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

  • 字数: 2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约翰·多纳休,(美)理查德·泽克豪泽
  • 出版日期: 202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594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美两个最重要的国家如何解决各自最重要的问题:其公共和私营部门如何有效地合作并创造价值。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于财政预算约束,政府无法提供所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些需求。公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本书将其称为“协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认为需要通过双方共享自由裁量权来为民众创造价值。
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比较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协同治理情况。作者认为,虽然中美在历史、文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深刻差异,但是在让私人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本书提出协同治理这一开创性的概念,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借助修建高铁和奥运会设施、构建社会人力资本、管理医疗系统等案例,分析了协同治理对各方的激励,以及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机制,既激励又约束双方共同达到最终目的,即更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作者通过分析中美案例,找到中美的共同点以及各自的优势,为中美相互借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本书旨在帮助决策者利用协同治理原则卓有成效地服务公众,推动中美两国从彼此的经验教训中相互学习。
作者简介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弗兰克·拉姆齐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 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肖伦斯坦亚太研究中心亚洲卫生政策项目主任。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硕士项目的教务长。
目录
“CDEG文库”总序
第一部分基础框架
第一章私营部门在中美公共目标中的作用
定义和差异
为什么要采用协同治理?
两个国家,两种体制
本书概览
第二章概念和背景
通向协同治理的决策路径
委托代理理论:承包、协作、委托
分析、指派、设计和评估
存在并不代表合理
协作流程的参与者
美国的民间社会及私人非营利部门发挥的作用
中国的行政发包体系、私人参与和国有企业
协同治理的消极面:收益裁量权、偏好裁量权和腐败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