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琉璃厂传奇/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

琉璃厂传奇/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

  • 字数: 3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邹静之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181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巷是老巷,城是皇城 哪堪忆,话里话外旧时影 暖日照梦,睡眼迷离金镶玉 落幕时分,佳人命薄雪打灯 但只见罗幕翠,锦筵红 金樽酒满转头空 向来是有情的人生岁月长 再见冬梅香,再见春柳青
内容简介
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老北京琉璃厂,那可真是藏龙卧虎、能人大拿云集的地方,多少稀世珍宝曾在这里引来欢呼和惊叹,又有多少可乐而吊诡传奇在此流传开来。当然,您要不是行家可千万别趟这潭水,毕竟古玩行的水可深着哪!别到最后一夜暴富的发财梦没做成,还弄了个倾家荡产,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喽! 话说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父母双亡的农民袁玉山意外迈进了古董行,忠厚老实的他没少得到老天的眷顾,最终开起了自己的铺子。而与此同时,一肚子坏水儿不走正道的梨园子弟崔和有以及倒驴不倒架的没落王爷金保元相继涉足琉璃厂。围绕着祖宗留下的好玩意儿以及多情女子九儿,三个入行不久的男人上演了各自的传奇……
作者简介
邹静之,1952年出生,江西籍北京人。著名作家、诗人、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著作十余种。创作播出的电视剧五百余集,在华人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创作电影十余部、话剧五部、歌剧三部、京剧一部。代表作有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琉璃厂传奇》《倾城之恋》等;电影《千里走单骑》《归来》《一代宗师》《赤壁》《大唐玄奘》等;话剧《我爱桃花》《断金》《花事如期》等。 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很好编剧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澳门国际电影节很好编剧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很好编剧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编剧奖等重要奖项。百集动画电视剧《福娃奧运漫游记》获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很好作品奖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八项奖项。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1 琉璃厂这地方,原是辽代京城的一个小乡村,元朝时在此建琉璃窑,始有琉璃厂一名。到了清乾隆年间,因修《四库全书》使全国文人、图书汇集于此,以书铺为最多,后来古玩、字画、文具等渐成气候。如从辽时算起已历千年,从乾隆算起,也有二百余年的景象。 俗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而古玩这行正相反,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日,琉璃厂丰一阁的伙计毛财正坐在铺子里打瞌睡,曾在翰林院当过差的巴四爷抱着个瓷瓶晃悠过来。巴四爷梳着条又细又黄的小辫,骨碌碌转着眼珠打量毛财。毛财才从乡下来,在姨父开的丰一阁里学徒当伙计。他趴在桌上,没瞧见巴四爷。巴四爷站了好一会儿,有点儿不耐烦,大声咳嗽。毛财一激灵,见是他,放松下来,揉着眼说:“我当是谁呢。您又拿出什么来了?” “好东西,和上回的不一样,快把你们掌柜的喊出来。” “掌柜的才起,您进去吧,我不喊,您喊吧。” “小子你是轻看了我吧?谅你也不敢,我们家祖上可出过翰林。”巴四爷说着进了丰一阁,大大咧咧地坐在了太师椅上,喊刘掌柜的。 毛财要扫地,让他起起脚。他却故意不挪地方,说:“别忙着扫地,先给我沏壶高的来。”毛财抖着肩膀不动。 刘掌柜的听见喊,整着衣裳出来,跟他打招呼。 巴四爷点下头,说:“你这个伙计不成啊,没眼力见儿。” 刘掌柜问:“怎么您了?” “光知道扫地不知给客人泡茶,没规矩。” “这不怨他,水还没开呢,您坐会儿,待会儿就开。” 巴四爷干干地笑了笑:“这么说我来早了。” 刘掌柜道:“不早,咱先看看东西。” 巴四爷不大愿意,但还是拿出了瓷瓶。刘掌柜的接过来,见是一个青花瓷瓶,表情平淡地说:“东西是件东西,您要不短钱花就留着,您要是有急用就放这儿,我给您五块大洋。” “我这一早上就没有遇着一个行家。五块?这可是官的。”巴四爷说着翻底让刘掌柜看款。 “官不官的,自有说道,我也犯不上跟您争。您要不拿着去宝荣斋看看,那儿行家多。” 巴四爷悻悻地走了。 刘掌柜的回到后宅找东西,问刘夫人见没见一个英国鼻烟壶,说要送给宝荣斋的宫掌柜,好跟他借笔钱,进点儿货,挺长时间没开张了。 刘夫人从抽屉里找出鼻烟壶,问他打算借多少钱。 “五千块吧。安徽的倪家点了名要名瓷往总理衙门送,借少了不够用。” “我听着都悬,一借就五千块,真赔了拿什么还人家。” “当点心就行了。我这儿你就别操心了,多看着点儿毛财,教教他干活,自他来这一年,我这买卖没畅过。” 刘夫人不乐意地说:“买卖不好,你可别怨他,再说他又没给你丢过、砸过东西。” 刘掌柜不言语,拿上鼻烟壶往宝荣斋去了。 宝荣斋宫掌柜的正在看着巴四爷的青花瓶,说:“您说这是官窑?凡官窑,别看就两个字,可有三个说法。一是指官办的瓷窑厂为官窑。二是单指两宋的官窑。所谓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宫里自办窑厂烧的瓷器,南宋是依例在杭州凤凰山建窑叫修内司官窑。这就是南官窑、北官窑之说。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宫里用瓷叫官窑。那个御可不是玉石的玉,是御驾亲征的御。您这官窑是哪一种官窑呀?” 巴四爷喝着茶说:“您看着分吧,您说是哪种就是哪种。” 宫掌柜乐了:“世上都是道听途说觉得官窑值钱,拿件瓷器就说是官窑,倒是冷了那些有样有品的民窑了。行了,您这东西拿着家里收着吧,好歹能当个摆设。” “您看着好收了吧,我短钱。”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