与他们争论——人们自顾酿造青稞酒,制作酥油奶糕,央求家里的伙子早些砍柏香树枝回来,为年间祈福时使用。至于两位老祖宗,便由他们争论吧。毕竟都是上辈子、上上辈子的事了,说得清、说不清又有什么关系呢? 雪布扎村离雀儿山十几里,是挨雀儿山最近的村。话说十几里在山里人眼中根本算不得什么,搁到春花烂漫或草长莺飞的季节,逗逗虫,赶赶鸟,不到两个钟头就到了。可是,如果是冬天,没人敢拍着胸脯子说,多长多长时间能走多远多远,风和曰丽时不敢说,要是遇到风搅雪就更不敢说了。从雪布扎村到雀儿山,据尼玛的阿爸德吉说,最长的一次,他用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走到。 …… P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