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唐诗百话
字数: 6080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施蛰存
出版日期: 2019-08-01
商品条码: 978720815963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12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以十年之力打磨而成的一部唐诗欣赏之书。他以自身学养和文学感悟用漫话的方式与读者漫谈唐诗,而终成“百话”。在读解每一首诗时将一时代的历史、一种诗体的流变及关于文学的知识一一道来,既有宏阔的诗史梳理,又有专门的个案考辨。选诗取向公允,又不乏个人识见,品评诗歌简洁精准,文字更称得上典雅晓畅。先生之著原为一般文科大学生所量身打造,而在传统文化愈来愈受重视的今天,此书更加适合所有热爱古典文学、热爱唐诗的读者作为入门之书。一部“唐诗百科全书”,教你如何读诗,鉴诗,作诗;错过《唐诗百话》,就错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华章!
内容简介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集唐诗研究和欣赏于一体的著作,旨在“用漫话的方式,自由活泼地与读者漫谈唐诗”,文风典雅、语言晓畅,于赏鉴中夹谈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风俗,诗体的源流及关于诗史、音律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 全书由“初唐诗话”13讲,“盛唐诗话”29讲,“中唐诗话”35讲,“晚唐诗话”17讲组成,另有“唐女诗人”“六言诗”“联句诗”“唐人诗论鸟瞰”“唐诗绝句杂说”“历代唐诗选本叙录”6讲专论,合为“百话”。施蛰存先生选诗有自己独到眼光,每讲一诗务要选取一定角度,讲出新意或讲出相关诗史、诗体等的综合知识。讲解既全面又从个体艺术感知出发,言之有物,简而不繁,为读者了解唐诗、鉴赏唐诗提供了入门之径。
作者简介
施蛰存(1905—2003) 有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原籍浙江杭州,1912年随家由苏州迁居松江。曾先后入读之江大学、上海大学、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等。1928年起,参与创办第一线书店、水沫书店,创编《无轨列车》《新文艺》等杂志。1932—1935年主编《现代》杂志。1935年编辑《文饭小品》,参与主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等。同时从事小说、诗歌创作及外国文学翻译,是30年代极富影响的心理分析小说家和中国文坛现代主义的推动者。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任教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1947年返沪执教于暨南大学、光华大学。1952年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转向古典文学、金石碑版研究。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等;散文集《灯下集》《待旦集》《枕戈集》等;编译《多情的寡妇》《域外文人日记钞》《轭下》等;学术著作《唐诗百话》《词学名词释义》《北山集古录》等;主编《词学》《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外国独幕剧选》等。
目录
初版序引/1 再版说明/1 初唐诗话 1王绩:野望/3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8 3杨炯:从军行/14 4五七言绝句四首/21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8 6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35 7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41 8杂言歌行三首/46 9陈子昂:感遇诗(上)/51 10陈子昂:感遇诗(中)/56 11陈子昂:感遇诗(下)/60 12王梵志诗/64 13初唐诗馀话/77 盛唐诗话 14王维:五言律诗三首/87 15王维:五言律诗二首/95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100 17孟浩然:五言律诗又三首/108 18高适:燕歌行/113 19岑参:七言歌行二首/118 20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125 21王湾:五言律诗二首/134 22边塞绝句四首/138 23五言绝句四首/145 2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54 25王昌龄:七言绝句四首/160 