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海情

山海情

  • 字数: 4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43970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由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十项提名剧目《山海情》改编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福建与宁夏之间二十多年间跨越山海,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的故事。一本书读懂我国近30年来扶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 2. 黄轩、张嘉益、闫妮、姚晨、热依扎等实力派演员倾情演出,一经播出,即成爆款,在豆瓣获得 32万点评,几乎一边倒的9.4分高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3.主演黄轩、热依扎、黄尧、白宇帆、黄觉、导演孔笙、编剧王三毛等主创人员倾情推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作序推荐。 4.学习强国、十点读书、咪咕阅读、番茄小说、微信读书、喜马拉雅、华为鸿蒙、荔枝播客等网络阅读平台联合推荐。 5.《山海情》讲的是生活,品的是人生。书中马得福、马得宝、李水花、陈金山、张树成……一代人的苦斗和收获,带来的深刻启示,直切现实,直击人心。让我们凝望来处,也给予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人在,土地怎能永远赤贫?他们身上的纯情、朴实、善良、坚韧、耐劳的品质,在脱贫过程中展现的奋斗情怀和闽宁精神,不仅值得当代读者学习,更需要传承下去。 6.《山海情》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胼手砥足、宵衣旰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树立了当代人精神追求的风向标。 7.小说忠实地秉承了电视剧的精神魂脉,实现讲好中国故事的延展,完成了全新愿景的编织,体现了大国视野和历史积淀的家园情。
内容简介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电视剧展播”剧目之一,《山海情》取材于闽宁镇的真实事件,反映了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的宏大的时代命题。本书以其为底本创作而成,还原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扶贫工作。主要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西海固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书中的故事从1991年延及当下的中国,从涌泉村到金滩村到闽宁村再到闽宁镇,一路衍变对应着我国近30年来扶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在苦难面前不屈服,不放弃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坚韧向上的精神力量,感染和打动着许多人。本书的出版,对于了解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就,分享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宝贵经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携手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庹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青联委员、政协委员,现为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特聘副教授。鲁迅文学院第一届网络作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作品入选各种选刊、畅销榜。代表作品有《男人战争》《黑下灯》《大哥》《商藏》《百合心》《青铜市长》《猛虎市长》《第八种武器》《三星堆密码》等。编剧作品有《中国侠·龙之重生》《国家行动》。
目录
第一卷吊庄 001
第二卷扎根 021
第三卷转机 039
第四卷融汇 053
第五卷闽宁 069
第六卷曲折 093
第七卷外来妹 111
第八卷种菇 127
第九卷牛犊 153
第十卷燎原 169
第十一卷前进 185
第十二卷菇灾 205
第十三卷直言 221
第十四卷山海 243
第十五卷孩子 273
第十六卷花儿 293
第十七卷班子 317
第十八卷迁村 343
第十九卷生根 361
第二十卷尾声 385
摘要
     马得福到县政府吊庄办报到的那天,正碰上杨副县长严厉批评吊庄办主任张树成。 事情的起因是涌泉村先期派遣到玉泉营的七个吊庄户,刚到没几天就因为受不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全都跑回去了,面对这位霸气的女副县长,张树成惴惴地解释说,各家的地都分散得老远,看不住,同时玉泉营条件的确艰苦,戈壁荒滩,没水没电不说,刚到那天,又遇上了沙尘暴,风利得像刀子,眼睛、鼻子、耳朵、嘴,只要是个窟窿眼,都让沙子灌满了…… 杨副县长突然恼火地打断他喝问:“你当过兵吗?” 老实敦厚的张树成一时跟不上节奏,回答说当过。 杨副县长一脸怒其不争:“你还记得当过?就是看你当过兵、打过仗,才把你从乡里调来这硬茬岗位,让你小子往前冲。结果你头一仗就败了,还敢胡找理由? 我就看不起你这号兵,真是个打不了硬仗的孬兵,尿兵……” 实际上,这位敢拼敢为的副县长心里也充满压力和焦虑,吊庄移民是县委县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中央到省市县,层层下的都是死任务,海吉县由她主管这项工作,她抱着第一炮必须打响的想法和决心,谁知道越是想出成绩却越是出问题。 得福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探头一看这种情况,愣在那里,不知该进该退。 张树成背对门没有看见,杨副县长憋住火,望着灰头土脸的张树成,掩饰地伸手掸着他被煤屑染污的衣服转移话题道:“衣服上咋咧?” 张树成说:“急着回来追人,那地方又不通班车,就扒了辆拉煤车,十块钱,颠了一晚上。” 杨副县长表情柔和下来,伸手替张树成拍打了几下道:“仗败了,人不能败。记住,啥情况下,军容军貌也得给我保持住了!”然后严肃地告诉张树成,吊庄移民的工作绝不能因为这七个逃跑户,拖了全县后腿,限期三天把跑掉的都按数追回去。留下一句“敢少一户,看我咋收拾你”,便匆匆出门,也不理会慌张避让的马得福,径自离去。 张树成这时才能够让身体和情绪放松下来,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用小拇指抠着耳孔里的煤灰,皱眉思考,一转身,看见马得福站在门口,略显尴尬地将手指上的煤灰抹在裤子上问:“你找谁?” 得福急忙上前恭恭敬敬地递上借调函,自我介绍说:“我叫马得福,县农机站借调来吊庄办帮忙的。” 张树成接过信函看着,苦涩一笑道:“算有个兵了……你叫马得福?”得福点头。 张树成放下信函打量着得福,这是个土气未褪,也还带着些稚气、书卷气的年轻人,问道:“工作多久了?” 得福答道:“农校毕业,刚分到农机站。” 张树成皱起了眉,整个吊庄办刚刚成立,就他一个光杆主任,任务又是如此艰巨,派这样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能帮上啥忙。随口问道:“哦……家是哪儿的?” 得福说:“干沟乡涌泉村的。” 张树成吃了一惊:“涌泉村?” 他现在明白为什么会安排马得福来协助他了。他摇摇头,脸上露出古怪的笑,说:“那……就开始工作吧。我们现在就去涌泉村。” 马得福没有想到,他刻苦学习,没有辜负白老师和他父亲马喊水的期待,终于从涌泉村考上农校,走出大山沟,刚刚开始工作,就又要回到涌泉村,而且,接受的还是这样一个工作。 虽然他初出茅庐,没有工作经验,可是他了解涌泉村,清楚涌泉村的每一位村民,其中有十几位他要叫爷,一小半叫叔,大半都能够跟他扯上关系,沾亲带故的。他预感到,那七户人家不容易追回,尤其是带头的李大有。他大有叔不是个省油的灯,光是要说服大有叔就能够想象这次工作的难度。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