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诺贝尔经济学奖之路(第2版)

诺贝尔经济学奖之路(第2版)

  • 字数: 832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编者:应望江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4227890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8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应望江主编的这本书《诺贝尔经济学奖之路(第2版)》系统的介绍了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至今所有的获奖者,内容包括他们的生平简介、学术贡献、社会影响和代表著作等,语言平实生动,内容翔实准确,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人生轨迹和获奖原因,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
本书内容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今世界上经济科学研究领域的优选奖项。1969-2016年,全世界共有78位学者获此殊荣。本书从生平简介、学术贡献、社会影响和代表著作四个方面,对获奖者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系统描述了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奋斗历程,概括展示了当代经济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
目录
第1章 经济计量学奠基者与经济计量模式建造者之父――1969年(第1届)得主拉格纳?弗里希与简?丁伯根
第2章 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1970年(第2届)得主保罗?A.萨缪尔森
第3章 经验统计学之父――1971年(第3届)得主西蒙?库兹涅茨
第4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理论大师――1972年(第4届)得主约翰?R.希克斯与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第5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1973年(第5届)得主华西里?列昂惕夫
第6章 自由主义思想最坚定的捍卫者与发展经济学的先驱――1974年(第6届)得主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与冈纳?缪达尔
第7章 新数理学派的泰斗与线性规划经济分析法的创立者――1975年(第7届)得主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与加林?库普曼斯
第8章 现代货币主义理论的创始人――1976年(第8届)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第9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经济理论的开拓者――1977年(第9届)得主贝蒂尔?俄林与詹姆斯?米德
第10章 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1978年(第10届)得主赫伯特?西蒙
第11章 发展经济学大师与人力资本理论之父――1979年(第11届)得主威廉?阿瑟?刘易斯与西奥多?舒尔茨
第12章 计量经济模型的创建人――1980年(第12届)得主劳伦斯?R.克莱因
第13章 宏观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981年(第13届)得主詹姆士?托宾
第14章 信息经济学与管制经济学的开创者――1982年(第14届)得主乔治?J.施蒂格勒
第15章 一般均衡理论的最终完成者――1983年(第15届)得主罗拉尔?德布鲁
第16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父――1984年(第16届)得主理查德?约翰?斯通
第17章 生命周期理论的创始者――1985年(第17届)得主弗兰克?莫迪利阿尼
第18章 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1986年(第18届)得主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第19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杰出构造者――1987年(第19届)得主罗伯特?默顿?索洛
第20章 市场理论和优选效用理论的巨匠――1988年(第20届)得主莫里斯?阿莱斯
第21章 现代经济计量学之父――1989年(第21届)得主特里夫?哈维默
第22章 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创建者――1990年(第22届)得主哈里?马科维茨、默顿?米勒与威廉?F.夏普
第23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第23届)得主罗纳德?H.科斯
第24章 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始作俑者――1992年(第24届)得主加里?S.贝克尔
第25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与经济史学的集大成者――1993年(第25届)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与罗伯特?福格尔
第26章 数学家的经济学家与贝叶斯纳什均衡的创立者――1994年(第26届)得主约翰?C.海萨尼、约翰?F.纳什与莱
茵哈德?泽尔腾
第27章 理性预期学派的重量级代表――1995年(第27届)得主罗伯特?卢卡斯
第28章 不对称信息下激励理论的奠基者――1996年(第28届)得主詹姆斯?莫里斯与威廉?维克里
第29章 现代金融期权理论之父――1997年(第29届)得主罗伯特?默顿与迈伦?斯科尔斯
第30章 关注最底层人的经济学家――1998年(第30届)得主阿马蒂亚?森
第31章 欧元之父、当代国际经济学理论集大成者――1999年(第31届)得主罗伯特?A.蒙代尔
第32章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鼻祖――2000年(第32届)得主詹姆斯?赫克曼与丹尼尔?L.麦克法登
第33章 凯恩斯主义的新代表、信号理论之父与经济学集大成者――2001年(第33届)得主乔治?阿克洛夫
、迈克尔?斯彭斯
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第34章 实验经济学之父与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2002年(第34届)得主弗农?L.史密斯与丹尼尔?卡纳曼
第35章 计量经济学的延续者与时间序列分析大师――2003年(第35届)得主克莱夫?W.J.格兰杰与罗伯特?F.恩格尔
第36章 颠覆传统的经济学家与新商业周期理论之父――2004年(第36届)得主芬恩?基德兰德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第37章 非数理博弈理论领域的先驱――2005年(第37届)得主托马斯?C.谢林与罗伯特?J.奥曼
第38章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2006年(第38届)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
第39章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奠基者――2007年(第39届)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S.马斯金与罗杰?B.迈尔森
第40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创立者――2008年(第40届)得主保罗?克鲁格曼
第41章 制度分析的杰出贡献者――2009年(第41届)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与奥利弗?E.威廉姆森
第42章 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与就业理论巨匠――2010年(第42届)得主彼得?A.戴蒙德、戴尔?莫滕森
与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第43章 现代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之父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创立者――2011年(第43届)得主托马斯?J.萨金特
与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第44章 稳定匹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的杰出贡献者――2012年(第44届)得主阿尔文?罗思与罗伊德?s.沙普利
第45章 资产价格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很好贡献者――2013年(第45届)得主尤金?F.法玛、拉尔斯?汉森与罗伯特?希勒
第46章 市场力量与监管的大师――2014年(第46届)得主让?梯若尔
第47章 心系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发展经济学家――2015年(第47届)得主安格斯?迪顿
第48章 契约理论的杰出贡献者――2016年(第48届)得主奥利弗?哈特与本特?霍姆斯特罗姆
