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间有戏
字数: 1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汪曾祺
出版日期: 2021-09-01
商品条码: 978755270654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人间有戏》分为“我的‘解放’”“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浅处见才”“动人不在高声”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40篇与戏曲相关的代表作,是作者做编剧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3、沈从文、莫言、贾平凹、苏童、毕飞宇、金庸等名家鼎力推崇 4、汪朗先生特授权插入汪曾祺书法绘画,更加全面展现汪曾祺其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生活中的品位。 5、封面设计隽美静素,裸书脊锁线装帧展合自如 精选插画体现内敛温雅的文人气质 特种水纹纸突显腰封的旧报纸设计 用朗朗可读的文字为古朴设计增添了一份繁美 6、书签仿活字印刷工艺,有从中式古韵中融萃出的风雅 在感怀汪曾祺那业已灭绝的文人士大夫气息时, 摘选了李白、苏轼、姜夔等人的名句 追寻岁月如水东逝中一份难能可贵的静谧与拙朴。 书签一套共8张,每本随机赠送1张书签,为降低重复率,《人间草木》与《人间滋味》只赠送四字书签;《人间有戏》与《人间自在》只赠送五字书签。 7、购买四本套装额外赠送汪曾祺大幅高清字画, 构图洗练,设色研美,文人气息浓郁。 宣纸印刷,可装裱,可观赏。
内容简介
《人间有戏》分为“我的‘解放’”“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浅处见才”“动人不在高声”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40篇与戏曲相关的代表作,是作者做编剧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的或是名优逸事,或是习剧札记,都极力道出京剧艺术在批覆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后,依然泰然自若、超然脱俗的气度,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精神家园的建构。在作者笔下,人类与艺术一起去愉悦、去通透、去畅怀的心,已是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感和生命课题。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文字调和了时代的不羁与刚性,余味温雅、甜熟而平稳。书卷气浓而不酸腐,独立味重而不闭塞,是心性之挥洒,亦是对自我的无上坦诚,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潮流并行的浪漫主义生存哲学。
目录
一 我的『解放』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002
两栖杂述010
听遛鸟人谈戏019
我的“解放”024
《去年属马》题记035
二 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且说过于执040
苏三监狱047
再谈苏三049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051
建文帝的下落
——滇游新记054
杨慎在保山057
关于《沙家浜》061
太监念京白069
打渔杀家072
《一捧雪》前言075
叹皇陵076
三 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
名优之死
——纪念裘盛戎078
裘盛戎二三事082
难能最是得从容
——《裘盛戎影集》前言087
马·谭·张·裘·赵
——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092
谭富英佚事107
艺术和人品
——《方荣翔传》代序110
名优逸事115
关于于会泳121
晚翠园曲会125
退役老兵不“退役”135
四 浅处见才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140
戏曲和小说杂谈145
京剧格律的解放156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159
用韵文想166
浅处见才
——谈写唱词170
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
——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183
五 动人不在高声
动人不在高声190
读剧小札192
京剧杞言
——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197
笔下处处有人
——谈《四进士》204
川剧222
戏台天地
——为《戏联选》而写225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230