26李颀:渔父歌/167 27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171 28黄鹤楼与凤凰台/176 29李白:古风三首/187 30李白:蜀道难/194 31李白:战城南/206 32李白:将进酒/211 33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218 34李白:五言律诗三首/225 35杜甫:哀江头/232 36杜甫:新安吏/241 37杜甫:无家别/246 38杜甫:悲陈陶悲青坂/250 39杜甫:七言律诗二首/255 40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264 41杜甫:五言律诗二首/271 42盛唐诗馀话/277 中唐诗话 43张志和:渔歌五首/285 44李冶:寄校书七兄/293 45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298 46韦应物:自叙诗二首/310 47韦应物:五言古律三首/317 48钱起:湘灵鼓瑟/322 49韩翃:七言绝句三首/327 50韩翃:送中兄典邵州/335 51卢纶:七言律诗二首/339 52戴叔伦:七言歌行二首/343 53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49 54王建:乐府歌行二首/355 55王建:宫词八首/362 56张籍:节妇吟/370 57韩愈:山石/378 58韩愈:落齿/384 59韩愈:华山女/388 60刘禹锡:竹枝词九首/394 61刘禹锡:绝句二首/405 62柳宗元:五言古诗四首/411 63孟郊:诗三首/418 64贾岛:诗六首/427 65张继:枫桥夜泊/435 66严维:酬刘员外见寄/442 67白居易讽谕诗:两朱阁/448 68白居易感伤诗:霓裳羽衣歌/455 69白居易:闲适诗十一首/466 70元稹艳诗:会真诗/476 71李贺:诗三首/484 72沈亚之:诗二首/491 73朱庆馀:七言绝句二首/497 74张祜:诗十首/504 75姚合:诗十首/513 76寒山子:诗十一首/520 77中唐诗馀话/529 晚唐诗话 78李商隐:锦瑟/537 79李商隐:七言绝句四首/548 80温庭筠:五七言诗四首/554 81温庭筠:菩萨蛮/563 82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571 83许浑:金陵怀古/582 84郑鹧鸪诗/593 85曹唐:游仙诗/599 86章碣:诗三首/608 87李群玉:黄陵庙诗/614 88刘驾:诗八首/620 89秦韬玉:贫女/624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630 91三家咏史诗十首/636 92韩偓:香奁诗、长短句六首/643 93韦庄:秦妇吟/652 94晚唐诗馀话/669 95唐女诗人/673 96六言诗/682 97联句诗/692 98唐人诗论鸟瞰/699 99唐诗绝句杂说/704 100历代唐诗选本叙录/717 后记/735 索引/739 附录 “秦时明月汉时关”/749 说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五首/753 说“飞动”——读杜小记/763 说杜甫《戏为六绝句》/770 我写《唐诗百话》/784 诗与词有什么不同?/787 谈谈《孟才人叹》/791 闺情诗/794 西明寺/797 秋夕/799 新版编辑说明/801
摘要
……初唐以来,乐府歌行的形式,一般都是七言古体诗,但李白却创造了新的形式。他善于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各种句法混合运用,成为一种不同于魏晋的新型的杂言体。甚至,他有时还大胆地在诗里运用散文句法。这是远远地继承着楚辞和汉代乐府歌辞的传统,而加以推陈出新的。就像这首《蜀道难》,七言句不到一半,其余大半是不拘一格的杂言句。读他的诗,要跟着作者的豪放的感情和参差的句法,一气贯注,而以它的韵脚为段落。长篇的诗,不论歌行或排律,换韵的地方一般总是思想内容分段的地方。读诗的人应当懂得这个窍门。这一点,我在上文已经谈到过,现在再提一提。这首诗,我就用依韵分段、以一韵为一句的方法来写定。 第一段以“天”字起韵,连押五韵:“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分二行写,实在只是一句。全诗一开头就用三字惊叹词“噫吁戏”。屈原用过“已矣哉”,汉乐府歌辞有“妃呼”、“伊那何”,都是三字惊叹词。此后也许在民间歌曲里一向存在着,但在魏、晋、南北朝诗人的作品中却不再出现。不过“噫吁戏”是“噫”字下再加一个“吁戏”,不必一定说是三字惊叹词,应当标点作:“噫!吁戏!”“吁戏”就是“於戏”,而“於戏”是“呜呼”的古代写法。《宋景文笔记》云:“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李太白作《蜀道难》,因用之。”可知“噫吁戏”是“噫嘻”的衍声词。胡元任又引苏东坡的文章来作证。东坡《后赤壁赋》云:“呜呼噫嘻,我知之矣。”又《洞庭春色赋》云:“呜呼噫嘻,我言夸矣。”也就是李白的“噫吁戏”。李白把“噫嘻”衍为 三字,苏东坡更衍为四字,都用了蜀郡方言。……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