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俗研究的学术派系

民俗研究的学术派系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施爱东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45823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丛书以收录中国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原创性作品为主,尤其注重对当下学界中坚力量与新生代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力求能全面反映中国民间文学的前沿思想与成果,积极建构中国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助推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发展。丛书的编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牵头,以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成员的著作为核心,同时列入国内民间文学优秀学者的代表作,力求能囊括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学科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分门别派已成大势所趋。广义的学术派别包括门派、学派与流派。那些依靠师承关系或行政力量强制圈定的学术团队,就是门派;能够吸引一批优秀同业者自愿加入的学术共同体,就是学派;学派获得了跨时空传承的生命力,就是流派。学派形成是以学科成熟为前提的,现代学术中的科学学派业已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孵化器和扩音器。国内讨论学术流派的著作并不多,本书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着重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记录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性人物,以学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串起中国现代民俗学史,同时也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学术流派及其生成、传承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施爱东,江西信丰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等。代表性著作有《故事法则》《故事机变》《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等。
目录
第一章 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一、学派,以及流派、门派

二、学派只能形成于学科发展的成熟阶段

三、核心理念:研究纲领及其硬核

四、核心人物:擅长学术经营的学派领袖

五、自觉的共同体意识:共同理念的生成基础

六、学派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七、学派的眼光都是片面的,但也是互补的

八、“中国民俗学派”的悖论

九、门派、学派、流派的递进路线

十、尊重学术多样性应该视为一种学术伦理

第二章 早期民俗学者的学科认知与学术规划

一、三份大相径庭的工作计划

二、“民俗学”的提出与西学的关系

三、国学研究的兴盛对民俗学的影响

四、民俗学向人类学转型的后果

五、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著者留其名

第三章 顾颉刚民俗学思想与方法

一、顾颉刚学术思想及其背景

二、顾颉刚的民俗学策略

三、顾氏研究法的传播

附录:我们都是“顾颉刚学派”

第四章 钟敬文中国民俗学派的宏图构想

一、与时俱进的策略性学科定位

二、民俗学是一门现代学

三、研究对象问题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讨论的问题

四、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构想

五、对民俗学美好未来的宏图愿景

六、有些学术遗产只有学术史的意义

附录一:钟敬文先生病中论学

附录二:《钟敬文文集》的阅读以及钟敬文再认识

第五章 刘魁立和他的故事形态学

一、形态学与共时研究

二、《民间叙事的生命树》的方法论意义

三、“故事生命树”的理论贡献

四、一个真理并不排斥另一个真理

附录:刘魁立先生访谈录(年)

第六章 朝戈金和他的口头诗学

一、转益多师,旁收博采:学术基础的养成

二、口头诗学:反复权衡之后的方向选择

三、约翰·弗里:亦师亦友的亲密合作伙伴

四、学术代表作:世纪民俗研究新范式的生成

五、基于学术史的理论建构:国际视野中的文化多样性考量

六、上下求索的口头诗学之路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