摘要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有一位老朋友,三十多年不见,知道我在京剧院工作,很诧异,说:“你本来是写小说的,而且是有点‘洋’的,怎么会写起京剧来呢?”我来不及和他详细解释,只是说:“这并不矛盾。” 我的家乡是个小县城,没有什么娱乐。除了过节,到亲戚家参加婚丧庆吊,便是看戏。小时候,只要听见哪里锣鼓响,总要钻进去看一会。 我看过戏的地方很多,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的,是两处。 一处是螺蛳坝。坝下有一片空场子。刨出一些深坑,植上粗大的杉篙,铺了木板,上面盖一个席顶,这便是戏台。坝前有几家人家,织芦席的,开茶炉的……门外都有相当宽绰的瓦棚。这些瓦棚里的地面用木板垫高了,摆上长凳,这便是“座”。——不就座的就都站在空地上仰着头看。有一年请来一个比较整齐的戏班子。戏台上点了好几盏雪亮的汽灯,灯光下只见那些簇新的行头,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煞是好看。除了《赵颜借寿》《八百八军》等开锣吉祥戏,正戏都唱了些什么,我已经模糊了。印象较真切的,是一出《小放牛》,一出《白水滩》。我喜欢《小放牛》的村娘的一身装束,唱词我也大部分能听懂。像“我用手一指,东指西指,南指北指,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到现在我还认为写得很美。这是一幅画,提供了一个春风淡荡的恬静的意境。我常想,我自己的唱词要是能写得像这样,我就满足了。《白水滩》这出戏,我觉别具一种诗意,有一种凄凉的美。十一郎的扮相很美。我写的《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和十一郎是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的。可以说,如果我小时候没有看过《白水滩》,就写不出后来的十一子。这个戏班里唱青面虎的花脸是很能摔。他能接连摔好多个“踝子”。每摔一个,台下叫好,他就跳起来摘一个“红封”揣进怀里。——台上横拉了一根铁丝,铁丝上挂了好些包着红纸的“封子”,内装铜钱或银角子。凡演员得一个“好”,就可以跳起来摘一封。另外还有一出,是《九更天》。演《九更天》那天,开戏前即将钉板竖在台口,还要由一个演员把一只活鸡拽(Zhai)在钉板上,以示铁钉的锋利。那是很恐怖的。但我对这出戏兴趣不大,一个老头儿,光着上身,抱了一只钉板在台上滚来滚去,实在说不上美感。但是台下可“炸了窝”了! 另一处是泰山庙。泰山庙供着东岳大帝。这东岳大帝不是别人,是《封神榜》里的黄霓。东岳大帝坐北朝南,大殿前有一片很大的砖坪,迎面是一个戏台。戏台很高,台下可以走人。每逢东岳大帝的生日,——我记不清是几月了,泰山庙都要唱戏。约的班子大都是里下河的草台班子,没有名角,行头也很旧。旦角的水袖上常染着洋红水的点子——这是演《杀子报》时的“彩”溅上去的。这些戏班,没有什么准纲准词,常常由演员在台上随意瞎扯。许多戏里都无缘无故出来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念几句数板,而且总是那几句: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块老? 人老先从头上老: 白头发多,黑头发少。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块老? 人老先从牙齿老,吃不动的多,吃得动的少。 …… 他们的京白、韵白都带有很重的里下河口音。而且很多戏里都要跑鸡毛报:两个差人,背了公文卷宗,在台上没完没了地乱跑一气。里下河的草台班子受徽戏影响很大,他们常唱《扫松下书》。这是一出冷戏,一到张广才出来,台下观众就都到一边喝豆腐脑去了。他们又受了海派戏的影响,什么戏都可以来一段“五音联弹”——“催战马,来到沙场,尊声壮士把名扬……”他们每一“期”都要唱几场《杀子报》。唱《杀子报》的那天,看戏是要加钱的,因为戏里的闻(文?)太师要勾金脸。有人是专为看那张金脸才去的。演闻太师的花脸很高大,嗓音也响。他姓颜,观众就叫他颜大花脸。我有一天看见他在后台栏杆后面,勾着脸——那天他勾的是包公,向台下水锅的方向,大声喊叫:“××!打洗脸水!”从他的洪亮的嗓音里,我感觉到草台班子演员的辛酸和满腹不平之气。我一生也忘记不了。 我的大伯父有一架保存得很好的留声机,——我们那里叫作“洋戏”,还有一柜子同样保存得很好的唱片。他有时要拿出来听听,——大都是阴天下雨的时候。我一听见留声机响了,就悄悄地走进他的屋里,聚精会神地坐着听。他的唱片里最使我受感动的是程砚秋的《金锁记》和杨小楼的《林冲夜奔》。几声小镲,“啊哈!数尽更筹,听残银漏……”杨小楼的高亢脆亮的嗓子,使我感到一种异样的悲凉。 我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会画画,会刻图章,还会弄乐器。他年轻时曾花了一笔钱到苏州买了好些乐器,除了笙箫管笛、琵琶月琴,连唢呐海笛都有,还有一把拉梆子戏的胡琴。他后来别的乐器都不大玩了,只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是“留学生”——跟着留声机唱片拉。他拉,我就跟着学唱。我学会了《坐宫》《玉堂春·起解》《汾河湾》《霸王别姬》……我是唱青衣的,年轻时嗓子很好。 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一年级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