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领悟到,丧母只是一种概念罢了
失去任何一个心爱的人,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果维持生命的条件不合,他们就会隐退。母亲过世的时候,我非常痛苦。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是很难想象有一天会失去母亲的。成年之后我们都会面临丧母这件事,但是如果你懂得修行,别离的日子来临时,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你很快会体认到,母亲是永远活在你体内的。
母亲过世的那一天,我在日记里写道:“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已经来到我的生命里。”母亲过世之后,我痛苦了一年多,但是某一天的深夜我梦见了她。当时我睡在越南高地上的一间小茅屋里,那是我隐居的地方。梦里我看见自己和母亲坐在一块儿,我们谈得很开心。她看起来既年轻,义漂亮,长发是垂下来的。坐在她身边和她说话是多么快活的一件事,就像她从未亡故一般。醒来时约莫凌晨两点,我强烈地感觉到我从未失去过母亲。母亲仍然与我同在,这份感觉十分清晰。我突然领悟到,丧母只是我的一种概念罢了。那一刻我才明白,母亲是永远活在我体内的。
我推开门走到屋外,整片山坡都沐浴在月光里。这片山坡种满了茶树,我的小茅屋就在寺庙后方的半山腰。在一排排的茶树间漫步,我发现母亲仍然与我同在。她便是抚慰着我的那一抹月光,如同以往那般温柔和蔼……真是奇妙啊!每当我的脚接触大地时,我便深刻地感知母亲仍然与我同在。我发现这副身体不是我一个人的,它也是我母亲、我父亲、我的祖父母、我的曾祖父母以及列祖列宗的延续。我看见属于“我”的这双脚,其实是“我们”的脚。我和母亲在这片湿地上共同留下了足印。
打从那一刻起,丧母的想法就不再生起了。我只需要看看自己的手掌,感觉一下拂面的轻风以及脚下的大地,便能忆起母亲是永远与我同在的,任何时刻我都能感觉到她。
一旦失去心爱的人,你一定会痛苦,但如果懂得深观,你就会体认到,她或他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现象会生起,现象也会熄灭,为的是让另一个现象能够生起。你必须十分敏锐、十分警觉,才会发现一个人的新貌。只要精进地修持,你就能办得到。
因此,和某位懂得如此修持的人手携着手一同行禅。留意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只鸟儿和露珠。若是能静止下来,深观万物,你会发现心爱的人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变现出新貌,那时你就会再度感受到活着的喜悦了。
没有任何事物被创生,没有任何事物被毁灭
一位名叫拉瓦锡(Lavoisier)的法国科学家曾经声明:“没有任何事物被创造出来,没有任何事物被毁灭。”(Rien ne se cree,fien ne se perd.)虽然他并不是佛教修行人而是一位科学家,他发现的真理与佛陀发现的真理却是相通的。
我们真正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只有洞察到我们真正的本性,才能转化对不存在和灭绝的恐惧。
佛陀说,当条件充足时,事物就会示现出来,于是我们就说它是存在的。依照佛陀的看法,判定某个东西存在不存在,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接近存在或接近不存在的。
观察一下电视机和收音机,我们很容易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也许正在一个没有电视机或收音机的房间里,待在这个房间里,我们很可能会认为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都不存在。但是我们要知道,房间里其实充满着各种讯号,那些节目的讯号充满了整个大气。我们只要再多一个条件,譬如一台收音机或电视机,那么各式各样的影像、色彩及声响就会出现。如果没有一台可以收讯和显像的电视机或收音机,便说这些讯号不存在,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它们看起来好像不存在,是因为让电视节目显现出来的条件不足,所以我们待在那个房间里的那段时间,才会说它们是不存在的。若是未觉知到某个事物,就说它不存在,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只有一件事会真的令我们产生困惑迷茫,那就是对存在与不存在下论断。对存在与不存在下论断,会使我们深信某个东西是存在的,或者某个东西不存在。对存在与不存在的论断,接近无法适用于实相。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