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河流引路人之死

河流引路人之死

  • 字数: 2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作者: (澳)理查德·弗兰纳根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429716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余华作序推荐

布克奖得主理查德·弗兰纳根代表作

澳大利亚版魔幻现实主义:与活着的暴虐相比,死亡根本不值一提。

《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在世的伟大作家之一”/《纽约书评》评选为“多才多艺的英语作家之一”

获阿德莱德图书节国家小说奖、维多利亚总·理文学奖

从弗兰纳根选择写什么,他怎么又把那些东西表现出来,你就知道那个家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作家。——余华

我可以写出泥土、气味、炎热和血液,却是读者带来了情感、同情、悲伤和怜悯。这本书没有得到太多评论,但它得到了读者。这足以赋予一本书生命。——理查德·弗兰纳根

弗兰纳根写塔斯马尼亚,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哥伦比亚,或福克纳写密西西比一样出色。——《水星报》

弗兰纳根的作品充满了对塔斯马尼亚的深情,就对澳大利亚知之甚少的人来说,是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他以一己之力为塔斯马尼亚提供了声音。——英国文化协会

弗兰纳根的小说处女作《河流引路人之死》使读者骤然降落于一个目眩神迷的语言万花筒之中:写意、梦幻、“原始”、个性,描绘一位河流引路人在塔斯马尼亚富兰克林河里的激流中船只倾覆、溺水而亡的故事。塔斯马尼亚的起源是一片刑罚殖民地,由无数的民族混居而延续——透过主人公意识扩张与收缩的棱镜,弗兰纳根把个体的私人故事与其祖辈传承、与塔斯马尼亚的神话历史紧密绑缚。——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纽约书评》
内容简介
我的故事将按螺旋状讲述。塔斯马尼亚郊野,我不慎坠入河底。溺水的弥留之际,记忆随着湍急的水流旋转,生出层叠幻象,在我眼前汇成无数斑斓的漩涡。我身在中心,视线沿一圈圈扩散的水波望去,那是我、我的父母、这片土地上我所有的族人活过的生命:秋夜的满月将清辉洒满我出生的产房;曾经的爱人站在海滩,挥动一面信号旗;父亲划一条小船驶向荒野,去砍下洁白如蜡的泪柏;流放此地的先祖走入雨林,在河边蹒跚而行。旋转,沉溺,渐渐窒息。无数的幻象围绕着我。我,阿利亚什,溺水的河流引路人,此时正目睹一切。
作者简介
理查德·弗兰纳根,1961年出生于塔斯马尼亚岛,是当今澳大利亚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名记者和制片人。他的每部作品都备受瞩目,1994年的处女作《河流领路人之死》被《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为“澳大利亚文学目前好的作品之一”,1997年的第二部作品《一个巴掌能拍响》,在澳大利亚的销量超过15万册,之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入围第48届柏林影展主竞赛单元。 2001年,弗拉纳根依据画家威廉·古尔德的经历写出了《古尔德的钓鱼书》,夺得2002年英联邦作家奖。2008年推出《欲望》,获得昆士兰总理奖、西部澳大利亚总理奖和塔斯马尼亚图书奖,该书亦成为《纽约客》、《华盛顿邮报》、《伦敦观察报》等报章杂志的年度好书。 2014年,他凭借《深入北方的小路》获得布克奖,本书被《卫报》称为“大师之作”。
