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九三年(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九三年(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字数: 31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法)雨果
  • 出版日期: 1996-08-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6114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480
  • 出版年份: 1996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收官之作 再现法国大革命急风暴雨时期惊心动魄的国内战争
内容简介
《九三年》(1874)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生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特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表达。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雨果几乎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等。 译者简介: 郑永慧(1918—2012),原名郑永泰。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生于越南海防。1942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曾任教于震旦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译作有《笑面人》《舒昂党人》《驴皮记》《古物陈列室》《九三年》《娜娜》《蒙梭罗夫人》《我们的爱情》《梵蒂冈的地窖》等四十余部。
目录


译本序艾珉

第一部在海上

第一卷索德烈树林

第二卷克莱摩尔号军舰

一英国和法国混在一起

二黑夜笼罩在军舰和那位秘密乘客身上

三贵族和平民混在一起

四战争和灾难

五力和人

六天平的两端

七航海就是碰运气

八九比三百八十

九有人逃走

一他逃脱了吗?

第三卷阿尔马罗

一语言就是力量

二乡下人的记忆力抵得上船长的学问

第四卷泰尔马克

一沙墩顶上

二“虽有耳朵,却听不见”

三大号字的用处

四嘉义芒

五郭文的签字

六内战的种种变化

七绝不宽大(巴黎公社的口号),绝不饶恕(亲王

们的口号)

第二部在巴黎

第一卷西穆尔登

一那时候巴黎的街景

二西穆尔登

三没有浸进冥河的一部分

第二卷孔雀街的一家酒馆

一三个地狱里的判官

二在黑暗中大声疾呼

三*深处的神经的颤动

第三卷国民公会

一国民公会

二在幕后的马拉

第三部在旺代

第一卷旺代

一森林

二居民

三居民和森林的同谋

四他们的地下生活

五他们的战时生活

六土地的灵魂附在人的身上

七旺代断送了布列塔尼的光荣

第二卷三个小孩

一比内战更进一步

二道尔

三小军队大战役

四这是第二次了

五一滴冷水

六胸部创伤治好了,心上还在流血

七真理的两极

八痛苦

九一座外省的巴士底

一人质

一一像古时代的那种恐怖

一二准备救护工作

一三侯爵在做些什么

一四伊曼纽斯在做些什么

第三卷圣巴托罗缪的屠杀

圣巴托罗缪的屠杀

第四卷母亲

一死神出现了

二死神说话

三农民们窃窃私语

四弄错了

五“旷野里有人在呼喊”

