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隶书名家经典何绍基临礼器碑

清代隶书名家经典何绍基临礼器碑

  • 字数: 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4923452
  • 版次: 1
  • 开本: 8开
  • 页数: 9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武英殿总纂等职。先后担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正副考官。咸丰二年(一八五二》任四川学政,后因直陈时弊以「肆意妄言」而丢官。此后即无意仕途,游历各地,先应山东巡抚崇恩之邀主讲于济南滦源书院,后回长沙任城南书院山长。晚年居苏州,并曾受曾国藩和丁日昌邀请,赴扬州书局主持校刊《十三经注疏》。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病逝于苏州。何绍基博通经史,于诗文、书画、金石均有所成,是晚清有名的学者,著有《说文段注驳证》《东洲草堂诗钞》《束洲草堂金石跋》等。
何绍基的书法幼承家学,受其父影响,初习颜真卿、欧阳通,以楷书为主,后博习北碑,笔法刚健;中年渐趋老成,行书居多,笔意纵逸超迈、醇厚有味,时有颤笔;晚年各体书法臻炉火纯青之境。其篆书中锋用笔,掺人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风貌。隶书笔法迟涩浑厚、古朴稚拙、生气盎然。其子何庆涵在《先府君墓表》中云其父「书法溯源篆、分,下逮率更父子、鲁公、北海、东坡,神明众法,自成一体。旁及金石、图画、摹印、测算,博综覃思,实事求是」。
何绍基五体皆备,尤以隶书、行书成就高、影响大。晚年于隶书用功甚勤,致力汉魏名刻,临摹多至百本。向燊评其「博洽多闻,精于小学。书由平原兰台以追六朝秦汉三代古篆籀,回腕高悬。每碑临摹至百通或数十通,虽舟车旅舍,未尝偶间,至老尤勤』《马宗霍《书林藻鉴》》,何氏仅流传至今的临本就有十馀种之多,如《张迁碑》《礼器碑》《衡方碑》《曹全碑》《乙瑛碑》《西狭颂》《史晨碑》《华山碑》《石门颂》《武荣碑》等。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碑阳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结体严谨,字法规范,笔画以方为主,有时略带圆意。它能将笔昼的粗细、方圆,以及笔势的动静、向背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庄重典雅、高古且充满逸趣,可谓集汉隶之大成。
何绍基一生临习此碑无数遍,有六条屏,有册页等,此本何绍基《临礼器碑》是册页,作于王戌年(一八六二》,为其晚年所作,自农历二月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十二天时间完成。此作中可看出其晚年书法变化多奇、纵横欹斜、如屈铁枯藤的特点。说是临帖,也可视为创作,打破了原有章法,改为三行四列的楷格册页,主要在于不求形似,不拘泥于原碑,而是在原碑字形结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笔法,三分像『碑』,七分似『己』,个人典型特征显著。临习《礼器碑》时,我们可以参照原碑,再参考何绍基此临本以及其他书法家所临,学习书法家是如何在临习中吸收原碑的元素以及如何融人自己的理解进而变通的,即人和出的关系,这才是真正临摹学习之所在。本书以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本影印出版,以飨读者。
目录
清代隶书名家经典何绍基临礼器碑》无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