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海固笔记

西海固笔记

  • 字数: 3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季栋梁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2204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西海固之子”——作家季栋梁长篇报告文学力作

原生态再现中国脱贫攻坚伟业的新时代大历史

向故乡的土地致以庄重的敬意和深沉的爱意

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中*宣部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




《西海固笔记》是作家季栋梁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作者对家乡感情表达较为完整的一次记录。作者扎根于深厚的宁夏西海固大地,深入基层的社会组织,捕捉细微的社会细胞,让作品保持着泥土的气息与活力、诗意的厚重与提升。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袤乡村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和成长。作者踩进生活的泥土,贴近现实的人物,去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
内容简介
《西海固笔记》是作家季栋梁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作者对家乡感情表达较为完整的一次记录。作者扎根于深厚的宁夏西海固大地,深入基层的社会组织,捕捉细微的社会细胞,让作品保持着泥土的气息与活力、诗意的厚重与提升。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袤乡村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和成长。作者踩进生活的泥土,贴近现实的人物,去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
作者简介
  季栋梁,作家,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奔命》《胭脂巷》《上庄记》《野麦垛的春好》《海原书》《苍声》《深风景》《锦绣记》,短篇小说集《先人种树》《黑夜长于白天》《我与世界的距离》《吼夜》,散文集《和木头说话》《人口手》《左手功名右手美人》《从会漏的路上回来》《苍山远日暮》等。三次获宁夏文艺一等奖,获宁夏“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散文集《和木头说话》和短篇小说《吼夜》分别入围第三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上庄记》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4中国好书”等奖项。作品多次获《小说选刊》奖、《北京文学》奖、《中国作家》文学奖、《朔方》文学奖等奖项,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小说选刊》排行榜等榜单及中学课本,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翻译成英、法、俄、日等多种语言。
目录
楔子001
第一章声名显赫的西海固008
声名显赫的西海固008
西海固何以声名显赫010
西海固到底有多穷015
西海固释名018
第二章西海固因何如此贫困021
千山万壑021
火星地貌024
天干地枯028
人口超限034
十田九沟头036
山走动的地方038
历史上的兵患匪祸041
第三章西海固是个大地方045
萧关烽堠多045
从长城博物馆到丝路古道051
从安西王府到九边重镇055
回族聚居区057
第四章红旗漫卷西风060
民族政策之光060
六盘山上高峰062
豫海回民自治县064
将台堡大会师067
第五章我的生活记忆070
生活就是生火070
穿衣靠皮子076
捣个洞洞子081
副业083
月月有个麦子黄085
第六章百万大移民088
“三西”之始088
吊庄090
“1236”097
整村搬迁103
县内移民107
生态移民114
劳务移民117
第七章从头收拾旧山河125
隆德梯田125
遍地药香133
聂家河模式139
第八章咬定青山144
彭阳经验144
志远弥坚153
毛乌素沙漠南缘161
一棵树,一个人174
第九章在水的另一方181
死水怕个勺勺舀181
集雨雪185
红军井190
黄河远上白云间194
宁夏版南水北调203
第十章击壤而歌209
天气即天意209
洋芋土豆马铃薯213
冷凉蔬菜219
路旁时卖故侯瓜223
第十一章车到山前必有路229
群山苍茫如幕229
车到山前必有路235
有路就有李旺车240
三营244
西安248
第十二章山盟海誓255
宁夏所需,福建所能255
踏破贺兰山缺261
闽宁草270
东财西发276
第十三章金之融285
蔡川模式285
母牛银行290
“滩羊银行”295
“扶贫保”300
第十四章我在西海固等你306
国家风景道306
萧关古道红色风313
走过乏牛坡319
这才像个村子325
第十五章遍地产业331
采菊东篱下331
林下338
风婆婆阳公公342
顾家的扶贫车间350
社员都是向阳花356
第十六章唯有读书高363
得先把嘴顾住363
铺就同一起跑线368
汪家塬的高度373