目录
《河流引路人之死》无目录
摘要
     我出生的那一刻,脖子被脐带缠绕。我就这样双手乱抓着来到了人世,哭不出声来,也吸不进能让我在子宫之外开始生存所必需的空气。那根此前救助着我、维系着我生命的东西,却在此时成了我的绞索。 那绝对是你此生未见的情景! 我这么说,不仅是因为那时我被勒得半死,还因为我是裹在胎膜里出生的。那是个半透明的卵,我在子宫里时就生长于其中。早在我那湿漉漉、血迹斑斑的脑袋从母亲起伏的躯体间探出,再被她痛苦地推挤到这世上之前,那胎膜就该破了;但奇迹般的,我从母体娩出时,仍封闭在那个充满弹性的生命之球中。那时降临人世的我,和此刻将要告别人世的我,竟经历着相似的光景。我在羊水乳蓝色的浊液里手舞足蹈,四肢不协调地抽动着,徒劳地推搡着那层膜。从液囊外看,我的头被脐带盘桓包裹着,若隐若现。我的手脚挥舞得诡异而绝望,仿佛被施以惩罚,永远只能透过一层黏稠的薄膜窥看人间,仿佛那些护我至此之物又将我与余世相隔,与余生相隔。无论是那时还是此刻,我的出生委实是一场奇观。 当然,那时我尚不知晓,我马上就要被逐出我那不接近的圆。 那圆刚刚被自己外部同样闭合的圆圈——母亲的子宫——驱逐在外。就在不到一天前,子宫四壁突然开始最为猛烈和决绝地收缩。假如我能预知将要降临在我头上的麻烦事,我会老实点,待着不动。不过那也没什么用。四壁搏动着,推挤着,一心要把我赶出一个自始至终唯令我安心的世界。而我没做过任何危害它的事,除非,我从寥寥细胞到完整人类那持续不断、至关重要的生长进程,也能被视作某种挑衅。 我这个世界的顶部和底部自此开始不停摇晃,力量一波强于一波,如同浪潮,每冲过一方礁石,就汇聚成更大的规模。面对如此狂暴的意志,我自然别无他法,唯有顺从,在产道狭窄的四壁上冲撞,脑袋四处磕碰。我凭什么沦落至此?我那么爱此前的世界,爱它安静律动的黑暗、温暖甜美的水体,爱它让我随心翻来覆去的轻松。是谁非要给我的世界带来光?是谁让我曾无须理由、无惧后果的行动变得疑虑重重?是谁?是谁为我开启了这段我从未要求踏上的旅途?到底是谁? 而我又为什么默然应允? 但我现在又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我不可能知道。这一定是我的幻想。 可是……可是…… 接生妇娴熟地飞快解开了我脖子上的脐带,再将拇指抠进胎膜,就像从馅饼上抠出梅子的小杰克①,她冲着我头顶向上一撕,扯破了这个口袋。一股细小的激流泼洒在的里雅斯特①那个小房间脏兮兮的木地板上,让它变得像生活一样滑滑溜溜。接着是一声啼哭。继而是大笑。 我母亲留下了那团胎膜。她后来把它晾干了。因为包裹胎儿的这层东西被视为无上的护身符,意味着命运做出保证:生于其中的婴孩及其保有者都不会溺水而亡。她本打算留着它,等我成年后再交给我,但我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就染上了严重的肺炎,她便把它卖给了一个水手,好买些水果给我。那个水手把胎膜缝到了夹克里,或至少他告诉我母亲,这是他预期的用途。 在多年前我出生的那个晚上,当产妇痛苦的尖叫终于止息,不再折磨外面街坊的耳膜后,那个接生妇——她有个响亮的名字玛利亚·马格达莱娜·斯维沃,还有个她讨厌的真名艾蒂·施密茨——关掉刺眼的电灯,拉开了百叶窗。令人愉悦的秋季夜风和亚得里亚海的腥臭涌入了产房。那是种凝结了上千年战火、哀愁与挣扎求生的窒闷气味,独属于欧洲。一股初生的新鲜血腥气也侵染进产房,与那遗自欧洲的窒闷气味相互抵抗。这产房狭小空荡,一条毯子垂下充当门户,石灰墙壁斑驳,那幅孤单的画像被蠹鱼啃噬已久,画上的圣母伸出右手,触碰一颗血淋淋的心脏。啊,圣母的指头!那些修长、柔软、如丝般滑润的完美手指,和玛利亚·马格达莱娜·斯维沃饱经风霜的粗短指头截然不同。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