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疯狂的科学实验

疯狂的科学实验

  • 字数: 2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英)埃里克斯·伯依斯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907540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火爆全球的“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创始人,回顾历史上异想天开的疯狂实验。 ◎有趣、有料、有爆点,谁说科学都是“严肃脸”! ◎一本书汇集心理实验、核能量、量子力学、宇宙射线等热门科学主题。以幽默的方式,验证那些令人疯狂的科学脑洞。 ◎当严肃却又搞怪的科学家遇上荒诞另类的科学问题,揭露科学实验高冷面具下的“不正经”。原来科学可以这么疯狂! ◎5大门类,全面覆盖不同学科的方方面面;75个科学实验,满足你永不停止的好奇心。 ◎《每日邮报》《出版人周刊》《波士顿环球报》《匹兹堡邮报》等多家媒体点赞的硬核科普,畅销书《拿破仑的纽扣》作者佩妮·勒库特高度评价的脑洞科学!
内容简介
谁说科学家都是“老古板”?他们的脑洞简直超乎想象:想要周游宇宙,不如先试着学习操控太空船的技巧?原子弹爆炸怎么办,找个舰船当避难所?让食物更好吃的秘密是电击它们?如何用核弹炸毁月球……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从科学假设到前卫实验。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幽默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异想天开”的75个疯狂实验。内容不仅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还添加了脑洞十足的硬核科普知识,让每一个看似荒唐可笑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正经”的答案。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他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
目录
第一章电学实验
和伏特电堆结婚的男人
如何电击一头大象
电击鸟类
从给植物通电到给学生轻微通电
闪电、教堂和通电的绵羊
第二章核反应
患神经症的原子山羊
如何在原子弹煽炸中活下来
核爆月球
不可思议的原子太空船
第三章欺骗性方法
以科学之名打斗的人们
躲在床下的心理学家
金属性金属法案
满屋都是"托儿"

吸引人的福克斯博士
第四章猿猴实验
与猴子交谈的人
黑猩猩管家和猴子女佣
让猿猴打架的人
缺失的猴子高潮之谜
长大成"人"的黑猩猩
第五章自我实验
难以下咽
痛感升级
自我手术的冒险
为科学献身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在如幻影一般存在的亚原子世界,一颗环绕原子核运行的电子颤动了一下。随后,从该原子外的空间,一股遥远的吸引力对电子产生了牵引。电子颤抖并跳跃起来,跨越自身尺寸几十亿倍的距离,直到它在另一个原子周围再次安定下来。这种微观世界的力量引发了人类视角下的电现象。我们能从手指被电击刺痛或者通过天空中的闪电观察到它。而掌控电大概是现代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现今,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依赖着电力,所以很难想象在没有电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生存。其实,电的研究史并不局限于寻找它的技术应用方式。人们一方面渴望了解电,另一方面渴望以日渐惊人又与众不同的方式展示其能力,这两种渴望不相上下。特别是对于一些研究者,他们对探索电作用于活的生物体身上的效果,展现出了持久的沉迷。 和伏特电堆结婚的男人 1802年2月——德国耶拿市。 夜晚的户外,云朵飘移,月亮从云后显现。皎洁的月光透过窗,照进黑暗的公寓阁楼,洒落在一个立于房间地面的金属圆柱体上。这一瞬间的光照使这个柱体通体发光,就像一个体内具有能量源、自行发光的生物一样。 这一柱体由大量扁平的金属盘组成,它们相互堆叠在一起。三根长金属棒像笼子一样,将金属盘围固在一起,防止它们堆不稳而倒塌,金属棒的很好连接着一个木质的盖子。 约翰.威廉·里特尔跪在这个柱体面前。虽然他只有二十几岁,但连年的艰苦生活使他精致的面容显得老成。他只穿了一条白色、长至脚踝的衬裤。房间中的寒意使他瘦弱的胸膛和双臂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他并不在意这些。 他深色的双眼闪烁着期待,凝视着这个圆柱体。他伸出手沿着柱体的边缘从上至下地抚摸。在他的抚摸下,柱体仿佛颤抖着、脉动着,短暂地发出了更明亮的光,尽管这可能不过是月光制造的效果罢了。 “我亲爱的电池,”他柔声说,“你做好跳舞的准备了吗?”他将手伸入身旁的水桶中浸湿。两根终端连接着金属把手的金属线,在柱体中蜿蜒盘绕,一根从顶部伸出,另一根从底部伸出。里特尔用一只手握住底部那根金属线的把手。他伸出另一只手去够第二根金属线,但是在握住它之前,他犹豫了。疑惑,甚至可能是害怕的神情从脸上一闪而过,但很快,被一种意志坚决的表情所取代。他握住了另一根金属线。 一瞬间,他大口喘气,向后退缩,仿佛遭到了隐身人的攻击。金属线并没有从手中掉落,但他挣扎着试图控制它们。他的双臂急挥,忽而向上忽而向下.与通过金属线进入他身体的力量抗争。这股力量就像一条眼镜蛇一样扭动和撕咬,但最终,他慢慢地凭着意志力。控制住了这股力量。 他的双手仍然在颤抖,这种感觉沿着双臂一直蔓延到肩膀。 现在连两条大腿也开始抖动了。他的嘴唇动了动,喃喃地吐出几乎听不到声音的祈祷:“我的上帝,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一行口水从嘴里流了出来。 这种感觉让他意识到时间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但实际上才过了几秒而已。他继续与金属线“扭打”。终于,他用爆发力把两根金属线甩开,向后瘫倒在地板上。他躺在那里,大口地喘息着,身体像胎儿一样蜷了起来,将双臂紧紧环抱在胸前。几分钟过去了,他的呼吸渐渐平复,从地板上撑起身体,注视着仍然沐浴在苍白月光中的柱体。 “亲爱的,这一脚踹得还挺有活力的。”他说。 随后,他又苦笑了一下,将两只大拇指挂在棉衬裤的腰沿上,将裤子向下拉,显出了他清瘦的身形。他将裤子脱掉,面对那个柱体站立,全身赤裸,在冷空气中瑟瑟发抖。 “我们再跳一次舞好吗?”他问道。 约翰·威廉·里特尔这个名字你有可能在理科教科书中遇到。然而,除此之外你可能不会在任何地方见到他的大名,毕竟除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学术文章,很少有人提到他。教科书对他的提及,经常被谨慎地放在边栏里,表明提供这一信息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是为重要的正文提供简短的补充材料。 里特尔,一些人认为他是电化学之父,因为他早在1798年就提出,化学反应能够产生电流。他还被称作紫外光之父,因为他在1801年通过使用氯化银这一光敏溶液发现,在可见光谱的紫光之外还有不可见光存在。他还拥有很多个“第一”。他是最早将水通过电解法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人之一,还是发现电镀过程、成功制造干电池,以及观察到热电流的第一人。这份成就清单相当令人赞叹! 对任伺主题来说,被放进“边栏”的待遇都鲜少公平,但在里特尔的例子中,这样简短的生平介绍和他人生的真实情况相比,两者的差距又远超大多数主题。这些成就都是历史学家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以“后见之明”意识到了其工作的意义,才归功于他的。在他有生之年,除了一个由他的热情支持者组成的小圈子之外,很少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事实上,和他同时代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奇怪并且难相处的人——聪明,但却烦恼缠身。他活着时真正使他名声远扬的并不是科学上的那些“第一”.而是他在自己身上实施的那些古怪的、自虐式的电学实验:其实验方法令朋友困扰,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