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 字数: 1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艾思奇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47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众哲学》是有名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生动的事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大众哲学》的写作方法推陈出新,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本书早已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作,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上海《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并与李公朴、黄洛峰等创办读书出版社。1937年赴延安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1949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实践与理论》《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等,并主编全国高校哲学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目录
我怎样写成《大众哲学》的(代序)1
第一章 绪论1
一 哲学并不神秘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 果树林里找桃树
——哲学是什么
第二章 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21
三 两军对战
——哲学的两大类别
四 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
——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
五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二元论、机械唯物论
六 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
——辩证唯物论
第三章 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71
七 用照相做比喻
——反映论
八 卓别麟和希特勒的分别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
九 原来是一家人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一〇 由胡桃说起
——认识和实践
一一 是朋友还是豺狼
——真理论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31
一二 天晓得
——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三 无风不起浪
——事物的普遍的有机联系的规律
一四 不是变戏法
——事物自己运动发展的规律
一五 追论雷峰塔的倒塌
——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
一六 岳飞是怎样死的
——对立统一的规律
一七 没有了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198
一八 七十二变
——现象和本质
一九 “谈虎色变”
——形式和内容
二〇 规规矩矩
——规律与因果
二一 “在劫者难逃”
——偶然、必然与自由
二二 “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
——目的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摘要
     二果树林里找桃树 ——哲学是什么 我们已经了解哲学并不神秘,已经知道哲学的踪迹在日常的思想里到处都可以找到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哲学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哪些思想是属于哲学一类的,哪些不能算是哲学思想呢?假使有一个人走在各种各样的果树林中,想要找寻桃树,如果我们仅仅向他说,你到处都可以找到桃树,那他是不能满足的。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什么样的树是桃树,什么样的树不是桃树,这样他才能够容易找到桃树。 我们还是从生活的问题讲起吧。试就反动统治下的旧中国来说,那时人民的生活困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处在生活困难的情形之下的人,会发生一些什么思想呢?首先他们自然要对于自己的目前境遇表示不满,对于社会现状表示不满,这是一切生活困难的人大致共同的思想。但是事情是不是就这样简单呢?当然不是。事实上对于现状的不满是各种人有各种不同的想法的;而这些不同的想法是由于各种人的不同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有的人会由不满而变为绝望,会感到人生没有意味,会以为世界无可留恋,个别的人甚至于会进行自杀。有的人相信命运的观念,遇到困难的时候,只埋怨自己的命苦,认为现状无法改变,即使是牛马的生活,也只能默默的忍受,而不敢希望翻身抬头。又有的人却相反地认为生活困难不是生前命中注定,而是由社会上的许多事实原因所造成。由此相信这令我们不满的社会生活现状一定有方法可以改变,只要能看清楚这些原因,并且努力从事实上打破这些原因。例如说看清楚了旧中国人民生活普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专制腐败统治;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不够团结不够觉悟,没有动员起足够的力量来打退侵略和推翻这种统治。因此,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放手发动广大群众,团结以工农为主的全国人民,把他们的觉悟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这样的努力也就成为我们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主要的方法。好了,我们看,同是处在生活困难境遇中,而各种人的想法是那么不同!我们再看,在遭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上,除了生活困难的广大人民以外,还有少数生活优越的人,他们是军阀、官僚、地主、买办、大资本家,他们专门依靠剥削广大人民,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对于他们,生活困难的问题是没有关系的。他们除了剥削和压迫人民之外,说不上什么职业。他们以为自己生来就是社会上的统治者,广大人民应该受他们的压迫剥削,他们命定的应该征服别人,而别人也命定的应该被他们征服。他们认为中国只是属于他们少数人的,而不是属于广大人民的。例如日本投降之后,他们宣传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去“接收主权”,而不准广大人民接收,广大人民要去接收,要在抗日胜利之后起来做主人,他们就不答应,就要用武力、用内战来禁止这种接收。这是他们中间的主要思想。他们中间也有一部分人,接近坐食游荡、无所事事,每天所追逐的只是消遣作乐,这些人的思想又稍不同,他们用游戏作乐的眼光来看一切,说:“人生不过是寻乐而已,不过是美梦而已!” 我们举了以上各种人的各种思想,这些思想正是旧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里很容易可以碰到的,而同时也是包含着各种哲学的萌芽的。这是些什么哲学的萌芽呢?让我们加以说明吧:第一种人感到人生无聊,世界值不得留恋,这里面就有“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第二种人以为生活困难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主张消极忍受,这里就有“宿命论”的哲学思想。第三种人认为我们只要能够把生活困难的现实原因研究清楚,就可以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这里面就有着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第四种人坚持认为少数人是天生的优越人物,反对广大的人民有自由生存权利,这就包含着专制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所宣传的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也是带宿命论的性质,它把少数人看做是天生的或命定的应该来压迫和统治大多数人的。最后一种人把人生看做游戏,以追逐乐趣为能事,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思想。 这种种思想,我们都加上了什么什么主义之类的名字,是不是有人要说太大胆了呢?那些惯于在书斋里和大学教室里推敲词句的教授学者们,是不是会笑我们浅薄呢?也许会如此!但是,让他们去说笑吧!我们不需要在他们的书本里找是非的标准,而主要应该在人类生活事实中去找真理。我们做的并没有错,而且接近正确。因为我们所举出来的这些思想,的确可以叫做哲学思想,这些“主义”,和那些砖一样厚的专门哲学书里所谈的“主义”并没有根本的分别。 P11-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