冯艾之爱376
海原绣娘382
第十七章遍地英雄下夕烟387
有这样一支队伍387
烂泥滩村话涵江391
能人有多能395
谁都会扯心399
第一书记日记405
第十八章妇女真顶半边天414
少生快富414
婆姨一条街416
马玉芳圆梦422
攒劲妈妈425
第十九章脱胎换骨432
广厦千万间432
暧暧远人村440
新时代农民445
龙王坝的底气450
摘要
     第一章 声名显赫的西海固 声名显赫的西海固 时至今日,宁夏人动不动就被自己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隶属问题搞得憋气郁闷。在信函或交谈中,经常出现“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甚至把宁夏整到新疆去了。至于银川,整为“甘肃省银川市”“青海省银川市”“内蒙古银川市”就更是常事了,还有整到新疆去的,说成是乌鲁木齐的一个市,更有甚者,搞成“甘肃省临夏银川市”,等等。 参加全国性会议,总有人用“你们甘肃”“你们青海”,甚至“你们新疆”跟我交谈。“宁夏不在甘肃”“宁夏不在青海”“宁夏不在新疆”,我只能这么纠正。人家还就不高兴了,觉得我不友好,跟人家抬杠。 就在去年,南方某省某对口单位要来考察,跟我对接的处长问我说,你们甘肃啥天气,有多冷,需要带什么衣裳。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只是潜意识使然,因为他传真的函件上明明写着宁夏回族自治区,而且他是照着传真上的日程安排跟我沟通的。 宁夏是小,但它也是全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倘要说历史,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就是以宁夏为中心,建立起割据王朝——西夏,其统治疆域“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北控大漠,幅员辽阔”,与宋、辽、金、蒙古成并立之势,到1227年灭亡,存在了189年。 1929年,宁夏建省。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2月23日成立宁夏省,沿用了宁夏原称。1954年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至于银川,作为全国二十几个省会(首府)城市之一,曾经是割据王朝西夏的都城,称兴庆府,如今有“西夏古都”之称。在全国,做过王朝都城的省会(首府)城市并不多。 20世纪90年代,宁夏实在憋气郁闷,专门在媒体开展了“宁夏在哪里”的轰轰烈烈大讨论,以正视听,然而,关于宁夏的地域认知错误依旧如影随形,即使近几年,这样的事情依然频发。2013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贺兰山岩画事件时,字幕依然错为“甘肃银川”。此新闻播出后,银川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邀请信,希望央视工作人员来宁做客,深度了解宁夏及银川。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病逝,媒体纷纷报道,有媒体依然写成青海省银川市,引起网友激烈吐槽。2015年,一位游客游览沙坡头后写了一篇游记发在一家中央级媒体,遗憾的是把中卫市写到了甘肃。2016年7月29日,央视报道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宁夏中卫赛段时,再次说成甘肃中卫,引起网友一片吐槽,有网友感慨,环湖赛进入宁夏已是第五年,央视是全程报道媒体,居然还出现这样的错误,请尊重尊重我们宁夏……举不胜举啊,即使到了今日,在互联网搜索引擎问答上,还赫然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哪个省”的提问。 然而,“西海固”的显赫声名比宁夏、银川可是大多了。只要提到西海固,大家一点都不糊涂,“西海固不就在你们宁夏吗?现在咋样?”因此,有人问我宁夏有什么特产时,我就说西海固,反倒落了个幽默的名声。 尤其是宁夏高调宣布与全国同步奔小康社会,一时间“西海固”掀起爆炸式的冲击波,成了“网红”,只要你上互联网搜索,无论百度、搜狗,还是360等等,“西海固”都有成百上千页的显示,每日都有数页新内容。 西海固何以声名显赫 贫穷! 这大家百分之百地都知道。 在网络上输入“西海固”,还未点击搜索引擎,“西海固到底有多穷”“西海固,那里有你想象不到的贫穷”“中国最贫穷的地区,生存环境难以想象”“西海固:向‘苦甲天下’告别”等提示你的搜索热词条目已赫然呈现。而在日常生活中,外省市的朋友同事也经常探奇般跟你谈及西海固的贫穷,传播得五花八门。 西海固贫穷之所以闻名天下,其一,有两个泰山压顶般的“定论”:一是150多年前,清朝大臣左宗棠穿越西海固这片土地时,满目“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叹曰“苦瘠甲于天下”;一是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进入西海固考察后,确定西海固为世界上22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这两个“定论”代言了西海固,只要提到西海固,人们必用这两句话。谈到西海固的贫穷,总是被冠以中国之最。 其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海固的贫穷始终牵动着中南海。 P8-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