六形势

七前奏曲

八说话和咆哮

九巨人与巨人的斗争

一拉杜

一一绝望的人们

一二救星

一三刽子手

一四伊曼纽斯也脱逃了

一五不要把表和钥匙放在同一个衣袋里

第五卷魔鬼身上的上帝

一找到了,可是又失去了

二从石门到铁门

三孩子们醒过来了

第六卷在胜利之后才发生战斗

一朗特纳克被捕

二沉思中的郭文

三司令官的斗篷

第七卷封建和革命

一祖先

二军事法庭

三表决

四西穆尔登既是法官,又是操生杀权的主宰

五土牢

六太阳出来了
摘要
     第一卷 索德烈树林 一七九三年五月的最后几天,桑泰尔带到布列塔尼来的巴黎联队中,有一分队正在阿斯蒂野地方的阴森可怕的索德烈树林里搜索。他们的人数不满三百人,因为经过这场残酷的战争,联队的大部分兵士都打死了。那时候,经过了阿尔贡纳、热马普和瓦尔米战役,原有六百个志愿兵的巴黎第一联队只剩下二十七人,第二联队只剩下三十三人,第三联队只剩下五十七人。那是史诗式斗争的时代。 巴黎派到旺代来的几个联队一共有九百一十二人。每个联队有三尊大炮。这些联队是很快地组织起来的。四月二十五日,戈义野正当着司法部长,布索特正当着国防部长,忠告区公所建议派遣志愿兵联队到旺代去,公社的社员鲁宾作了报告;五月一日,桑泰尔已经准备好派遣一万二千兵士、三十尊野战炮和一个炮兵联队出发。这些联队虽然组织得这么匆促,却组织得很完善,所以直到今天还成为模范;现在组织战斗兵团,就仿照着这些联队的编制,这种编制改变了过去兵士和下级军官的人数比例。 四月二十八日,巴黎公社颁发了下面的命令给桑泰尔的志愿兵:“绝不宽大,绝不饶恕。”到了五月底,从巴黎出发的一万二千人已死了八千人。 走进了索德烈树林的联队时时刻刻在警戒着。他们并不着忙。他们向左边,向右边,向前面和后面张望;克雷贝尔②说过,“兵士的背上是长着一只眼睛的”。他们走了很久。现在该是什么时候呢?这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很难说,因为在这么荒野的丛林里,经常总是阴森森的,在这座森林里,从来就不十分光亮。 索德烈树林是悲惨的。就是在这座树林里,从一七九二年十一月起,内战开始了种种罪行;凶暴的跛子慕斯开东③的出生地就是这座不祥的密林;在这里发生的杀人罪行之多,可以使听见的人头发竖起来。没有比这里更可怕的地方了。兵士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四面开满了花;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是一道颤动着的丫枝的墙,树叶的可爱的凉气就从那上头扑到人身上;这里那里阳光透过绿色的阴影射进来;地上,菖兰花、沼泽的菖蒲、草原的水仙、预告晴天的小花——雏菊、春天的番红花,装饰着厚厚的一块茵绿地毯的四边和中间,地毯上丛生着各种形状的藓苔,从样子像一条毛虫的到样子像一颗星星的都有。兵士们在沉默中一步一步前进,轻轻地拨着荆棘。鸟儿在刺刀的上空鸣唱着。 过去在和平时期,索德烈树林是人们夜间猎鸟的丛林之一(这种狩猎名为“胡意斯一巴”);现在人们在这里狩猎的对象是人。 丛林里全是桦树、山毛榉和橡树;地面很平;藓苔和深厚的草减弱了兵士们前进的脚步声;没有什么小径,即使有,不到一会儿也就走不通了;周围是猫儿刺、野李树、羊齿草、一簇簇篱笆似的针苜蓿、高大的荆棘;十步以外就看不见人。不时有一只鹭鸶或者一只水鸥从丫枝中飞过,表明附近是沼泽。 他们向前走着。他们漫无目标地走着,心里焦虑不安,害怕发现他们找寻的人。 他们不时遇见扎过营的地方的痕迹、烧焦的地面、践踏过的草、扎成十字架形的木棒、血迹斑斑的、r枝。这里曾经烧过饭,这里曾经举行过弥撒,这里曾经包扎过伤兵。可是曾经到过这里的那些人已经不见了。他们在哪儿呢?也许很远。也许很近,躲藏着,手里拿着喇叭管火枪。森林里仿佛没有人。联队加倍小心。愈显得荒凉,愈应该提高警惕。他们看不见任何人:这更是害怕遇见人的理由。他们应付的是一座名声很坏的森林。 敌人在这儿埋下伏兵是很可能的。 三十个出去侦察的近卫兵由一个曹长率领,在前头走着,和主力部队离开相当远。联队的随军女酒保跟他们在一起。这些女酒保很愿意跟先头部队在一起。这样做虽然会遇到危险,可是能够多看点东西。好奇心是女性勇敢的一种表现。 突然间,这一小队先头部队的兵士像猎人走近野兽的巢穴一样吃了一惊。他们听见了灌木丛的中间有一种像呼吸似的声音,他们仿佛看见了树叶丛里有人晃动。兵士们互相打了一个招呼。 在侦察兵所负担的这种侦察和搜索的任务中,军官的指挥是不需要的;应该做的事情兵士们自然就做了。 不到一分钟,有人晃动的地方已经被包围起来,举起的步枪绕成一个圈子,包围着这地方;四面八方同时瞄准这阴暗的丛林中心,兵士们的手指搁在扳机上,眼睛盯住这块可疑的地方,只等曹长的一声命令便开始向这地方扫射。 可是女酒保却大着胆子从荆棘丛中向前张望,曹长正要喊“开火!”的一刹那间,女酒保喊了一声:“慢!’’ 她急匆匆地向丛林里奔过去。大家都跟着她。 的确有人在那里。 在灌木丛的最繁茂的地方,一块圆形小空地的边缘上——这种圆形小空地是炭窑在树林里烧树根时烧成的——有一个仿佛丫枝筑成的洞,样子像树叶搭成的房间,一边敞开着像一间凹进去的卧室,里面有一个女人坐在苔藓上面,给一个婴孩哺乳,膝盖上搁着两个熟睡着的小孩的金发蓬松的脑袋。 这就是伏兵。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