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字数: 2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 著;何文忠 译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431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语言学名作。 20世纪80年代,一场隐喻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1980)、Lakoff(1987)和Langacker(1987)相继发表了三本学术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女人、火和危险事物》和《认知语法基础》。Johnson将这场隐喻革命称为隐喻狂热。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是认可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隐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他们在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乃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作者简介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24岁时就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去了哈佛大学任教。32岁时发表了认知语言学论文,成为认知语言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引发了语言学界的一场“战争”。加州大学伯利分校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著述颇丰,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马·约翰逊(Mark Johnson),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
第二章隐喻性概念的系统性
第三章隐喻系统性:凸显和隐藏
第四章方位隐喻
第五章隐喻与文化连贯
第六章本体隐喻
第七章拟人
第八章转喻
第九章隐喻连贯性的挑战
第十章更多的例子
第十一章隐喻建构的部分性质
第十二章我们的概念系统根据何在?
第十三章结构隐喻的基础
第十四章因果关系:部分自发和部分隐喻
第十五章经验的连贯建构
第十六章隐喻的连贯性
第十七章隐喻中复杂的连贯性
第十八章概念结构理论的一些影响
第十九章定义和理解
第二十章隐喻如何赋予形式以意义
第二十一章新意义
第二十二章相似性的产生
第二十三章隐喻、真理、行动
第二十四章真理
第二十五章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神话
第二十六章西方哲学和语言学中的客观主义神话
第二十七章隐喻如何揭示客观主义神话的局限性
第二十八章主观主义神话的不足
第二十九章经验主义替代阐释方案:赋予古老神话以新意义
第三十章理解
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200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