附录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在该著作的第二册《美利坚合众国的商业循环。1919-1932年》中,丁伯根为美国经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一共包括48个方程式,把通行的统计方法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支,即经验宏观经济学。它表明,在经济研究中对数学的应用方面,丁伯根已经比弗里希更进了一步。除此之外,丁伯根在经济计量学学科建设上的贡献还有~本应该提到的著作,即他1941年发表的《经济计量学》。该著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当时经济计量学已经取得的成果系统地介绍给没有受过数学训练的经济学家,客观上扩大了经济计量学的影响。
     1945年,丁伯根被提升为荷兰政府中央计划局局长,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随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于荷兰的经济重建工作中。丁伯根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同国家所面临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利用决策模型帮助制定政策和重建荷兰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一时期。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把他在荷兰中央计划局的经验和在经济政策领域内参加讨论的结果提高为系统的经济政策理论。1952年发表的《经济政策论》、1954年发表的《经济政策的集中和分散》以及1956年发表的《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是他这个时期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总结,其中,《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是其代表作,是他的所有著述里被查阅最多的书籍之一。
     1955年,丁伯根退休。退休之后,他除继续从事教学和科研外,还担任许多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的顾问工作。事实上,在丁伯根的整个经济学研究活动中,他一步也没有离开过教学活动。丁伯根1933年取得荷兰经济学院的教授职位,在1933-1973年长达4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担任该学院的半日制教授,教授各种课程,他退休以后在1956年开始担任全日制教授,讲授发展规划。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丁伯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计划”等课题上。当时,西欧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也开始谋求发展民族经济。丁伯根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他1965年发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这本著作中,在这里,丁伯根赋予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以完整词意,并探讨了如何促使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计划”问题,丁伯根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正如埃里克?伦德伯所言,弗里希和丁伯根有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支持,构思稳定政策和长期经济计划的理论是很自然的。不仅如此,在经济政策研究过程中,丁伯根的目标是使政策数学化,即为各项政策找到很优的价值目标,而正是这种尝试使得丁伯根对“发展计划”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进而导致他在1955年辞去荷兰中央计划局局长的职务,以便有充裕的时间来集中精力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计划问题。在他的领导下,荷兰经济协会成立了发展中国家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小组。他还担任过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印度、土耳其、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苏里南、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的顾问,并曾担任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主席多年,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丁伯根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他1968年出版的《发展计划》一书中,该书阐述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短期)计划的相互关系,以及计划的准备工作和计划的编制步骤,是丁伯根关于发展计划的一般经验总结。
     1994年,91岁高龄的丁伯根带着世人的崇敬离开人世。
     为了纪念这位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依拉斯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其前身是荷兰经济学院(The Netherlands School of Economics)]于1987年成立了以丁伯根的名字命名的经济研究所;国际统计学会(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设立了每两年颁发一次的简?丁伯根奖,专门表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不超过31岁的统计学家。
     二、学术贡献
     总的来说,丁伯根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主要是创建或参与创建现代动态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验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理论、发展计划理论、国际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理论和政策等。在他的整个研究活动中,是一步也没有离开数学的。
     1.关于经济计量学模型的研究
     1929-1945年在荷兰中央统计局工作期间,丁伯根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商业循环研究。丁伯根研究商业循环,是从量的角度考察经济的周期运动,找出变动的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设计出种种模式来估量和预测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的。
     丁伯根是提出“蛛网理论”的三个经济学家[另外两个经济学家是美国的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和翁贝托?里奇(umberto Ricci)]之一,这一理论试图对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及产量波动方向和通常供求理论所说的方向相反进行解释。在这一理论中,现期经济变量受上一期变量(落后或延迟变量)影响的分析方法,成为后来运用差分方程进行经济分析的所谓现代动态经济学的起点。
     1936年,丁伯根创建了一个荷兰经济模型,这个模型由24个联立方程式组成。丁伯根相信,联立方程组反映了大量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水平的相互依存关系。在那以后,国际联盟要求丁伯根创建当时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经验验证方法,丁伯根的研究结果反映在他的第一本主要著作――1939年发表的《商业循环理论的统计检验》一书中。该书分两册,在第一册中,丁伯根解释了准备在统计检验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标准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弗里希进行合流分析时所使用的束线图法;在第二册中,丁伯根应用上述方法为美国经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宏观模型,用来说明美国经济的周期波动。该模型的方程组由48个方程式组成,其中包括很多落后变量,因而具有动态分析的特征。总之,该著作把通行的统计方法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用一个宏观动态计量模型解释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从而开创了经验宏观经济学。
     丁伯根关于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们了解过去,进行短期经济预测,并作出经济政策选择,从而影响经济的未来发展。丁伯根关于经济计量学的研究奠定了其作为经济计量学重要创始人的地位。
     2.关于经济政策的研究
     所谓经济政策,是指以求得经济满足函数(后来通称为福利函数)的优选值为目的的某种经济行为,福利函数取决于一定的目标变量,例如就业量、国民收入等,为了使福利函数达到极大,必须采取一些手段,而手段是可以由决策者加以改变的经济元素。(P09-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